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适用人群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PLC ,以下简称肝癌)患者;2. 能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例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对于上述患者,放射介入治疗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国内临床经验表明,放射介入治疗对于包膜比较完整的巨块型肝癌、大肝癌比较有效。对于可切除肝癌,优先选择外科切除或介入治疗的影响因素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病灶是否包膜完整、边界清楚;)门静脉有无癌栓肝动脉化疗(HAI )和肝动脉栓塞(HAE)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程序和要点 1. 肝动脉造影:采用 Seldinger 方法,经动脉穿刺插管,导管
2、置于腹腔 干或肝总动脉造影,造影图像采集应包括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2. 灌注化疗:仔细分析造影表现,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 及供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给予灌注化疗。 3. 肝动脉栓塞:需选择合适的栓塞剂,一般用超液化乙碘油与化疗 药物充分混合成乳剂,碘油用量应根据肿瘤的大小、血供情况、肿瘤 供血动脉的多寡灵活掌握,栓塞时必须采用超选择插管。肝癌的 TACE 非常强调超选择插管。过去仅对小肝癌强调超选择插管,现在特别强调针对所有的肝癌,除多发结节以外,均应采用超选择插管。对于大肝癌,超选择插管更有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保护正常肝组织。随访和治疗间隔 随访时间通常为介入治疗后
3、35天至3个月,原则上自患者从介入术后恢复算起,至少持续3周以上。介入治疗的频率依随访结果而定:若介入术后一个月影像学检查肝肿瘤病灶内碘油沉积浓密,肿瘤组织坏死且无新病灶或无新进展,则暂不作介入治疗。治疗间隔应尽量延长。最初几次治疗时密度可加大,此后,在肿瘤不进展的情况下延长治 疗间隔,以保证肝脏功能的恢复。在治疗间隔期,可利用磁共振成像( MRI )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脏肿瘤的存活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主的个体化方案 1.肝癌缩小后二期切除:在大肝癌介入治疗明显缩小以后,可采外科手术。 2.肝癌术后的预防性介入治疗:由于大部分肝癌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多数病例为多发病灶,部分小病灶可能在术中未被发现,对于怀疑为非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建议术后40天左右作预防性灌注化栓塞。 3.门静脉癌栓及下腔静脉癌栓的治疗:可采用放置支架和放射治疗,关于下腔静脉癌栓,如果是由肿瘤增大压迫引起,且患者无症状,可不放置支架,仅采用TACE,观察肿瘤能否缩小,如果癌栓是由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引起,主张在 TACE 治疗的同时放置下腔静脉支架或先放置支架。 4. TACE为主的个体化方案还涉及到肝肿瘤破裂出血的治疗、肝癌伴肺转移的治疗、 TACE 联合消融、放疗、基因和靶向治疗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