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张栩:《小狗包弟》课例.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2198080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栩:《小狗包弟》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张栩:《小狗包弟》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张栩:《小狗包弟》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张栩:《小狗包弟》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张栩:《小狗包弟》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狗包弟课例六盘水市第三中学 张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 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 人性扭曲的状况, 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 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 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 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 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学生分析】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

2、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 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 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 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 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 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散文作品时做好整体感知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或看法,珍视学生的个性解读。2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合作概述主要事件、情节的能力,感知作者的情感、思想的能力。3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教学重点:充分认识作者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 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

3、度量, 并能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一次认真的反思与解剖。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感知作者的情“爱与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分析小狗的形象,认识那个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忏悔的人格, 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业争辩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 (幻灯)43年前, 16岁的张红兵写了封检举信,与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了军代表的门缝。他检举的是自己的母亲方忠谋。根据当年的历史材料、后来的法院文件以及当地县志记载, 1970年 2

4、月,方忠谋在家中发表了支持刘少奇、批评毛泽东的言论,她被自己的丈夫张月升和长子张红兵举报。 两个月后, 方忠谋被认定为 “现行反革命”,并被枪决。十年后, 1980年 7 月 23 日, 安徽宿县地区中院作出了再审判决,认定原判决完全错误,“实属冤杀,应予昭雪”。母亲的案子平反了,不过张红兵“永远不会饶恕自己”,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赎罪”。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 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 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 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5、。二、预习检测:(幻灯)文体初体验:1、文章与这个故事有共同之处吗?2、读了文章之后你的第一受是什么?三、展示学习目标:四、了解“文革”:(图片展示)1966年1976年间,中国进行的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后被演化发展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大革文化之命”的荒唐运动,给中国共产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 “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一一1966写真“红卫兵”,意即毛主席的红色的卫兵。最早只是北京的一些中学生自发成立的一个群众组织, 而且还是被视为非法的地下组织。 但在毛泽东对其造反精神表示肯定和赞扬之后,红卫兵组织如

6、烈火燎原一般迅速风靡全国,并几乎形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但是,让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卷入成人的政治生活,这一超越常规的作法注定不能长久并产生巨大的副作用五、整体把握(一)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1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开端发展结局)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结局(痛别包弟)(二)课文初体验:1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仔细品读请说一说你初读文章后第一感受是什么。2学生根据预习批注各抒己见。3教师综合

7、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六、探究文本再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1. 包弟是一只怎样的小狗 , 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写的小狗的 ?明确: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怕生识趣作揖讨糖守候亲热正面描写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侧面描写2、 再思考:* 如此可爱的小狗,等待它的是怎样的结局?(集体回答)* 作者为什么为包弟选择了这样的结局?(讨论)*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送走包弟吗?(静思后答)* 如果小狗不被送走命运又会怎样?(师引导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答案) 引导:1、作者送走包弟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某种程度上说是自私的,但作者的选择是被迫的,是可以被理解的。分析形势严峻

8、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日本种,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的嫌疑);背景资料补充:“在四害横行的时候, 我在原单位 (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我每天在牛棚里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什么”1972 年,爱人萧珊病故,巴金陷入深深的自责: “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个愿望部不能说成是痴心妄想吧。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

9、她。3、深入思考:(师配乐朗诵课文片段) * 包弟被送走了,作者对此有怎样的情感变化?明确:轻松、沉重、自责煎熬,* 作者认为谁应该为包弟的死负责?明确:自己*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作者唯其没有埋怨和愤怒,是他不敢言恨吗?引导:让学生理解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善良正直勇于解剖自己* 这样的反思有意义吗?(幻灯)展示作者反思的社会价值。举许衡、 “安利事件” 为例, 说明个人反思与自律有怎样的社会价值。七、教师总结:反思,是一次灵魂的拷问,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需要一个人的勇毅、 对原则的坚守, 但他收获的却是高贵的人格和完整的人生。八、作业:课堂实录【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要求:1、查清字音,词义。2、熟读

10、文章。3、写出你读了文章之后最想说的话。一 导入: (故事导入) (幻灯展示两张相片张红兵及他的家人)43 年前, 16 岁的张红兵写了封检举信,与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了军代表的门缝。他检举的是自己的母亲方忠谋。根据当年的历史材料、 后来的法院文件以及当地县志记载, 1970年 2 月, 方忠谋在家中发表了支持刘少奇、 批评毛泽东的言论, 她被自己的丈夫张月升和长子张红兵举报。 两个月后, 方忠谋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并被枪决。十年后, 1980 年 7 月 23 日, 安徽宿县地区中院作出了再审判决,认定原判决完全错误,“实属冤杀,应予昭雪”。母亲的案子平反了,不过张红兵“永远不会饶恕自己

11、”,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赎罪”。师: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 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 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二、预习检测:(幻灯)文体初体验: (学生们先思考,再讨论,再发言)1、文章与这个故事有共同之处吗?2、读了文章之后你的第一受是什么?生 1:都发生在文革,都是惨案。师:都以生命的逝去为结果。生 2:这两个故事都在说,在文革时期许都的人为了自己,都背信弃义;为了自己活命,而不顾一切的迫害他人。师: 所以两

12、个故事的背景是相同的, 都是为了一已之利而牺牲了他人的性命。这说明,巴金先生写的这个故事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普遍性。那么你读了巴金的故事,第一感觉是什么呢?生 3:我的第一感受是被狗类的忠实感动了,为人和狗当时的处境感到悲痛.生 4:我感到,在文化大革命时代,缺乏人性,没有温情。师:能具体说说吗?生 4:第一段中,有一句“认识他(艺术家)的人都转过头去”,这说明,人的冷漠。师:同学们,请注意,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中,有一个修饰词“认识他的”,这是否重要,为什么?生齐:重要。生 4: 因为这说明, 人们是故意转过头去的, 所以人变得冷漠了。师:与人的冷漠相比,有一种温情却在谁的身上体现了

13、?生齐:小狗。生 5:我感到作者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为送走包弟而轻松,一方面,又想到包弟的可爱,内心又充满了愧疚与痛苦。师:看来这位同学读到的是作者的内心。一种矛盾、纠结、痛苦的心理,你甚至为他而感到了忧伤。师:所以,我们每读一篇文章时,不要等着老师来分析 ,而应该在读课文时写下自己的最初体验, 它来自于你人生的经历, 丰富的 情感。 然后再听老师, 课上解析, 再与自己理解的比对, 再作好批注, 这样一来,书就会越读越有滋味了。那么,经过你们的读,我们再来看看,张老师,今天要带着大家学什么呢?三、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巴金、了解一个时代。2、感知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3、感

14、悟作家在文本渗透的人格与精神。四、了解“文革”:(图片展示)师:1966年1976年间,中国进行的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后被演化发展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大革文化之命”的荒唐运动,给中国共产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 “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一一1966写真五、整体把握师: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1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开端发展结局)教师引导: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

15、与包弟相处很好)J结局(痛别包弟)六、探究文本师:再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包弟是一只怎样的小狗?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写的小狗的 ?生 6 : 包弟是一只可爱, 通人性和人十分亲密的小狗, 聪明伶俐。生 7 :我觉得,它是忠诚的,而且是温和的。“我们”去广州的时候,他总是在房门口等我们。师:那么小狗的温和表现在哪里呢?生 7:它不咬人,而且只是叫两声,听到我们召唤就马上回来。师:强调它的温和有什么作用?(应该问,为什么作者要强调小狗其实不咬人,而且也不乱叫?)生 7:这说明,小狗不会给我们带来威胁。师:小狗:温和、聪明、忠诚、通人性请问,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小狗的呢?生 8:正、侧面描写:怕生识

16、趣作揖讨糖守候亲热正面描写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日本女侧面描写、士过问包弟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侧面描写、师:这样的小狗你们喜欢吗?想让它在你们的身边吗? 生:当然喜欢,我肯定不会抛弃它。师:而实事上,小狗的命运如何呢?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 打包问题给学生 )师引: 如此可爱的小狗, 等待它的是怎样的结局?他被主人送去了解剖台,被活生生地割开了肚皮那么问题就来了:1、作者为什么为包弟选择了这样的结局?(讨论)2、如果你是作者,你会送走包弟吗?(静思后答)3、如果小狗不被送走命运又会怎样?师:当你回答这些问题时,你需要什么帮助?生:时代背景教师背景资料补充:材料一: “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

17、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我每天在牛棚里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什么”材料二: (幻灯) 老舍、 巴金、 傅雷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图片。材料三: 1972 年,爱人萧珊病故,巴金陷入深深的自责:“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个愿望部不能说成是痴心妄想吧。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了,回答刚才老师给出的问题。生 9:作者送走包弟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某种程度上说是自私

18、的,但作者的择是被迫的,是可以被理解的:它是日本种,瑞典旧主人,所以作者害怕自己被怀疑为里通外国。生 10:我认为这种送走是被迫的。因为那个时候,他就是连他的妻子也没有办法保全。师:包弟被送走主要原因是自保,这一点来说,他是自私的;但从这些背景来看,他又是不得不送走的,因为,那个时代,他连自己的爱人也无力保护。 (萧姗虽然后来死于直肠癌,但没有文革时对她身心的摧残,心理的崩溃是不会那么快就离开他的。)所以,总的来说,他是被迫的。师 : 小狗死了,作者有怎样的情感变化呢?(投影问题)1、包弟被送走了,作者对此有怎样的情感变化?2、作者认为谁应该为包弟的死负责?师:在你们思考前,老师想让你们听我的

19、一段朗读。请同学们 拿着笔,勾划下你们认为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教师配乐朗诵“包弟送走后倒是我的幸运,以及 1112段部分内容)师:你们体会到感情了吗?谁来说说.生10:我体会到的是作者一开始很轻松,但之后确很沉重,甚 至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又到一种责备,再到内心的一种熬煎,感 觉心灵上负债累累。师:还有补充吗?生11:作者还有一种懊悔的心理。师:是的,作者有对自己自私的懊悔责备,但又要为家的负责, 因此又是矛盾纠结的。所以他的内心充满的是“熬煎”,因此,内心 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作者认为这一切都是谁的错?生齐:是他自己的错。师引导:而这一切都是作者的错吗?(幻灯)一系列文革的图片及冯骥才的话

20、。在遗十年中.,厚妁古津文明事康归事 谓失,人问演出国冶京哦时代梢互相技杀:叁 与美转人爆下,丑耳施日益宣it;千千万万 立庭被有千千万万生命裱百彳强的牝为惬II .稣安的牝为博蚱,恬群的化 为我日,H的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遒、人 根.人的尊尸.人的情伯.轿看去看人的* m看的分,峰县它公开鹤衲肉容. 进不是大动干戈阴轶,怛是再惨,的罐, 也麻以送曹如款神灵峋电卦.用才一百个人招十年卜面对这样的时代,巴金有理由怨与恨,但他却只字不提,这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反思有意义吗?师:可见,巴金是一个正直善良,勇于剖析自己的人,他勇于忏 悔自己。其实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是没有“忏悔”两个字的。因

21、为我们 没有宗教。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时常会在自己的教主、教父面前忏 悔自己的错误行为,但我们没有“主”,是不是就不需要忏悔了?先 听老师讲一个故事: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 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师:什么是“主” ?就是一种是非观,一种道德标准,一种做 人的原则与底线。所以一个有良知,有原则的人才会时时扣问,常常 反思。(幻灯)展示作者反思的社会价值。巴金忏悔的社会价值”在文*结束后的一段忖同事.凡事没有人 为施fil内所作所为不相克佳,而巴金作为一个 名柞家

22、,一个受害名却贴出来仟悔,逵果芝要 臭大的更气和力吊晌.一个给历了几十年的社 会动苫.社会变迁的人百械始解剖自己,他 星在用其建和山吟舞染谟4L他的这钟杆拓 在社会上引起了崔大反响,引题人工时于“文 5思量,所以作泰的杆版具玄唳醛人心的 作用,也是要超人in逅取历史领训.巴金柳再 为,。世纪中国的良心“.七、教师总结:反思,是一次灵魂的拷问,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需要一个人的 勇毅、对原则的坚守,但他收获的却是高贵的人格和完整的人生。一个人的忏悔,收获的是高贵与尊严;一个民族的忏悔,是智慧与理性;全人类的忏悔,收获的是和平与发展。所以同学们当你觉得世界冷漠 时请你反思,你的内心是否充满悲悯;当你

23、觉得物欲横流时,请反思 你的内心是否保持恬淡;当你发现这个社会道德沦丧的时候, 请你扣 问一下,你的内心是不保有良知。冯骥才说:“悔可以使人摆脱鬼”,所以请同学们常存忏悔之心。八、作业:请在随笔本上,写下自己忏悔的一件事。课后反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在讲授小狗包弟时突出了人文性, 强调反省、忏悔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一个受迫害、无责任的老作家居然对自己反省,对小狗包弟、 对读者、对社会表达忏悔,而那些曾经迫害过他人,制造或参加过社 会动乱的人们,却不见有多少反省和忏悔。可见,国人反省之心,忏 悔之意多么缺失。巴金这种道德主义的表现映照出的

24、国人道德缺损、 世风日下的现状,必然会在读者心中造成冲荡、震撼。我在教授这篇 课文时,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崇高精神, 这对于学生的人文 精神素养是一种很好的强化和补充。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进行字词句、 段落、形象、写法等方面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透彻把握全篇的思想 内容并努力使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感情上的熏陶。在文本的研读上,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整体感知一一合作探拓展探讨”。首先,让学生抓住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通过 一系列的问题来探究主旨,体验情感。其次,用一些类似的资料进行 拓展探究,研读了本文之后的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一些过错,引发或喜或悲的情感。从而直面文革这段历史,学会反思,让历史不再 发生。所以我的课堂始终围绕:“走近一个时代一一触摸一个灵魂一 一接受一次洗礼”这一思路进行。但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还有许多遗憾:比如,容量还是大些,虽然是北大之星的学生,但上课时 40分钟要讨论,感知,感悟那么 多的内容,显得确实紧迫了。而且课堂结构的设计也不够合理,前部 分的整体感知和小狗分析,用时还是长了一些,应该把重点放在后面, 体悟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他的精神高度上,所以到后面进行得太仓促, 没能到达我预期的效果。还有语言还不够流畅、简练,还需要锤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