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分辨率测量 一 测量原理理想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很好 点物可以成点像 因此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即所能分辨两物点的最小张角与理想系统分辨率基本相同 对于像差比较大的光学系统 成像模糊 分辨率变差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实际系统的分辨率衡量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可见 这也是一个比对的过程 是将实际测量到的分辨率与理想光学系统分辨率比较 二 理想光学系统分辨率 成像质量好的光学系统 也不可避免衍射的影响 理想衍射图样艾利斑 因此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受到衍射作用影响 瑞利判据 两衍射斑角间距等于艾利斑角半径时 恰好分辨得开 2 1望远系统 观测物体很远 因此用观测物点对物镜中心的最小张角来衡量其理论分辨率 2 2照
2、相物镜 照相物镜作用是将物体成像到照相底板上去 是为了满足人眼观测需要的 通常用像面上所能分辨最近的两条线距离来确定 习惯上 用距离的倒数即空间线对数来表示 2 3显微物镜 显微镜是用来分辨微小物体的 因此其分辨本领用其物面上所能够分辨的最小线间距 两物点的最小间隔 来衡量 三 实际光学系统分辨率测量 3 1分辨率板很难找到两个靠的很近非相干点光源来进行光学系统分辨率测试 通常是制作黑白相间的宽度逐渐变化的线条作目标物 做在透明玻璃板上就是分辨率板 分辨率板的图案有不同的形状 常见的是 线条宽度同一单元中黑 白 线条宽度相同 且与间距相同 不同单元间线条成等比级数递减 n是从1到85单元的单元
3、数 分组A1到A7有7号板 共85单元 每号板25单元 因此彼此间有重复的 这是为了照顾有些时候换了板子后分不清的问题 每号板25单元按照顺时针方向由外向内旋转排列 因此每号板中心都是第25单元 计算线条宽度 相邻线条间距和每毫米线对数 这是两个互为倒数的概念 在测试过程中 根据能看清的板号数 单元数 计算对应的线条宽度 线条宽度 两相邻黑 或白 线条间距 3 2望远系统分辨率 测量装置图测量时 根据通过望远系统所能分清的最小的线条间隔确定其最小分辨角 望远系统测量分辨率 3 3照相物镜分辨率 照相物镜视场通常较大 不仅测轴上点分辨率 通常还要测量轴外点 a轴上物点 b轴外点此时将被测物镜的后
4、节点调整在物镜夹持器的转轴上 旋转物镜夹持器即可获得不同视场角的斜入射光束 为保证测量轴上点或轴外点都是在焦面上 物镜转过角时 观察显微镜需向后移动一段距离 轴外点子午面内分辨率轴外点弧矢面内分辨率 3 4显微物镜 显微物镜分辨率测量一般是直接进行的 即直接测量在显微镜物面上所能够分开的最小间隔为多大 这通常选择一些植物或昆虫翅膀作为标本进行测试 总结 分辨率测量具有一定的定量思想 少了一些主观判断 具有空间频率的初步概念 但是这种方法有其缺陷 只能衡量像差很大光学系统 只能测量出所能分辨的最小间隔即最大空间频率 对于小于极限空间频率的两点成像质量到底如何是无法判断的 无法对线条清晰作定量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