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麻城中馆驿镇中心小学 喻长桥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节教材第 81-84页。教材分析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节教材的内容,它是继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的学习之后的的一个内容。这些内容都体现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是学习本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编排的。把认识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有机结合
2、,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前面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 、 “100 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该课将认数扩展到了万以内,学生要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并且能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大连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设计理念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知的基础。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及其计算。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2、组织丰富多彩的
3、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教材中设计以外的其他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现实素材中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体会万以内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会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和信息,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除重视让学
4、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应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重视注意锻炼学生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习惯,增强责任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灵活地选择方法进行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过程与方法:例 9 的教学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例 10 的教学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自己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
5、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难点: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投影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教学流程1、汇报资料,导入新课。教师:1、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2、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复习数的组成。学生:1、汇报收集的资料。2、想说数的组成。教师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任务。2、动手动脑,探究新知。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同学们,小江家昨天可热闹了,她的爷爷买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电视机用了 1000 元,电冰箱用了 2000 元,你们能帮他爷爷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吗?(画外音)(1)学生口答。(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
6、计算方法。学生讨论,总结计算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4)小组内讨论、总结。2、教师出示教材第 81 页例 10,让学生提出一个加法和减法问题。(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2)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怎样算。(3)学生说怎样算。(4)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口算后,小组内说口算方法。三、联系实际应用。1、教师让同学们选择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提出用加减法的口算问题,并口算。学生以同桌、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 82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学生组内互相挑战,比一比谁的方法算得快。3、教师投影出示练习十七第 1 题,做分组游戏。学生分小组代表黑猫、白猫、花猫进行比赛,比一
7、比哪个猫捉得又快又准。4、本课小结。5、随堂练习。1、口算:800400 30006000 7050 1200500 90005000 150010002、有麦子 700 袋,稻谷 1000 袋(1)麦子和稻谷一共多少袋?(2)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10002000=3000教学反思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8、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获取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地阐述,教师应积极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