收藏 分享(赏)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23571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刘永年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2、体会散文的“ 形” 与“神”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学会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3、体会作者通过对北平的秋色的描绘所流露出来的深远幽思和孤独感4、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5、合作学习,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教学方法:欣赏、朗读、讨论、讲评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由故都的秋联系到南国的秋的对比联想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北平的秋色的描绘所流露出来的深远幽思和孤独感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历代名家对秋都特别的钟爱,描写秋的佳作举不胜

2、数,同学们能说一说吗?生:略师:这些佳作中既有颂秋又有悲秋,既有描写萧瑟凄凉,又有刻画絢丽多彩。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涵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二、推进新课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 。看看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 秋”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板书课题师:从课文题目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生:略(在此过程中把握“故都”二字流露出来的抒情意味。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千万不能忽略题目的内涵。 )了解作者:可先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注意时代背景。郁达夫(1896-1945) ,名文,字达夫。浙江

3、富阳人。现代著2名作家,诗人。本篇写于 30 年代。三、整体感知学生欣赏课文的朗读,在欣赏时思考: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话?本文的写景部分集中在哪几段?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欣赏和思考。听完课文朗读后,学生交流讨论片刻。发言,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明确: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章的写景部分集中在 3 到 11 段。四、深入探究探究文章没有写景的几段文字的作用(1) 、师:先看 1、2 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朗读的速度和语调。思考:在课文的 1、2 段,作者分别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以及感受?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 师生明确:北国之秋“

4、清” “静” “悲凉”“想饱尝一尝”南国之秋“慢” “润” “淡”“看不饱” “尝不透” “赏玩不到十足” 。对比手法映衬出对故都的秋的依恋。(2) 、师:再来看文章 13、14 段。请一位同学朗读。思考: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师生明确:对比、比喻、前后照应师:找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师生明确:本体:南国的秋 北国的秋喻体:黄酒 白干稀饭 馍馍魲鱼 大蟹黄犬 骆驼师:为了突出北国之秋的可爱、可恋,作者可以说是不惜笔墨的。郁达夫深爱故都的秋,他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来留住秋的身影,道出了郁达夫心中对秋的深爱。(3) 、师:请同学们齐读 12 段。思考:写景抒情的文章为什么要加入议论?师生明确:古今中外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3的深味“非北方莫属” ,还是为了突出北国的秋。五、课堂小结:我们分析了文章的感情和思路,还分析了文章没有写景的段落。其实,即便是这些段落,也透露出浓浓的秋意和对故都的秋的热爱、赞扬、眷恋之情。下节课,我们重点分析文章中的写景的部分,再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六、布置作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分析你认为最好的写景的段落,并给其起一个恰当的标题。七、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北国之秋 南国之秋 特征 “清” “静” “悲凉” “慢” “润” “淡”感受 “想饱尝一尝” “看不饱” “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