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12204812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 页数:182 大小: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亲,该文档总共1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基 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 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 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 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 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 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 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 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 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 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 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 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 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 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 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 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 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 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 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 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

3、计准则第 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 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 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

4、 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 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 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

5、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 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

6、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 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 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 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 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条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

7、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 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由企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 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 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 力。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 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二条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

8、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 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三条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 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李项形成的义务。 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二十四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时,确认为负债: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五条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 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

9、产负债表。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第二十七条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 增减变一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 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 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条所有者权益金

10、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十九条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条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三十一条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二条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七章费用 第三十三条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 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第三十四条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

11、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五条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 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 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 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 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八章利润 第三十七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 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

12、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三十八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第三十九条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 量。 第四十条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九章会计计量 第四十一条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 (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第四十二条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里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 额,或者按照购皿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

13、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 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 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 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 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 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 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虽中所产生的未

14、来净 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 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 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第四十三条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蚤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冤成本、 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 量。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十四条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 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

15、和 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第四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六条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七条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 出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八条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 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二第十一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本准则自 2007年 1月 1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存货

16、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 本准则 ,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1)因建造合同形成的存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5号建造合同 。 (2)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5号生物资产 。 第二章 确 认 第三条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 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第四条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三章 计量 第五条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

17、和其他成本。 第六条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 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第七条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 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 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第八条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 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第九条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

18、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 (3)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第十条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7号借款费用的 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 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条 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和收获时的农 产品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号企业合并 、 企业会计准则第 7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号

19、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5号 生物资产确定。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直接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 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作为存货成本计量。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 际成本。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 通常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第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

20、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 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第十六条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 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则该材料仍 然应当按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 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十七条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通常应当以合 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

21、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 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其会计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 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具有类似目的或最终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难以与其他 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十九条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 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

22、转 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 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 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章 披露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 (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2)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 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4)用于债务担保的存货账面

23、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9号外币折算 。 (二)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 认和计量 。 第二章 初始计量 第三条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 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

24、长期 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 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 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 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 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第四条 除企业合并

25、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 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 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但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 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四)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

26、应当按照企业 会计准则第 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五)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第 12号债务重组确定。 第三章 后续计量 第五条 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 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 (一)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 取利益。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将 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 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二

27、)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 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 关的重要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业与其他 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能够控制或 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 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 第六条 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是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 其他方持有的被

28、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蚕在表决权因素。 第七条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 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 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第八条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 准则第九条至第十三条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九条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

29、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 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 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号企业合并的 规定确定。 第十条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 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 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第十一条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 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

30、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 损失的情况除外。 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 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第十二条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 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惊醒适当调整后确认。 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 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 第十三条 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 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第十四条 按照本准则规定的

31、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 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的规定处理;其他按照本准则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 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 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

32、会计准则第 22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第十六条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 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 益。 第四章 披露 第十七条 投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清单,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投资 企业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二)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当期的主要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

33、合计金额。 (三)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四)当期及累计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金额。 (五)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或有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第三条 本准则规范下列投资性房地产: (一)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二)长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三)企业拥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 第四条 下列各项

34、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一)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第五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售后租回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1号 租赁 。 (二)企业代建的房地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5号建造合同 。 第二章 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六条 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该投资性房地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七条 企业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和可直接归

35、属于该资产的相关税费。 (二)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 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适用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 第八条 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本准则第六条 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 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不满足本准则第六条 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 期损益。 第三章 后续计量 第九条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本准 则第十条 规定的情况除外。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的后续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4号固定资产 。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后续计量,适

36、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6号无形资 产 。 第十条 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 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 足下列条件: (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 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第十一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 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 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二条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

37、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从成本模式转为 公允价值模式,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8号会计政策、会计 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第四章 转换 第十三条 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 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三)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四)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第十四条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

38、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第十五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 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六条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 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 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第五章 处置 第十七条 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未来 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 第十八条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

39、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 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六章 披露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金额和计量模式。 (二)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 (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说明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 损益的影响。 (四)房地产转换情况、理由,以及对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五)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

40、则 ,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5号生物资产 。 (二)矿区权益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7号石油天然 气开采 。 (三)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3号投资性房地产 。 第二章 确认 第三条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 劳务的数量。 第四条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该

41、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五条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 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 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 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 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 益。 第三章 初始计量 第七条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第八条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 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

42、和 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 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第九条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 要支出构成。 第十条 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7号借款费用 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 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条 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号企业合并 、 企业会计准则第 7号非货币性资

43、产交换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21号租赁确 定。 第十三条 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 第四章 后续计量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 产等除外。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 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 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第十五

44、条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 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 九条 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二)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三)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 规定的除 外。 第十八条

45、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 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号资产减值处理。 第五章 处置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一)该固定资产处于处

46、置状态。 (二)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 第二十二条 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第二十三条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 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四条 企业根据本准则第六条 的规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 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帐面价值。 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 (二)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

47、旧率。 (三)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四)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 (五)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债务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六)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 间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第三条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48、包括生 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 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 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第四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6号政府补助 。 (二)收获后的农产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号存货 。 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五条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资产; (二)该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服务

49、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 (三)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六条企业取得的生物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第七条外购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运输费、保险费、相关税费以及可直接 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第八条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 确定: (一)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按照其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 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 (二)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按照其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 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及其他管护费等必要支出确定。 (三)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按照其在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 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 (四)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按照其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 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 ; 第九条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 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及其他管护费等必要支出确 定。 (二)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 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 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事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