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 学 生主体性的学生观,教育学生必须走进学生世界,理解学生的心理;而理解学生的心理,就应当理解学生的哲学;理解学生的哲学,最重要的是必须对于人性观具有清晰的理解。培养人,应该关注人性;有什么样的人性观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观;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观。教育者,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权利与责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教育培养人的真正目的。,第一节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可以概括为: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不同因素在儿童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遗传,(一)遗传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前提(基础、条件)(二)遗传的作用:1)没有一定的遗传素质,
2、不可能有相应的发展;有了遗传素质,不一定就能发展。2)遗传素质为人是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遗传差异是造成个体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发展的水平和阶段。,(三)遗传决定论过于夸大遗传的作用,甚至把它作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唯一因素来表达。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中国古代的儿童观,1、基督教的“原罪说”观点:儿童生而有罪,赎罪是人生目的,教育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错误:扼杀儿童天性、扼杀童年; 忽视儿童与成人的差异; 严格要求刻板学习,无游戏自由; 重复枯燥、体罚,2、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观点: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异,早已由个性的自然遗传
3、素质决定了。 天生三种不同的材料构成了三种不同的人,即金为最高贵、银次之、铁最次。错误:典型的等级论金质者接受高等教育管理国家人才银质者接受初等教育培养武士铁质者无须接受教育劳动技能、服从,3、中国古代的儿童观A“性善论”:代表人物孟子观点:人性是善的。人具有基本道德的萌芽,即善端,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儿童的发展就是使这些本来存在的“萌芽”得到生长;教育的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B“性恶论”代表人物荀子观点:人性是恶的;教育注重对儿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C“人性三等论”代表人物韩愈观点:上等人:学而愈明中等人:可导而上下下等人:只能用刑罚控制其行为,综述:遗传决定论为统治阶
4、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理论依据;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遗传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例:伤仲永,二、环境,(一)环境在儿童个体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很大程度上、相对)(二)环境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同卵双生子、孟母三迁,(三)环境决定论否定遗传素质的作用,把后天环境作为人的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主要代表人物:1、洛克(英国)在教育漫话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一块白板,后天的环境、教育使其成为各种各样的人(好人或坏人、有用人或无用人、幸福人或痛苦人等)。主张“
5、教育万能”语录:“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2、华生(美国)对儿童行为的产生过程进行探索和研究,从(S刺激R反应)机制中提出。观点:儿童生活的环境,像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该模具的形状。而该模具的形状又取决于提供给儿童的、完全可被控制的学习与训练的内容。语录:“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综述: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直接导致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儿
6、童被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的地位上。“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学校教育(一)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二)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排除:不可控制、不能选择)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三)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独特
7、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社会化:生物人社会人)2、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四)教育救国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分别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是发展的外因。决定外因发生作用的内因:儿童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四、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外因: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内因:个体主观能动性,第二节 儿童身心发展,一、身心发展的概念1、人的发展,指个体从
8、生到死的变化过程。2、有量变,有质变。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质到新质。3、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二、身心发展包括两方面1、生理的发展身高、体重、骨骼、神经组织等2、心理的发展认知方面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认识过程)意向方面需要、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意志等(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规律)(一)顺序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2、具体表现:身体方面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翻身、坐、站、走、跑、写字、绘画),心理方面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9、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一般情感(喜怒哀乐)到复杂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3、教育要求“循序渐进”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不压抑学生发展,(二)阶段性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量变引起质变、此阶段非彼阶段2、年龄特征(特点):儿童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3、教育要求根据年龄阶段特点,分段进行教育教学在教育要求、内容、方法上不搞“一刀切”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三)不平衡性1、具体表现A: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段发展程度不
10、平衡。(身高:出生第一年和青春期)B: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先神经系统、淋巴系统,后生殖系统;先感知,后思维,再后情感),2、关键期(最佳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3、教育要求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事半功倍),(四)互补性1、某一部分的发展受损或缺失,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补偿(身体互补、身心互补)。2、教育要求1)培养自信、树立信心2)提高心理承受力3)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五)个别差异性1、具体表现群体男女性别差异及其带来的生理机能、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种群差异)个体不同儿童同一方面发展的差异;不同儿
11、童不同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2、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第三节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一、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宪法教育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等有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二、学生的法律身份中小学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89、11、20)基本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无歧视原则。,四、学生的基本权利(一)学生受教育的保障权1、学习机会权:入学升学机会、受教育选择权、学生身份权。教育机会均等问题2、学习条件权:教育条件建设请求权、教育条件利用权、获得教育资助权。选择
12、学校、选择教师、选择课程3、学习成功权:获得公正评价权、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二)学生受教育的自由权 1、免于恐惧的权利2、免受歧视的权利3、免于控制的权利(课堂话语权)(三)学生的人身权1、身心健康权: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2、人身自由3、人格尊严4、隐私权5、名誉权和荣誉权,五、学生应尽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育的理想,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