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布线工程中配线架规模的计算综合布线工程中配线架规模的计算摘要:文章介绍了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配线架规格,并就综合布线系统分别推导出了语音系统和数据系统在楼层配线间和设备间中配线架规模的计算公式。关键词:综合布线 配线架计算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是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根据信息点的数量计算出各类配线架的规模则是管理子系统设计的基础。本文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推导出了根据信息点数计算配线架规模的公式。1、语音配线架规模的计算在目前的综合布线工程中,语音配线架大多采用 110 配线架。常用的 110 配线架有 50对、100 对和 300 对等几各规格。下面将分别推导出采用这几种配线架中
2、的某一种时的计算公式。1.1 楼层配线间语音配线架规模的计算在楼层配线间中,语音系统的交连场一般包括蓝场、紫/橙场和白场。根据现行的布线标准,这些交连场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分别为:(1)蓝场 4 对线;(2)紫/橙场 3 对线;(3)白场 1 对线(按每个语音点配一对干线计算) ;配线架上规范的色标标识以及对应信息点的代码标识;各种颜色的跳线标识,跳线两端均应做永久性标签;所有标签均采用电脑或打字机打印,色标符合 ANSITIA EIA 606 布线管理规范。管理间的配线架上采用统一的色标来区分主干电缆、水平电缆、跳线和设备端接点形成由同一颜色的电缆标记,参照商业大楼通讯基础设施管理标准ANS
3、ITIA EIA 606的规定:白场为与主干电缆的端接处; 蓝场为与水平数据电缆的端接处;橙场为与水平语音电缆的端接处;紫场为与设备电缆和室外电缆的端接处。蓝场的规模应按照式(1)进行计算按照上述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如果采用 50 对 110 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蓝场的规模(需要的数量)应按照式(1)进行计算。公式 1: V1 = N / 12式中:V1 每个楼层配线间中蓝场的规模;N 每个楼层配线间管理的语音点;12 壹个 50 对 110 配线架可端接 12 个 4 对线。紫/橙场的规模应按照式(2)进行计算。公式 2: V2 = N / 16式中:V2 每个楼层配线间紫/橙场的规模;
4、N 每个楼层配线间管理的语音点数;16 壹个 50 对 110 配线架可端接 16 个 3 对线。白场的规模应按照式(3)进行计算。公式 3: V3 = N / 50 式中:V3 每个楼层配线间白场的规模;N 每个配线间管理的语音点数;50 壹个 50 对 110 配线架可端接 50 个 1 对线。因此,如果语音系统采用 50 对 110 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语音系统的配线架规模应按照式(4)计算。公式 4:V = V1 + V2 + V3 = N/12 + N/16 + N/50 + 1 N/12 + N/16 + N/48 + 1 = N/6 + 1式中:V 每个楼层配线间语音配线架的规
5、模;N 每个配线间管理的语音点数。式(4)中最后的除法运算为整除运算(以下各式中最后的除法运算均为整除运算) 。在式(4)的推导过程中取近似值的实质是将白场的每一个 50 对配线架只使用 48 对,或者说是认为每 50 对中有 2 对是备用的,这里所说的近似运算不会对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该式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取整后加 1,就已经决定了其结果是近似值。下面的式(5) 、式(6)都同样是在推导过程中取了近似值后得到的。如果语音系统采用 100 对 110 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用量应按照式(5)进行计算。公式 5:V = V1 + V2 + V3 = N/24 + N/32 + N/10
6、0 + 1 N/24 + N/32 + N/92 + 1 = N/12 + 1如果语音系统采用 300 对 110 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用量应按照式(6)进行计算。公式 6:V = V1 + V2 + V3 = N/72 + N/96 + N/300 + 1 N/72 + N/96 + N/288 + 1 = N/36 + 1在式(5) 、式(6)中,各符号的含义与式(4)相同。1.2 设备间语音配线架规模的计算语音干线多采用大对数电缆,语音干线的所有线对都要端接于配线架上。所以设备间中语音系统的 110 配线架的规模应按照式(7)计算。公式 7: V=2×(Sv/F+1)
7、式中:V 设备间中语音配线架的规模;Sv 语音干线的线缆对数之和;F 所采用的 110 配线架的规格。如果采用 50 对 110 配线架,取 F=100;其余依此类推。按照该式计算的结果,一半用于与垂直干线的连接,一半用于与建筑群干线的连接。式(7)的计算只考虑了设备间中的白场,如果设备间中还有其它交连场,需要按照相应交连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其规模并与式(7)的计算结果相加。2、数据配线架规模的计算2.1 楼层配线间中数据配线架规模的计算在目前的综合布线工程中,数据系统的配线架大多采用快接式配线架。常用的快接式配线架有 24 口、48 口和 96 口等规格。楼层配线中间数据系统包括的交连场一般有
8、蓝场、紫/橙场和白场。这些交连场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分别为:(1)蓝场 4 对线;(2)紫/橙场 4 对线;(3)白场按照每 24 个信息插座配 1 根 4 对双绞线作为干线进行计算(如果不是如此,可以按照与下述类似的方法进行计算) 。蓝场和紫/橙场的规模按照式( 8)进行计算按照上述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如果数据系统采用 24 口快接式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蓝场和紫/橙场的规模均应按照式(8)进行计算。公式 8: D1 = N / 24式中:D1 每个楼层配线间蓝场或紫 /橙场的规模;N 每个楼层配线间管理的数据点数。白场的规模应按照式(9)进行计算。公式 9: D2=N/576式中:D2
9、每个楼层配线间白场的规模;N 每个楼层配线间管理的数据点数。因此,如果数据系统采用 24 口快接式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数据系统的配线架规模应按照式(10)进行计算。公式 10: D = D1 + D1 + D2 = N/24 + N/24 + N/576 + 1 = (49N/576) + 1式中:D 每个楼层配线间数据配线架的规模;N 每个配线间管理的数据点数。与此相似,如果采用 48 口快接式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用量应按照式(11)进行计算。公式 11: D = D1 + D1 + D2 = N/48 + N/48 + N/1152 + 1 = (49N/1152) + 1如果
10、采用 96 口快接式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用量应按照式(12)进行计算。公式 12: D = D1 + D1 + D2 = N/96 + N/96 + N/2304 + 1 = (49N/2304) + 1式(11) 、式(12)中各符号的含义与式(10)相同。2.2 设备间中数据配线架规模的计算如果采用双绞线作为数据干线,设备间中的配线架相应采用快接式配线架。设备间中的快接式配线架用量按照式(13)计算。公式 13: D = 2 × (Sd/F + 1)式中:D 快接式配线架的规模;Sd 用作数据干线的 4 对双绞线的根数;F 采用的快接式配线架的规格,取值方法与式(7)中
11、 F 的取值方法相似。按照该式计算的结果,一半用于与垂直干线连接,一半用于与建筑群干线连接。如果数据干线采用光纤,就要相应采用光纤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的规模按照式(14)进行计算。公式 14: Df = 3 × (Sf/F + 1)式中:Df 光纤配线架的规模;Sf 用作数据干线的光纤的芯数之和;F 所采用的光纤配线架的规格,取值方法与式(7)中 F 的取值方法相似。由于在计算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规模时没有考虑数据干线采用光纤的情况,按照该式计算的结果中有 1/3 用于楼层配线间; 1/3 用于设备间中与垂直干线的连接; 1/3 用于设备间中与建筑群干线的连接。式(13)和式(14)的计算只考虑了设备间中的白场,如果设备间中还有其它交连场,需要按照相应交连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其规模并与式(14)的计算结果相加。3、结束语本文给出了典型的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架规模的计算公式。如果采用了与文中所述结构不同的综合布线系统,或者楼层配线间(设备间)中的交连场的设置与文中的假设不同,可以按照文中所述方法自行推导其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