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弊: 1.环境污染 .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3: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4: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 ,火车 ,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
2、.以前项羽 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5: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利: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揭开神秘面纱后, 人们便赋予了计算机光荣的使命。事实证明, 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 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 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 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 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
3、发展,网罗了生活。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 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 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 更重要地是, 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 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人类跨入 21 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 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 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2003 年 SARS 的流行,包括对SAR
4、S 的所有猜测,都直接和人们日益关注的全球问题相关联: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对生物危害的检测、评价、监测、防范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 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等,防止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实验室和环境受到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质和生物毒害物质的危害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生物安全问题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传染病的巨大危害传染病包括人、 动物、 植物传染病, 尤其是人类传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问题,传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 在我国, 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 SARS 的流行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另外肝炎、结核、流感等传染病每年仍在
5、全国部分地区、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流行或暴发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20 世纪整个国际社会为禁止生物武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进入 21 世纪,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却已大大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仍在继续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 另外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以美国“炭疽事件”为标志的生物恐怖对国际安全已经构成了现实威 胁。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是首位分离出冠状病毒, 并发现冠状病毒变 种是SARS病原的学者。SARS病毒属于RNA病毒,这种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 易与其他病毒基因进行重组, 进而变成为新病毒。 而且许多实验结果也显示, 以这改变方式产生
6、的新病毒, 毒性会比亲代病毒更强。 许多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状病毒,而这种病毒又很容易出现变种,极具危险性。因此,袁国勇认为 SARS病毒很有潜质,成为除了天花以外制作生化武器的病原。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 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 外来物种的入侵
7、、 生物资源的流失有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巨大损害。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威胁。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较其他理化实验室或其他各类实验室而言,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室, 在其中工作的每一个人以及与其接触的周围环境, 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 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 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 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 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
8、的大命题。近年来,特别是美国“炭疽感染事件”后,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 SARS 的全球流行无疑会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 1996 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 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 ,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 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 48 。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 10 。这些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
9、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费量约 100 亿只,主要为发泡塑料制品,要禁止生产和销售使用这些量大面广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就要开发生产其替代用品,绿色一次性餐具由此应运而生。有关专家认为,绿色一次性餐具的开发与生产正在成为我国新兴的环保产业。12
10、月中旬,科技部会同国家经贸委、环保总局、铁道部联合召开了绿色一次性餐具技术开发交流会,会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王志学以及几家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王志学说:目前我国开发生产的绿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种类,可分为纸浆类、稻壳类、秸秆类和淀粉类。我国现有上百家企业生产纸制一次性餐具,年生产能力约为30 亿只。纸餐具的原料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成本较高,且本身强度及防水抗湿性较差,因此,它的推广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人们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别处,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壳为原料生产稻壳类餐具,我国现在有十几家这种类型的企业,年生产能力约 1 5 亿只;秸秆类餐具以农作物的秸秆为主要原料,我国目前
11、也有十几个厂家,年生产能力达7500 万只;淀粉类餐具以薯类淀粉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后可做饲料。总而言之,国家对绿色一次性餐具的研究与开发很重视,通过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发展计划给予大力支持,不少企业的绿色一次性餐具的生产技术已比较成熟,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武汉远东绿世界集团公司就是以淀粉为原料,进行绿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关和开发,经济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该公司总裁苏笑海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原来在湖北轻工学院学的是工艺美术, 1984 年进武汉大学读的是哲学硕士学位,后在德国学习和工作,欧洲的环境保护对他触动很大,就萌生了回国搞环保产业的念头。苏笑海告诉记者:我学过工艺
12、美术,是位唯美主义者,我今天投身绿色餐具这样的环保事业,就是发端于我对美的最初认识;而美学的延伸,说到底也是一种哲学。在 1992 年至 1996 年间,远东绿世界公司开发的再生纸板一次性餐具和苇浆模塑成型餐饮具由于科技含量较低等原因,生产规模一直未能扩大。1996 年公司派员考察了欧洲市场生物降解包装用品的技术情况,认为开发植物淀粉生产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种途径。 1997 年,由一批食品、化学、机械专家组成,公司重点投资开发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饮用品,该项目列入 1997 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他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纸餐具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利用国
13、内资源丰富的红薯、 玉米等淀粉为主要原料, 代替了国外单一的价格较高的土豆淀粉;在红薯淀粉原料中增加了 20 的天然纤维,使餐饮具增加了明显的强度, 再运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术使产品具有重量轻和柔软性; 增加强度表面喷涂处理及整形的设备,使生产出的餐饮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热的功能等。苏笑海做了个生动的比喻: 就好比是建筑材料中的钢筋水泥, 红薯淀粉是那水泥, 而切碎搅拌进去的各种干草和植物的根茎就是那钢筋, 这样才能使餐具的强度明显增强。远东绿世界生产的以淀粉为原料的餐具产品,委托德国 SGS 机构参照国际食品包装标准进行测试,盛装在摄氏 100 度的热水及热油二小时以上完全不变形,保温性能优
14、异。 由于淀粉及添加剂均为天然植物原料, 产品降解性能优异, 经国家环境测试中心测试表明, 10 天左右可降解90 以上,一个月内可以完全降解。据介绍,由于该项目采用的是植物淀粉和植物纤维,成本较低,每一个有盖饭盒成本为 0.12 元左右, 无盖饭盒及碗、 盘成本为 0.07 元左右, 具有广阔的市场 前景。目前, 远东绿世界公司拟投资 1.6 亿元, 兴建年产 50 亿双一次性筷子、 35 亿只各类碗、盘、盒等产品的大型全降解绿色一次性餐具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以新增产值 6.25 亿元,新增利税约 1.3 亿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于今年3 月份动工,已建成标准厂房2 万平方米, 如果后
15、续资金能得到保证, 预计 1999 年底即可达产.苏笑海说: 我们的科技优势是明显的, 今后能创造的社会效益也是明显的: 用淀粉制作的一次性卫生筷子, 其功能指标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 仅此一项, 每年即可为国家节约木材资源近50 万立方米;集团如果能达产,每年预计要使用 20万吨以上的红薯,加工成淀粉原料10 万余吨,还可以使贫困地区 10 多万人口脱贫,促进老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汕头绿恒实业有限公司从前几年开始,对稻壳制绿色一次性餐具进行开发,目前也初步具备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能力,公司生产的稻壳制的一次性包装容器,特别是提供超级市场使用的食品包装器皿等产品, 已经开始试销日本、 台湾、
16、美国地。绿恒公司生产的绿色一次性餐具,是将稻壳粉碎过筛,然后与几种可食性的有机高分子粘接剂加水混合,再经冲压成型、烘干、喷涂等工艺,生产出不同形状的盘、碗等器皿。绿恒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晓鹏说:一次性餐具以稻壳为原料,不但在我国资源丰富,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且它使用后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 可谓一举两得。绿恒公司目前已有一条生产线在运营, 其投资约为 980 万元, 生产能力为 40 万个餐具天,目前达20 万个餐具天。年产值约为 3600 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约一年半,投资利润约在30 左右,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已通过了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和食品卫生部门的检验。据介绍,该公司为了更好地将
17、产品推向市场,规模经营, 拟在近期内成立集团性公司, 并且要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以期使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据科技部主持召开的绿色餐具技术开发交流会介绍, 1998 年 7 月 18 日,温家宝副总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 专门提出要在一年内解决长江、 太湖、是加强管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 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理,禁止乱扔垃圾; 二是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三是尽快研制和批量生产替代品。 11 月 14 日, 李岚清副总理在第 12 次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发泡塑料餐具替代品的推广应用问题。 看来, 绿色一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以
18、及科技、 环保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它作为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 可谓生而恰逢其时, 现在, 既需要我们能够攀登科学高峰的科技人员继续从事攻关和开发, 需要我们懂经营、 善管理的企业家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和市场开拓, 也需要我们有远见卓识的金融家、 风险投资家慧眼识珠, 给予绿色一次性餐具的产业化以足够的资金投入。我国从事绿色一次性餐具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大多目前生产规模较小,抗御风浪的能力较弱, 而且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 需要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产业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 有个较好的开局, 使这个新兴的绿色环保产业能得以健康、 持续地发展.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 恩格斯说: “
19、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 大胆进行辩驳, 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 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 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 相信: 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类跨入 21 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 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 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
20、类带到了地狱之门。2003 年 SARS 的流行,包括对SARS 的所有猜测,都直接和人们日益关注的全球问题相关联: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对生物危害的检测、评价、监测、防范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 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等,防止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实验室和环境受到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质和生物毒害物质的危害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生物安全问题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传染病的巨大危害传染病包括人、 动物、 植物传染病, 尤其是人类传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问题,传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 在我国, 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 SARS
21、的流行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另外肝炎、结核、流感等传染病每年 仍在全国部分地区、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流行或暴发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20 世纪整个国际社会为禁止生物武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进入 21 世纪,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却已大大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仍在继续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 另外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以美国“炭疽事件”为标志的生物恐怖对国际安全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是首位分离出冠状病毒, 并发现冠状病毒变种是SARS病原的学者。SARS病毒属于RNA病毒,这种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与其他病毒基因进行重组, 进而
22、变成为新病毒。 而且许多实验结果也显示, 以这改变方式产生的新病毒, 毒性会比亲代病毒更强。 许多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状病毒,而这种病毒又很容易出现变种,极具危险性。因此,袁国勇认为 SARS病毒很有潜质,成为除了天花以外制作生化武器的病原。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 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生物资源及
2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 外来物种的入侵、 生物资源的流失有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巨大损害。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威胁。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较其他理化实验室或其他各类实验室而言,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室, 在其中工作的每一个人以及与其接触的周围环境, 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 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 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 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 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
24、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近年来,特别是美国“炭疽感染事件”后,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 SARS 的全球流行无疑会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 1996 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 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 ,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 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 48 。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
25、塑料成分更高,达8 10 。这些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 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费量约 100 亿只,主要为发泡塑料制品,要禁止生产和销售使用这些量大面广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就要开发生产其替代用品,绿色一次性餐具由此应运而生。有关专家认为
26、,绿色一次性餐具的开发与生产正在成为我国新兴的环保产业。12 月中旬,科技部会同国家经贸委、环保总局、铁道部联合召开了绿色一次性餐具技术开发交流会,会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王志学以及几家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王志学说:目前我国开发生产的绿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种类,可分为纸浆类、稻壳类、秸秆类和淀粉类。我国现有上百家企业生产纸制一次性餐具,年生产能力约为30 亿只。纸餐具的原料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成本较高,且本身强度及防水抗湿性较差,因此,它的推广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人们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别处,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壳为原料生产稻壳类餐具,我国现在有十几家这种类型的企业,年生产能力
27、约 1 5 亿只;秸秆类餐具以农作物的秸秆为主要原料,我国目前也有十几个厂家,年生产能力达7500 万只;淀粉类餐具以薯类淀粉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后可做饲料。总而言之,国家对绿色一次性餐具的研究与开发很重视,通过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发展计划给予大力支持,不少企业的绿色一次性餐具的生产技术已比较成熟,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武汉远东绿世界集团公司就是以淀粉为原料,进行绿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关和开发,经济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该公司总裁苏笑海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原来在湖北轻工学院学的是工艺美术, 1984 年进武汉大学读的是哲学硕士学位,后在德国学习和工作,欧洲的环境保护对他触
28、动很大,就萌生了回国搞环保产业的念头。苏笑海告诉记者:我学过工艺美术,是位唯美主义者,我今天投身绿色餐具这样的环保事业,就是发端于我对美的最初认识;而美学的延伸,说到底也是一种哲学。在 1992 年至 1996 年间,远东绿世界公司开发的再生纸板一次性餐具和苇浆模塑成型餐饮具由于科技含量较低等原因,生产规模一直未能扩大。 1996 年公司派员考察了欧洲市场生物降解包装用品的技术情况,认为开发植物淀粉生产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种途径。 1997 年,由一批食品、化学、机械专家组成,公司重点投资开发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饮用品,该项目列入 1997 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他们吸
29、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纸餐具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利用国内资源丰富的红薯、 玉米等淀粉为主要原料, 代替了国外单一的价格较高的土豆淀粉;在红薯淀粉原料中增加了 20 的天然纤维,使餐饮具增加了明显的强度, 再运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术使产品具有重量轻和柔软性; 增加强度表面喷涂处理及整形的设备,使生产出的餐饮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热的功能等。苏笑海做了个生动的比喻: 就好比是建筑材料中的钢筋水泥, 红薯淀粉是那水泥, 而切碎搅拌进去的各种干草和植物的根茎就是那钢筋, 这样才能使餐具的强度明显增强。远东绿世界生产的以淀粉为原料的餐具产品,委托德国 SGS 机构参照国际食品包装标准进行测试,
30、盛装在摄氏 100 度的热水及热油二小时以上完全不变形,保温性能优异。 由于淀粉及添加剂均为天然植物原料, 产品降解性能优异, 经国家环境测试中心测试表明, 10 天左右可降解90 以上,一个月内可以完全降解。据介绍,由于该项目采用的是植物淀粉和植物纤维,成本较低,每一个有盖饭盒成本为 0.12 元左右, 无盖饭盒及碗、 盘成本为 0.07 元左右,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 远东绿世界公司拟投资 1.6 亿元, 兴建年产 50 亿双一次性筷子、 35 亿只各类碗、盘、盒等产品的大型全降解绿色一次性餐具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以新增产值 6.25 亿元,新增利税约 1.3 亿元。基地的土
31、建工程已于今年3 月份动工,已建成标准厂房2 万平方米, 如果后续资金能得到保证, 预计 1999 年底即可达产.苏笑海说: 我们的科技优势是明显的, 今后能创造的社会效益也是明显的: 用淀粉制作的一次性卫生筷子, 其功能指标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 仅此一项, 每年即可为国家节约木材资源近50 万立方米;集团如果能达产,每年预计要使用 20万吨以上的红薯,加工成淀粉原料10 万余吨,还可以使贫困地区 10 多万人口脱贫,促进老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汕头绿恒实业有限公司从前几年开始,对稻壳制绿色一次性餐具进行开发,目前也初步具备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能力,公司生产的稻壳制的一次性包装容器,特别是提供
32、超级市场使用的食品包装器皿等产品, 已经开始试销日本、 台湾、 美国等地。绿恒公司生产的绿色一次性餐具,是将稻壳粉碎过筛,然后与几种可食性的有机高分子粘接剂加水混合,再经冲压成型、烘干、喷涂等工艺,生产出不同形状的盘、碗等器皿。绿恒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晓鹏说:一次性餐具以稻壳为原料,不但在我国资源丰富,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且它使用后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 可谓一举两得。绿恒公司目前已有一条生产线在运营, 其投资约为 980 万元, 生产能力为 40 万个餐具天,目前达20 万个餐具天。年产值约为 3600 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约一年半,投资利润约在30 左右,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已通过了广东省
33、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和食品卫生部门的检验。据介绍,该公司为了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规模经营, 拟在近期内成立集团性公司, 并且要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以期使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据科技部主持召开的绿色餐具技术开发交流会介绍, 1998 年 7 月 18 日,温家宝副总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 专门提出要在一年内解决长江、 太湖、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 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管理,禁止乱扔垃圾; 二是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三是尽快研制和批量生产替代品。 11 月 14 日, 李岚清副总理在第 12 次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发泡塑料餐
34、具替代品的推广应用问题。 看来, 绿色一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以及科技、 环保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它作为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 可谓生而恰逢其时, 现在, 既需要我们能够攀登科学高峰的科技人员继续从事攻关和开发, 需要我们懂经营、 善管理的企业家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和市场开拓, 也需要我们有远见卓识的金融家、 风险投资家慧眼识珠, 给予绿色一次性餐具的产业化以够的资金投入。我国从事绿色一次性餐具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大多目前生产规模较小,抗御风浪的能力较弱, 而且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 需要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产业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 有个较好的开局, 使这个新兴的绿色环保产业能得以健康、 持续
35、地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你对于辩题的理解, 这个理解的精髓在于: 我们为什么要找出科技给人带来的坏处。 这才是你方观点的关键, 为什么呢?记得有这么一句话: 科技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能够砸烂愚昧和落后, 另一方面也可能带给人类无尽的灾难。 这个时候我们强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正是为了这把双刃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类而不是相反。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 这是因为对于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够使得科技始终在人类的掌握之下不会反过来祸害人类。观点确立之后, 一些必要的例子自然是要有的, 其实例子很好举: 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是的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是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
36、 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 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 另外还有层出不穷的核事故,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最有名(具体数据请你自己上网搜索),化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但是我们的火药和炸药也伤害了数千万计的人类同胞。 我们的化学合成技术是的我们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东西, 可现在我们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扰, 被化学污染所毒害, 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 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化学粘结剂,还有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是的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我们已经能够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了, 可是这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
37、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 可是在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 总之, 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弊端危险的, 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负面影响否则我们人类可能最终会毁灭于自己的手中。科学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觉得科学发展弊大于利。大家都喜欢吃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都是响当当的国际名牌,但是他们用的禽类食品都是从未果进货,大家都不知道肯德基这些洋快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鸡翅、鸡腿,原来都是国外黑心小厂家用管子把激素灌进小鸡的身体里,要小鸡长多少鸡翅膀就有多少鸡翅膀。还有人到快餐店吃饭,都用一次性筷子。都觉得一次性筷子非常卫生,实际
38、连常用的筷子都不如,那些厂家在生产是放了许多有毒物质,为了让“筷子”外观美连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还有在我国不完全统计的 3 亿吨食用油中,有2 千万吨是地沟油。这些不法分子为例牟取暴利竟然开始走私地沟油,在杭州的五星级大酒店内竟然也用地沟油,而且是大量使用,用了时间非常长。还有一些烤羊肉串的小商贩,在小料里放制作毒品的原料。肯德基、麦当劳都是国际品牌都会用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来谋取暴力。连五星级大酒店都用地沟油。在人类史上, 科技在不断发展。 人类也开始破坏地球母亲了, 虽然一个人破坏不多,可是全世界人都破坏,那地球就不复存在了。当然,只要人类适当科技发展是可以的,但是不可发展过快。事例:原子
39、物理理论的发展是的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是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 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 灭自己的能力。另外还有层出不穷的核事故,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最有名,化学 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但是我们的火药和炸药也伤 害了数千万计的人类同胞。我们的化学合成技术是的我们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 的东西,可现在我们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扰, 被化学污染所毒害,为什么我们国家 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化学粘结 剂,还有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是的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 快我们已经能够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了
40、, 可是这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 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 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是在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事例: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特别是 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据调查,北京的 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48%。沿海 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 达8 10%。这些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 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
41、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 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 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事例:1945年8月6日,一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广岛上空,刹那间,离 地面约一万千米的上空卷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接着几百根火柱从天而降,刹那问一座美丽的城市变为了火海,几亿度的高温把一切化为灰烬 爆炸中心点几 十年寸草不生事例: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 20世纪整个国际社会为禁止生物 武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
42、然而,进入 21世纪,生物武器的潜 在威胁却已大大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仍在继续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另外 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以美国“炭疽事件”为标 志的生物恐怖对国际安全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 是首位分离出冠状病毒,并发现冠状病毒变种是 SARS病原的学者。SARS病毒 属于RNA病毒,这种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与其他病毒基因进行重组,进而变 成为新病毒。而且许多实验结果也显示,以这改变方式产生的新病毒,毒性会比 亲代病毒更强。许多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状病毒, 而这种病毒又很容易出现变 种,极具危险性。因此,袁国勇认为SARS病毒很有潜质,成为除了天花以外制 作生化武器的病原。人类啊人类,你为何如此贪婪?拯救地球母亲迫在眉睫,科学发展,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