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9 说“木叶”2.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2594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 说“木叶”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 说“木叶”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 说“木叶”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 说“木叶”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 说“木叶”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说“木叶” 教案葛洲坝高级中学语文组 罗义芳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 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

2、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教学课时:一课时(幻灯片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我们的古代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 ,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 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

3、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二、浏览课文,思考与解答:先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 “落叶”及“黄叶” ,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1、迅速浏览课文一至三段,找出作者在阅读古代诗词时发现的三个问题。明确:第一、为什么诗词中多见“树”或“叶”而很少见“树叶” ;第二、为什么诗歌中多见“木叶”而不见“树叶” ;第三、为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又不用“木叶”而用“落木” 。先看第一个问题,结合诗句分析。用文中所引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引 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

4、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些诗句中,出现“树”或“叶”的句子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提示,注意对“树”或“叶”进行修饰的词语,如“丛生” 、 “绿” “密”等。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也就是说, “树”或“叶”都给大家一种繁茂浓密,翠绿欲滴饱满的形象,而这种形象正是“树叶”所包含的。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了语句凝练的缘故,诗词中常用“树”或“叶”代替“树叶” 。再看第二个问题。问 1:从概念上讲, “木叶”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 2:“木叶”和“树叶”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一样的?明确:不一样。问 3: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那么,是什么给

5、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引 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飞去。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讨论:“木叶”所处的季节,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 (为帮助学生体会,教师可适当地描绘诗词的意境。也可朗诵杜甫的登高 。 )明确:“木叶”与秋季相联,也就是“落叶”的意思。而“落叶”则是枯黄,残败的形象,暗含有萧瑟、凄凉的感觉,这不再是“树叶”所能包含的了。而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木叶”就是“落叶” ,那诗人为什么不用“落叶”呢?关键之处在于“木”字。先分析“木”和“树”的区别。2、齐读课文第

6、四、五段,思考第二个问题。文中说,木,屈原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试分析“高树”与“高木”的不同。讨论明确:我们要从这两句诗的诗眼,即“悲”和“扫”来分析。在“高树多悲风”句中,树有饱满浓密的叶子,风吹动这些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在诗人曹植听来,仿佛人的呜咽,如泣如诉,而这满树涌动的叶子,满海涌动的波涛就像诗人胸中涌动的情感。如果没有了树叶的涌动,没有了波涛的翻滚,怎能体现诗人满怀的哀伤?怎能体现这个“悲”字?“木” ,我们知道是落光了叶子的树,光秃秃的树干。深秋的晚上,清冷的月光仿佛给层岭洒下

7、一层秋霜,瑟瑟的寒风刮过高冈,枯黄的树叶早已被秋风一扫而光,只有那光秃秃的树干还倔强地挺立着。在深秋时节,目睹如此深秋之景,空旷和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所以,此时的树,必须是干枯的没有叶子的树干,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扫”字。正如作者所说,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则比“树”显得单纯,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以秋风叶落之景表空旷凄凉之情,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一个艺术特征。3、齐读第六、七两段,思考第三个问题。思考:我们前面分析到“木叶”就是“落叶” ,可又发现诗歌中有用“落叶”的,也有用“

8、木叶”的, “木叶”与“落叶”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木叶” 、 “落叶” 、“黄叶” 、 “落木”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在课文中找出关键句子。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则

9、代表着疏朗和空阔的意境。从这些不同形象的叶子中,我们体会到:“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 。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与“落木”相比,还带着些许缠绵。三、延伸扩展。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后,回头来看,又会疑惑为什么这些概念上区别不大的词语,在意境上的差别会这么大呢?这是因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概念下面暗含着丰富的形象和内涵,也就是诗歌语言的微妙意味往往寄于言外。这类语言就是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 思考 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

10、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 “梅” “柳” “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雪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讨论,结论:望月怀远,思念亲人,暗含有月圆人不圆的愁绪。思考 2: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思考 1 中提到的

11、意象。但也请同学们注意,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 ,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 ,境界就迥异。见课后练习二。四、布置作业:根据下文的材料,写一篇 500 字的赏析文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春晚绿野秀。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渭城朝雨浥

12、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天叫做青春,少年称为青年。 ”“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的世界是绿色的,诗人为什么把绿的说成青的呢?五、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