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马:电影顽童的童话情结 福耳猫斯 发布于: 2012-03-13 20:031称斯皮尔伯格为“ 电影顽童”一点儿也不为过,从一举成名的 追杀到如今的战马,年近古稀的他非但没有在作品中表现出丝毫对于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的感叹,反倒依旧洋溢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乐观主义倾向和童话特有的“温情主义” ,这种乐观主义和温情主义弥漫在他每一部作品的上空。对童话题材的偏爱也是造就这种乐观风格的重要原因,我毫不怀疑,假如马丁.斯柯塞斯没有拍摄雨果的秘密,那么斯皮尔伯格早晚会去拍。他之前所拍摄的ET 外星人、 第三类接触、人工智能等无一不具有一个经典童话/ 神话的原型。说起“电影顽童 ”,我们不禁又会想到蒂姆伯顿,
2、后者也是以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童话风格电影闻名于世。但与蒂姆.伯顿所青睐的不乏讽刺意味的黑暗哥特风格童话不同,斯皮尔伯格的童话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和温情的,是充满救赎和自我救赎的,是为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这种温情用的过于频繁,也难免会造成批评者所指责的“过度煽情”的缺陷,但显然导演没有丝毫妥协的意图。在 战马中,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无比。乔伊尽管经历坎坷,饱经战火洗礼,但中途遇见的几位主人无一不亲切善良,对它关怀备至;两军交火间隙,竟然会各派一名士兵去营救被铁丝网缠住的乔伊,暂时握手言和;至于全片人物(无论英语国家还是非英语国家)无一例外讲英语的“奇迹”,尽管我们在 辛德勒名单 中早已领略过,但还
3、是要指出这只是童话风格的一种深层次的表现在童话故事中是不存在语言障碍的,人物、动物甚至植物相互之间都可以通话。2要想破解导演的童话情结和温情主义的“密码” ,我们不妨暂时充当一下弗洛伊德的角色,回归到斯皮尔伯格的童年时代,从他幼时的经历发现蛛丝马迹。法国导演特吕弗对希区柯克精彩而深刻的采访,让我知道了希区柯克童年时因为太过调皮而被父亲送到警察局关押了几分钟的轶事,这个故事后来被无数的评论家引用,借此分析希区柯克那天才般的营造悬念惊悚气氛能力的原动力。同样,斯皮尔伯格讲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白雪公主时的经历亦让我们有所启迪。初看白雪公主时,小史蒂芬没有像同龄的男孩子一样被美丽的白雪公主迷住(不要说儿
4、童没有性意识),也没有像稍大的女孩子那样津津乐道于白马王子英雄救美并终成美眷的故事,而是被片中长鼻子女巫探头入室的画面所深深震撼,这个画面据斯皮尔伯格后来陈述如同梦魇一样,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挥之不去。这个事例很有典型性,跟希区柯克的那个被关进监狱的故事不分伯仲,但就此来说明这是斯皮尔伯格在追杀、大白鲨以及侏罗纪公园中所展现的不亚于希区柯克的悬念营造能力的根源,总是有些牵强。我们毋宁说,正是导演先天拥有的对恐怖事物超常的感知能力,使得他在童年被长鼻子女巫的形象所震撼,并在成年后继续发扬光大,将内心的恐惧影像化,以此来震撼世人。而使人恐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回归到童年,重新体验一下童年时因对外界
5、事物的未知而产生的无穷无尽的恐怖想象,是以导演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有一个童话原型,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听着睡前故事长大的。不同于评论家所戏称的希区柯克因为童年被关押的恐怖经历因而做了导演后专以恐怖的影像“报复 ”世人,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更多展现的是对自己童年欠缺情感的一种补偿。尽管他的家庭还算温暖,但依旧不能改善他童年在学校遭受反犹太分子排挤打压的处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害怕孤立、害怕被抛弃的心理,同时也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他的电影主题。在ET中是被同伴落在地球上的外星人,在人工智能中是被抛弃的机器人小孩,在太阳帝国里是与父母失散的小男孩,在辛德勒名单中是因德军的疏忽而错送到集中营的犹太人,在战马中
6、则是因战火以及家庭的贫困处境而与主人失散的小马在恐惧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主人公对恐惧感的克服和补偿。ET 最终与小男孩结为好友,二人甚至心有灵犀,产生通感;被抛弃的机器人历尽艰辛,不仅完成了对自身匹诺曹式的拯救,而且通过克隆的代理母亲找回了原初的母爱;太阳帝国中的小男孩最终变得心智成熟,摆脱了自身盲目幼稚的军国主义情结;犹太人们最终有惊无险,在最后一分钟被辛德勒救下;战马乔伊最终也得以与主人重逢,重新回到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3这种“童话情结 ”对导演的影响如此之深,以至于在严肃题材作品中也时有展现,甚至会让观众产生暂时的间离感,却不会妨碍到整部作品风格的连贯性。在辛德勒名单中是一只永远打不响的手
7、枪,在拯救大兵瑞恩则变成了能“打爆” 坦克的手枪(我当然知道这是飞机轰炸的结果),到了战马中,“神奇的力量” 附着于乔伊身上,它能在枪林弹雨中自由穿梭而毫发无损。童话风格其实贯穿于战马全片。在影片开头,乔伊刚刚出生,小男孩从远处渐渐靠近马厩,影片用了一组平行蒙太奇,一边表现小马的状态,一边表现小男孩的靠近。吊诡的是,当小男孩走近小马时,在剪辑的作用下,小马已经变成一匹高头大马。这种刻意制造的不协调给观众造成一种“小马突然长大” 的错觉。而我们清楚能够“突然长大”的生物只能是神奇生物,譬如电影独角兽尼克中的那只独角兽。而在乔伊被德军抓去用来拉军用装备时,乔伊甚至自告奋勇,代替一匹老弱的战马拉重型
8、武器。此时的乔伊俨然成为一名类型片中的典型的英雄,与它之前在两位主人面前的“露怯 ”判若两人(应该说 “判若两马”才对)。导演显然是用塑造英雄人物的手法来塑造乔伊的形象。毕竟,乔伊是与众不同的,它生非庸类,被老农慧眼识中,以高价买回。历尽炮火却终究死里逃生。还有额上天生的一块特殊“标记” ,这成为它在混乱年代的一道身份证明。4正如希区柯克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 他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中都露一下自己的脸,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也有鲜明的“标记” ,不过这标记用得不是非常频繁,而且非常隐晦,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制造效果的方法。这种“标记” 我称之为“突然涌现的危险”。 在 拯救大兵瑞恩 当中,寻找瑞恩
9、的美军小分队停靠在一堵墙面前休息,大家说着话,开着玩笑,没有什么异常。然而,当这堵墙突然轰然倒塌,他们却惊讶地发现在墙的隔壁有另一支德军的小分队也在休息聊天。同样的场景发生在太阳帝国当中,小男孩吉姆寻找飞出安全区的玩具飞机,他跃上一道看似平常的土丘,却发现在土丘的另一侧有一群日本士兵在休息。在辛德勒名单中,这种“标签” 是以相反的形式呈现的,我们没有看到犹太人突然遇见一群德军的场景,而是在德国士兵夜晚的搜查中,无意中用手电捕捉到了一群躲在一起的犹太人。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克解读拉康理论的专著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中详细介绍过拉康主体结构理论在电影和生活中的体现。他以抽水马桶为例,我们方便结束
10、后,用抽水马桶将肮脏之物冲到下水道中,没有什么不协调。而当某一天马桶坏掉,赃物非但没有冲走反而大量溢出的时候,就会在我们心理上产生不真实感,我们会感到一丝恐慌,污物正是这是来自拉康意义上“ 实在界” 的警告信号。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这种“ 突然涌现的危险 ”有异曲同工之妙。明白了这点,我们在战马中看到类似的手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小女孩收养了乔伊和另外一匹黑马,然后骑马在草地上奔驰,爷爷在山坡的一端微笑着看着他们,一切是那么和煦悠然。然而过了一会儿,小女孩翻过山坡后迟迟不见踪影,爷爷急忙策马赶将过去,结果发现在山坡的另一端有一大群德国人在捉拿女孩和她的马。山坡这端的安静和煦与另一端大群由德国兵所造成的危险景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潜伏在身边的危险一刹那间大量涌出所产生的震撼效果,正如坏掉的马桶翻涌出的污物带给我们的恐慌感一样,让我们不知所措。注:该文转载于时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