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12208289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项目名称: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 委托单位: 罗源县防洪堤管理所 调查单位: 重庆九天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7年4月一、项目总体情况建设项目名称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业主单位名称罗源县防洪堤管理所建设地点罗源县起步镇兰田村、港头村法人代表戴勇联系人戴勇通讯地址罗源县凤山镇司前路水利局办公楼联系电话13705090685传真邮编350600建设项目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术改造行业类别E4722(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环评报告表名称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项目环评单位北京华夏博信环境咨询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单位福州市明川水利水电设

2、计有限公司环评报告审批部门罗源县环保局文号/时间2015.10.19初步设计审批部门福州市水利局、财政局文号榕水利建管2015724号时间2015.8.28项目施工单位三明市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环保设施设计单位/环保设施施工单位/环保设施监测单位/概算总投资2999.5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0万元比例1.3%实际总投资248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0万元比例1.6%工程规模河道清淤3.5km,新建两岸防洪堤总长3089.1m(其中左岸长1307.8m、右岸长1781.3m),修建排涝箱涵6座建设项目开工日期2016年1月5日实际规模河道清淤3.5km,新建两岸防洪堤总长3089.1m(其中左岸长13

3、07.8m、右岸长1781.3m),修建排涝箱涵6座建设项目完成日期2016年11月30日调查经费/项目建设过程简述本工程于2016年1月5日进场开工,2016年11月30日完工,2016年12月22日通过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目前运营良好。工程内容、规模本项目护国溪与起步溪汇合口开始至蒋店桥下游,河道清淤3.5km,新建两岸防洪堤总长3089.1m(其中左岸长1307.8m、右岸长1781.3m),修建排涝箱涵6座。防洪堤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本工程属四等工程,主要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环境敏感目标港头村、后阮村、兰田村、桂林、港头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位于罗源县起步溪上游的起

4、步镇,起点位于护国溪与起步溪汇合口,终点位于蒋店桥下游,项目河道清淤3.5km,新建两岸防洪堤总长3089.1m(其中左岸长1307.8m、右岸长1781.3m),修建排涝箱涵6座,防洪堤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本工程属四等工程,主要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工程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敏感目标分布图见附图2,项目建设前后对比图见附图3,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本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堤基清理,堤身填筑,堤脚防护,箱涵工程,平台及堤顶,河道清淤等。根据省水利厅、省财政厅2015年7月9日下发的省水利厅 省财政厅关于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调整的通知(闽水财审201547号),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

5、已纳入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2013-2015),视同已批复该项目建议书。2015年8月24日福州市水利局、福州市财政局关于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榕水利建管2015724号)批复同意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5年10月19日,环评报告表获得罗源县环境保护局批复。2015年10月22日,罗源县发改局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编制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罗源县防洪堤管理所于2017年2月委托重庆九天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编制

6、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附件1)。本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委派技术人员踏勘现场、收集资料,并依据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编写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供委托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二、调查目的、原则、方法、范围及重点2.1调查目的(1)调查工程运营方面落实环评报告表、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要求落实的情况。(2)调查本工程采取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并通过对项目的监测和调查结果的评价,分析各项措施的有效性。针对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潜在的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和应急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的从技术上论证项目是否符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2.2调

7、查原则(1) 认真贯彻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2)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3) 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4) 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实地勘察、现场调研、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原则。(5) 坚持对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则。2.3调查方法(1) 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 (HJ/T394-2007),并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2) 采用资料调研、现状调查、现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3) 调查采用“全面调查、

8、突出重点”的方法。(4) 环保措施有效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和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2.4调查范围本项目验收调查范围为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护国溪与起步溪汇合口至蒋店桥下游段及其所涉及的影响区。2.4.1水环境堤段所在水域及堤段下游1000m可能受影响的水域水环境。2.4.2大气环境防洪堤施工工区和施工道路周边环境空气质量。2.4.3声环境防洪堤施工区周边敏感点噪声。2.4.4生态环境防洪堤段所在区域。2.5调查因子2.5.1施工期调查因子(1) 水环境:施工水体SS、pH、DO、高锰酸盐指数、NH3-N等。(2) 大气环境:施工扬尘、汽车尾气、清淤恶臭。(3) 声环境:等效连续A

9、声级LAeq。(4) 生态环境:施工场地生态恢复措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影响。2.5.2运营期调查因子本项目为防洪工程项目,属非污染性项目,项目本身不会排放水、气、声、固废等污染物。社会环境:防洪堤防潮抗洪能力、地区景观风貌、周边居民的反应情况等。三、验收标准3.1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原则上根据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所采用的标准,综合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结合防洪堤投入运营后的环境影响实际情况,确定本次环境保护调查拟采用的环境标准。表3.1-1 项目区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功能区执行标准水环境类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

10、准大气环境2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1类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3.2污染物排放验收标准根据项目所在位置环境功能区划和项目的工程特性,项目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期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全部租用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周边村庄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施工期工地施工扬尘、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清淤产生的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臭气浓度标准

11、“二级新扩改建 20”。本项目为生态型项目,运营期项目本身不会产生污染。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前后水、气、声方面变化很小,所以本次验收主要针对项目周边环境质量及场地生态恢复状况等方面进行。3.3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水及废气产生,无总量控制指标。四、工程概况起步溪护国段二期工程规模如下:从护国溪与起步溪汇合口(H0+000)开始至蒋店桥下游(H1+835),治理河段长1.835km,新建两岸防洪堤总长3089.1m,其中左岸1307.8m,右岸1781.3m,箱涵6座及河道清淤1.835km。防洪堤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本工程属四等工程,主要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4.1项目概况(

12、1) 项目名称: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2) 建设单位:罗源县防洪堤管理所(3) 建设地点:罗源县起步镇兰田村、港头村(4) 建设规模:新建两岸防洪堤总长3089.1m,新建排涝箱涵6座,整治河道清淤长3.5km,防洪堤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本工程属四等工程,主要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5) 投资概况:2999.54万元;环保投资概况:40万元 实际投资:2480万元;实际环保投资:40万元(6) 开工日期:2016年1月5日(7) 完工日期:2016年11月30日4.2主要建设内容4.2.1建设方案1、堤线布置方案根据场地规划情况和岸线规划原则并结合河道水面线计算成果,对防洪堤

13、岸线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本工程段从护国溪港头汇合口开始,经后阮桥、兰田一桥、兰田二桥至蒋店桥下游(即桩号H0+000H1+835)河段,河道宽度基本按2015年4月罗源县人民政府批复的罗源县起步溪(凤山、起步片)防洪规划报告规划整治后的宽度为5440m。建两岸防洪堤基本按规划堤线走向进行布置,但在现状未拆除改建的桥梁和新建的排涝箱涵的上、下游进行平顺衔接。堤线布置详见附图1平面布置图。2、护岸设计本工程防洪堤护岸结构型式分为以下两种:(1)左岸从后阮桥上游开始至兰田一桥下游(H左0+520.5H左1+240)段和右岸从港头汇合口开始至兰田一桥下游(H右0+000H右1+185)段采用自嵌式挡墙

14、加联锁式生态护坡的复式结构。(2)左岸从兰田一桥上游至蒋店桥下游(H左1+244.7H左1+880)段和右岸从兰田一桥上游至蒋店桥下游(H右1+1189.7H右1+800)段采用二级自嵌式挡墙结构。根据水面线计算成果及堤顶高程等的确定,左岸防洪堤设计基底高程-0.201.85m,亲水平台高程4.406.00m,设计堤顶高程6.508.08m,防浪墙顶高程7.408.98m;右岸防洪堤设计基底高程-1.301.85m,亲水平台高程3.906.00m,设计堤顶高程6.008.08m,防浪墙顶高程6.908.98m。(1)典型断面图一(桩号H右0+300):该断面为下级采用自嵌式挡墙,上部采用联锁式

15、生态护坡的复式结构,适用于该典型断面的护岸位于桩号H右0+000至H右0+440。根据地质描绘该段基底坐落于粗砂层上,其断面形式如图4.2-2所示。图4.2-2 典型断面图一(H右0+300)根据2年一遇设计洪水位设置亲水平台高程,平台宽2.0m。亲水平台以下部分采用自嵌式挡墙结构,迎水面坡比1:0.2,平台内侧设M7.5浆砌条石挡墙,高0.4m,平台以上部分采用联锁式生态块护坡,迎水面坡比1:1.5。下部自嵌式挡墙高5.2m,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基础,厚0.3m,埋深0.6m。墙后设级配碎石(20-40mm)反滤层,厚0.3m。碎石层和墙背填土之间铺设一层300g/m2导滤土工布,上下宽各0

16、.3m。墙背加筋夯填土选用粘性土分层夯填,夯实度大于93%,每夯填厚0.6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玻纤网片土工格栅容许拉应力为80KN/m,从墙面向内延伸,土工格栅分8层,入土长3.6m。砌块顶部采用C20混凝土压顶,每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采用沥青浸杉木板全断面填塞。亲水平台面层铺10cm厚透水砖,下部为10cm 厚C15混凝土垫层。平台内侧挡墙以上采用联锁式生态块护坡,护坡块下铺设一层300g/m2导滤土工布。堤顶高程为P=10%设计水面线高程,堤顶临水侧设高0.9m、厚0.25m的C20砼防浪墙,内侧为4.5m宽的C25混凝土公路,路面高程与堤顶高程相同,砼路面厚度0.18m,下

17、部设0.2m厚碎石垫层。为增加堤脚压载、提高抗滑能力,下级挡墙脚设抛填块石压载,顶宽2.5m,深1.05m,墙趾护脚底铺设一层300g/m2导滤土工布。(2)典型断面图二(桩号H右0+460):该断面为下级采用自嵌式挡墙,上部采用联锁式生态护坡的复式结构,适用于该典型断面的护岸位于桩号H右0+440至H右0+485。根据地质描绘该段基底坐落于软弱淤泥层上,距基底深度为1.41.6m。该段护岸断面形式如图4.2-3所示。图4.2-3 典型断面图二(H右0+460)典型断面图二的基础以上部分与典型断面图一相同,仅对基底软弱淤泥层挖除,进行换填砂处理,最大换填砂深1.6m。(3)典型断面图三(桩号H

18、右0+500):该断面为下级采用自嵌式挡墙,上部采用联锁式生态护坡的复式结构,适用于该典型断面的护岸位于桩号H左0+520.5H左1+040、H左1+200H左1+240和H右0+485H右880。根据地质描绘该段基底坐落于软弱淤泥层上,距基底深度为1.21.6m。该段护岸断面形式如图4.2-4所示。图4.2-4 典型断面图三(H右0+500)根据2年一遇设计洪水位设置亲水平台高程,平台宽2.0m。亲水平台以下部分采用自嵌式挡墙结构,迎水面坡比1:0.2,平台内侧设M7.5浆砌条石挡墙,高0.4m,平台以上部分采用联锁式生态块护坡,迎水面坡比1:1.5。下部自嵌式挡墙高4.6m,基础采用C20

19、混凝土基础,厚0.3m,埋深0.6m。墙后设级配碎石(20-40mm)反滤层,厚0.3m。碎石层和墙背填土之间铺设一层300g/m2导滤土工布,上下宽各0.3m。墙背加筋夯填土选用粘性土分层夯填,夯实度大于93%,每夯填厚0.6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玻纤网片土工格栅容许拉应力为80KN/m,从墙面向内延伸,土工格栅分7层,入土长3.2m。砌块顶部采用C20混凝土压顶,每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采用沥青浸杉木板全断面填塞。亲水平台面层铺10cm厚透水砖,下部为10cm 厚C15混凝土垫层。平台内侧挡墙以上采用联锁式生态块护坡,护坡块下铺设一层300g/m2导滤土工布。堤顶高程为P=10%

20、设计水面线高程,堤顶临水侧设高0.9m、厚0.25m的C20砼防浪墙,内侧为4.5m宽的C25混凝土公路,路面高程与堤顶高程相同,砼路面厚度0.18m,下部设0.2m厚碎石垫层。为增加堤脚压载、提高抗滑能力,下级挡墙脚设抛填块石压载,顶宽2.5m,深1.05m,墙趾护脚底铺设一层300g/m2导滤土工布。由于该段基底坐落于软弱淤泥层上,本次设计对基底软弱淤泥层挖除,进行换填砂处理,最大换填砂深1.6m。(4)典型断面图四(桩号H右0+900):该断面为下级采用自嵌式挡墙,上部采用联锁式生态护坡的复式结构,适用于该典型断面的护岸位于桩号H左1+040H左1+200和H右0+880H右1+185。

21、根据地质描绘该段基底坐落于粗砂层上。该段护岸断面形式如图4.2-5所示。典型断面图四的基础以上部分与典型断面图三相同,仅对粗砂基底开挖至设计高程即可。图4.2-5 典型断面图四(H右0+900)(5)典型断面图五(桩号H右1+200):图4.2-6 典型断面图五(桩号H右1+200)该断面采用二级自嵌式挡墙,适用于该典型断面的护岸位于桩号H左1+244.7H左1+285和H右1+185H右1+225。根据地质描绘该段基底坐落于粗砂层上。该段护岸断面形式如图4.2-6所示。亲水平台高程按2年一遇设计洪水位设置,平台上、下迎水面坡比均为1:0.2。下级挡墙高4.03m,基础埋深0.6m;上级挡墙高

22、2.75m,基础埋深0.55m。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基础,基础厚0.3m。墙后设级配碎石(20-40mm)反滤层,厚0.3m。碎石层和墙背填土之间铺设一层300g/m2导滤土工布,上下宽各0.3m。墙背加筋夯填土选用粘性土分层夯填,夯实度大于93%,每夯填厚0.6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玻纤网片土工格栅容许拉应力为80KN/m,从墙面向内延伸,下级挡墙土工格栅分6层,入土长2.8m;上级挡墙土工格栅分4层,入土长1.9m。上下级砌块顶部均采用C20混凝土压顶,每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采用沥青浸杉木板全断面填塞。亲水平台面层铺10cm厚透水砖,下部为10cm 厚C15混凝土垫层。堤顶高程

23、为P=10%设计水面线高程,堤顶临水侧设高0.9m、厚0.25m的C20砼防浪墙,内侧为4.5m宽的C25混凝土公路,路面高程与堤顶高程相同,砼路面厚度0.18m,下部设0.2m厚碎石垫层。为增加堤脚压载、提高抗滑能力,采用抛填块石增加堤脚压重,下级挡墙脚设抛填块石压载,顶宽2.5m,深1.05m,墙趾护脚底铺设一层300g/m2导滤土工布。该段基底坐落于粗砂层上,仅对粗砂基底开挖至设计高程即可。(6)典型断面图六(桩号H右1+400):该断面采用二级自嵌式挡墙,适用于该典型断面的护岸位于桩号H左1+400H左1+580和H右1+225H右1+280。根据地质描绘该段基底坐落于粗砂层上。该段护

24、岸断面形式如图4.2-7所示。图4.2-7 典型断面图六(桩号H右1+400)典型断面图六的亲水平台及以上部分与典型断面图五相同,下级自嵌式挡墙高4.15m, 加筋土工格栅分6层,入土长3.0m,其它型式与典型断面图五相同。该段基底坐落于粗砂层上,仅对粗砂基底开挖至设计高程即可。(7)典型断面图七(桩号H左1+600):该断面采用二级自嵌式挡墙,适用于该典型断面的护岸位于桩号H左1+290H左1+400、H左1+580H左1+610、H左1+760H左1+880和H右1+280H右1+800。根据地质描绘该段基底坐落于软弱淤泥层上,距基底深度为1.21.6m。该段护岸断面形式如图4.2-8所示

25、。典型断面图七的基础及以上部分与典型断面图六相同,仅对基底软弱淤泥层挖深1.6m,然后进行换填砂处理,最大换填砂深1.6m。图4.2-8 典型断面图七(桩号H左1+600)(8)典型断面图八(桩号H左1+700):该断面采用二级自嵌式挡墙,适用于该典型断面的护岸位于桩号H左1+610H左1+760。根据地质描绘该段基底坐落于软弱淤泥层上,距基底深度为1.27.5m。该段护岸断面形式如图4.2-9所示。典型断面图八的基础及以上部分与典型断面图七相同,仅对基底软弱淤泥层挖深1.6m,然后进行换填砂处理,再沿基础中轴线打一排水泥搅拌桩,桩径为600mm,间距1000mm,桩底伸入下卧粗砂层2m,桩顶

26、伸入砼基础10cm。图4.2-9 典型断面图八(桩号H左1+700)3、排涝建筑物本工程建设6个排涝箱涵,分别为:后阮排涝箱涵(H左0+540)、兰田排涝箱涵(H左0+880)、蒋店排涝箱涵(H左1+650)、港头排涝箱涵(H右1+000)、兰田1#箱涵(H左1+300)及兰田2#箱涵(H左1+500)。排涝箱涵过水断面均为矩形断面,为C30钢筋砼结构,断面尺寸及出口底高程等参数见表4.2-1。表4.2-1 各排涝箱涵断面参数表水闸名称P=20%洪峰流量(m3/s)过水总净宽(m)断面尺寸(孔*宽*高)出口底高程(m)P=20%外江洪水位(m)后阮排涝箱涵40.8104*2.5*4.850.8

27、75.57兰田排涝箱涵36.493*3*4.851.155.85蒋店排涝箱涵74.6164*4*4.42.736.93港头排涝箱涵8.012.51*2.5*4.851.255.954、清淤设计由于现阶段未对后阮桥、兰田一桥、兰田二桥进行改建,故清障应不影响桥梁的安全,对桥梁段在离桥墩堤脚5m范围内不进行清淤。本次清障范围包括拓宽港头汇合口至蒋店桥下游河道河底淤积泥沙、拆除兰田滚水坝。本工程清淤控制河床底高程为-0.702.45m,清淤河段全长1.835km。根据清淤原则,对新建护岸段按设计断面及设计河底高程,并以不影响桥墩基础结构为准进行清淤,应在枯水期内用挖掘机械挖除并外运。根据现场实测及临

28、时围堰施工,该段河道总清淤工程量约为36704m3,挖除兰田滚水坝砌石方工程量约为60m3。本项目在施工基地共设置3个临时堆土场,主要用作表土的临时堆放,不堆放清淤出的淤泥。淤泥在枯水期进行,并做到即产即清,委托有关单位采用密闭罐槽车运输淤泥,对清理出的淤泥实施综合利用。4.2.2工程施工进度工程从2016年1月5日开始动工修建,2016年11月30日完工,工期10个月25天。原设计施工工期为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计划施工总工期8个月。工程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有2016年厄尔尼诺极端恶劣天气及征地影响。该工程于2016年12月22日通过罗源县防洪堤管理所的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4.2.3

29、主要工程量项目主要完成工程量见表4.2-1。表4.2-1 项目主要完成工程量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工程量第一部分建筑工程项一左、右护岸工程项1基础土方开挖m3135878.232弃土外运(运距5km)m377391.523夯填粘性土(外借,运距2km)m3实方38991.144夯填粘性土(利用开挖土60%)m3实方58486.715换填砂垫层(挡墙基础)m313878.726自嵌式植生砌块挡墙(含砼砌块、锚固棒、孔洞填耕植土、孔洞生态植草并养护)m215638.347C20砼压顶m3315.958M7.5浆砌条石m3砌体方338.319联锁式生态护坡块(525400100mm)m24905.5

30、10护坡绿化(马尼拉草)m24905.511C20砼防浪墙m31240.112堤顶C25砼路面(厚18cm)m214217.7513堤顶路面碎石垫层(厚20cm)m214217.75二排水箱涵工程项(一)后阮排涝箱涵(H左0+540-11.50m)项1基础土方开挖m31267.22土方夯填(砂性土)m3346.83基础换填砂垫层m3421.214C30钢筋砼箱涵(2.50m宽4.85m高4孔)m3279.935C30砼截水墙m32.46M7.5浆砌块石护底(厚30cm)m324.847M7.5浆砌条石翼墙(厚30cm)m339.34(二)兰田排涝箱涵(H左0+880-11.50m)项1基础土方

31、开挖m31159.22土方夯填(砂性土)m3173.43C30钢筋砼箱涵(3.0m宽4.85m高3孔)m3234.724C30砼截水墙m32.45M7.5浆砌块石护底(厚30cm)m323.766M7.5浆砌条石翼墙m339.34(三)蒋店排涝箱涵(H左1+650-11.50m)项1基础土方开挖m31843.32土方夯填(砂性土)m34083基础换填砂垫层m3527.954C30钢筋砼箱涵(4.0m宽4.4m高4孔)m3345.245C30砼截水墙m32.226M7.5浆砌块石护底(厚30cm)m337.87M7.5浆砌条石翼墙(厚30cm)m335.96(四)港头排涝箱涵(H右1+000-1

32、1.50m)项1基础土方开挖m3619.22土方夯填(砂性土)m3346.83基础换填砂垫层m3165.074C30钢筋砼箱涵(2.5m宽4.85m高1孔)m395.335C30砼截水墙m32.46M7.5浆砌块石护底(厚30cm)m35.47M7.5浆砌条石翼墙(厚30cm)m339.34(五)兰田1#箱涵(H左1+300-15.00m)项1基础土方开挖m392.42土方夯填(砂性土)m320.853C30钢筋砼箱涵(1.0m宽1.0m高1孔)m323.44C30砼截水墙m323.45M7.5浆砌砖集水井m35(六)兰田2#箱涵(H左1+500-15.00m)项1基础土方开挖m392.42土

33、方夯填(砂性土)m320.853C30钢筋砼箱涵(1.0m宽1.0m高1孔)m323.44C30砼截水墙m30.45M7.5浆砌条石翼墙m33.95三河道清淤项1河道清淤(外运5km)m336703.84.3工程环保投资根据环评报告中该项目采取的工程环保措施,项目环保投资40万元。4.4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项目环境特征和工程特点分析,项目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施工期水土流失及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期扬尘、粉尘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对护国溪的影响。五、环境影响评价回顾5.1环评主要影响分析及结论5.1.1水环境影响分析及结论评价建议施工

34、废水经临时的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用于建设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用就近的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不直接排入护国溪。5.1.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结论本工程为防洪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堤岸基础开挖和河床清淤均在河道内进行,开挖方以素填土为主,开挖过程产生的扬尘相对较小,对附近居民区影响微小。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燃油时产生的SO2、NOx、CO、烃类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小,且为间歇性排放,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淤泥挖出后立即装车运走,不舍淤泥现场堆放点,淤泥采用密闭罐车运输,以防沿途散落,并避开繁华区和居民密集区运输,并做好施

35、工人员的个人防护,给施工人员发放防护用品,上述措施可减少淤泥恶臭对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项目无废气产生,对环境无影响。5.1.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结论项目施工噪声及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随之消失,不会对周边声环境产生大的影响。运营期不产生噪声。5.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结论开挖淤泥委托有关单位用密闭槽车运走综合利用,剩余土方运往罗源湾滨海新城工程填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项目固废得到及时妥善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5.1.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结论由于工程占地大部分为旧河道,还有部分耕地。工程区位于起步镇,周边有港头村、后阮村、兰田村、桂林村等,是人类频繁

36、活动地区。因此工程施工对河道及两岸的水生陆生动植物的影响不会产生明显改变,水生陆生动物的觅食和栖息影响不大。项目在没有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期间裸露地表引起的加速侵蚀量为420.46t/a,因此,在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时,对生态环境质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施工现场采取绿化和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恢复植被或覆土造地,防治水土流失,且对堤后填土进行夯筑后,按裸露地表草皮覆盖率不下于90%计算,水土流失量将降低至42.05t/a,低于原生地貌侵蚀模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对项目工程水土流失责任范围内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投资,并在其主体工程完工后一年内按照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以

37、保持水土、美化景观,改善生态,对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小。5.2环评中提出的施工期环保措施5.2.1水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工艺废水和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中含大量泥沙和少量石油类,经临时的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2) 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开挖;根据防洪堤施工特点及岸线布置,施工前应详细做好土方开挖量的平衡计算,及时清理多余土方,减少河道SS浓度增量。(3) 项目施工单位应避免雨季施工,尽量缩短工期,以减少施工对河流水质的影响。(4) 施工机械应严格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施工材料如油料等不宜堆放在河岸附近,应备有

38、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被暴雨冲刷进入水体而污染水质。(5) 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做到文明施工。5.2.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 在施工过程中,尽量缩短土方开挖的工期,对弃渣弃土及时清运回填并平镇压实,防止尘土飞扬。(2) 运输车辆进出要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尽可能减少运输扬尘对道路沿线居民的影响。(3) 运输土、石料的车辆装车不宜过满,尽可能盖苫布,或采用封闭厢式运输车辆,以防沙土撒落地面造成扬尘污染。(4) 场内干道车辆的时速应限制在15km/h以内,在晴天干燥天气情况下,要求对易引起扬尘和逸散尘的施工作业表面、施工运输道路及主要施工出入口每天洒水34次,以减少粉尘污染。(5

39、) 对施工区堆料场应采用遮盖物如帆布等进行临时压盖,以避免扬尘污染。(6) 项目施工单位晴天施工区应采取湿法作业,加强路面洒水以减少扬尘;运输土、石料的车辆应科学管理,以防沙土撒落地面造成粉尘污染,防止和减少运输道路二次扬尘。(7) 淤泥挖出后立即装车运走,不舍淤泥现场堆放点;底泥采用密闭罐车运输,以防沿途散落,并避开繁华区和居民密集区运输;并做好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给施工人员发放防护用品。5.2.3声环境保护措施按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在开工15日以前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登记建筑施工卡;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文明施工合同;施工前应首先在施工场地周围构筑围墙;选择低噪声的施工机械

40、设备和工艺,使用商品混凝土代替现搅混凝土;合理安排施工过程,高噪设备的施工时间安排在昼间,避免夜间22时至次日6时施工。5.2.4固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过程产生的淤泥委托有关单位用密闭槽车运走综合利用,剩余土方运往罗源湾滨海新城工程填方。(2)施工场地生活垃圾不得随地抛弃或焚烧,应经统一收集定期运出场外集中处理。5.2.5生态防护措施(1)根据工程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土方临时堆放区应设置挡土墙,遇雨天应对堆土区进行遮盖处理,土方应做到随挖、随运,以减少水土流失量。(2)对原有的和规划的绿化地段,应尽快采取植树种草恢复植被等生态防护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3)土石方施工应尽量避

41、开雨天,开挖的泥沙应及时回填压实,减少沙土因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4)施工场地选址时,在满足就近施工面的前提下,原则上尽量利用周边的闲置场地或荒地,以减少临时设施土石方填筑量对河流的影响,减少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彻底的场地清理,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砼地面,重新疏松碾压后密实的土壤,洼地覆土平整等,拆除的砼等就近用于低洼地的回填,不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等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工程完工后,清理场地。(5)工程结束后,及时拆除临时占地区的建筑物并及时清运,同时需要采取植被绿化措施(如散播狗牙根)等。(6)水土保持措施严格按照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的要求执行。5.3

42、环境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附件5)罗源县环保局于2015年10月19日出具了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意见如下:你单位报送的罗源县起步溪护国段防洪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收悉。经研究,现提出审批意见如下:1、 该项目位于罗源县起步镇兰田村、港头村,工程新建两岸防洪堤总长3089.1m(其中左岸长1307.8m,右岸长1781.3m),河道清淤3.5km,修建排涝箱涵6座。根据报告表评价结论,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同意实施该工程建设。2、 本项目应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措施,并重点做好

43、以下工作:1、 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施工废水应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做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 设置隔声屏障,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3、 施工场地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减少施工扬尘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4、 施工固废应进行妥善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工程挖土方应进行合理的利用,提高利用率,弃渣应清运到指定地点堆放。5、 做好临时占地植被恢复,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三、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工程投入

44、运营3个月内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竣工验收调查,并依法向我局审批办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手续。5.4建设单位对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根据调查,本工程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对比情况如下表5.4-1所示:从表5.4-1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建设的单位对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已经严格按照报告表和环评批复意见落实,执行情况较好。24表5.4-1 施工期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对比表项目环评报告中的环保措施环评批复中的环保措施工程实际已采取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水污染防治(1)施工工艺废水和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中含大量泥沙和少量石油类,经临时的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

45、尘,不外排。(2)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开挖;根据防洪堤施工特点及岸线布置,施工前应详细做好土方开挖量的平衡计算,及时清理多余土方,减少河道SS浓度增量。(3)项目施工单位应避免雨季施工,尽量缩短工期,以减少施工对河流水质的影响。(4)施工机械应严格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施工材料如油料等不宜堆放在河岸附近,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被暴雨冲刷进入水体而污染水质。(5)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做到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施工废水应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做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 施工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2) 优化施工方案,移挖作填,减少河道SS浓度增量(3)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雨季施工,减少施工对水质影响(4) 未在河岸附近堆放施工材料,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检修,防止油料泄漏(5) 强化施工管理,加强环保教育,严格落实文明施工已落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事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