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尺寸分类微孔中孔 介孔 大孔 2nm2 50nm 50nm氮吸附法孔分析的有效范围0 35 500nm 微孔测试技术 微孔的常规分析方法 用测介孔的仪器和介孔分析的基本假设和测试数据 向微孔方向延伸 孔径和填充压力仍用Kelvin方程求得 填充于孔中的氮取液氮的密度 可用t 图法或D R法 推出 2nm以下微孔的总孔体积 用MP法粗略的推算2nm以下部分的孔容 孔径分布 关键是 正确选择 标准等温线 和正确的分析方法 缺点是 仍采用介孔分析的基本假设来分析微孔是不够确切的 不能精确测定微孔区的等温吸附曲线和精确的微孔孔容 孔径分布 微孔的精确测试与分析 微孔精确测试对仪器有很高的真空要求 测
2、试系统的实际真空需 10 2Pa 氮气相对压力P Po需达到10 7数量级 因此需采用双级真空系统 机械泵做前级泵 再加分子泵 或吸附泵 作为二级真空系统 需有准确测量10 2Pa量级的多级压力传感器 有低压下的精密控制系统 P Po在0 1 10 7的区间可控点应超过100点 需有专用的微孔分析软件 HK FS或NLDFT等 可以精确测定P Po在10 7到10 1之间的等温吸附曲线 可以精确测定孔径从0 35到2nm之间的总孔体积 孔容 孔径分布和最可几孔径 微孔精确分析的条件 由于微孔孔壁间的作用势能相互重叠 微孔的吸附作用比介孔大 孔径在0 5 1nm的孔在相对压力10 5 10 7时即可产生吸附质的填充 所以微孔的测定与分析比介孔要复杂得多 把BJH介孔孔径分析方法延伸到微孔区域是不恰当的 其一 凯尔文方程在孔径 2nm时是不适用的 其二 毛细凝聚现象描述的孔中吸附质为液态 而填充于微孔中的吸附质处于非液体状态 因此孔径分布的规律必须有新的理论及计算方法 宏观热力学的方法已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