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同步练习1. (2014?虹口区三模)汤姆孙发现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并提出了 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推理,“口粒子轰击金箔” 的实验结果应该是()加子2. (2014磕州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卢瑟福将量子观点引入到原子模型中,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 象C.汤姆孙在研究丫射线时发现了电子D.我国科学家钱三强和何泽彗夫妇研究铀核裂变时,发现了铀核也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3. (2014滁汇区二模)氢、笊、笳是同位素,它们的核内具有相同的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子数4. (2014?
2、聊城一模)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B. B衰变现象中放出电子,这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C.在%、(3、丫三种射线中,丫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D.氢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16个氯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只剩下 4个氡原子核5 (2014?闵行区二模)研究物质结构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任务,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电子的发现证实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 %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D.质子和中子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最小粒子6 ( 201
3、4?漳州三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玛丽 ?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查德威克在利用a粒子轰击钺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C. 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D.玻尔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7 ( 2014?湖北二模) 关于原子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B.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成功引入了量子化假说C. 元素的放射性不受化学形态影响,说明射线来自原子核,且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E.对于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是
4、相同 的8. (2014?工西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0c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C.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 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D.发生B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 1E.在相同速率情况下,利用质子流比利用电子流制造的显微镜将有 更高的分辨率9. (2014?南昌*II拟)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即所谓 “夸克”组 成的.两个强作用电荷相反(类似于正负电荷)的夸克在距离很近时几 乎没有相互作用(称为“渐近自由”);在距离较远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很强的引力(导致所谓“夸克禁闭”).
5、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设 这样的两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关系为:F=0, 0rri式中Fo为大于零的常量,负号表示引力.用城示 F。, rjr r2夸克间的势能,令Eo=Fo(r 2-n),取无穷远为势能零点.下列E-r图OD.10. (2014?南宁三模)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iHe+iqNA i6O+ i2781HB. %粒子散射实验表明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之和大于原子核的质量参考答案1. 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结
6、合电荷的分布,可知,两边 的射线偏转较大,而中间基本不变,从而即可求解.解: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电子像葡萄干分布其中,当用“ 口粒子轰击金箔”中间的射线受力平 衡,则不会偏转,而两边的射线,因受力不平衡,导致偏转较大,故 B正确,ACDI误;故选:B.点评:考查汤姆孙“葡萄干蛋糕”模型的内容,依据电荷间的库仑斥 力,注意与口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区别开来.2. AD【解析】试题分析: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玻尔理 论能够很好解释氢原子发光现象;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 了电子.解: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 正确
7、. B、波尔将量子观点引入到原子模型中,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 象,故携昔误.C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白研究发现了电子,故 。昔误.D我国科学家钱三强和何泽彗夫妇研究铀核裂变时,发现了铀核也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故 DE确.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涉及到近代物理的常识性的知识,难度不大,关键要熟悉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3. B【解析】试题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 以此来解答.解:A、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所 以同位素的判定与电子无关.故 席昔误;B、C 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 所以同位素具有相
8、同的质子数与不同的中子数,不同的核子数;故 B 正确,C传昔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明确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并注意利用原 子中的数量关系来解答,较简单.4. AC【解析】试题分析:B衰变中产生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而来 的.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的裂变.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A、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量将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去; 故AIE确;B、(3衰变时,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释 放出来的电子就是(3粒子,可知B衰变现象不是说明电子是原
9、子核的 组成部分.故璘昔误.C在口、(3、丫三种射线中,丫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CE确;D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对于小数分子是不适用的;故 D!昔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的结构及半衰期的计算, 注意半衰期是统计规 律,不能适用于少量原子核.5. A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口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饶核做圆周运动.后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 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解:A、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 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故 AE确;B、天然放
10、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 B错误;C根据口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从而否定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故QE确;D目前人类已认识到质和中子还可以再分,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 成的;故戊昔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组成问题, 注意质子和中子还可 以再分;考查的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6. B【解析】试题分析:卢瑟福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查德威克在实验中 发现了中子;汤姆生发现电子;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解:A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 A 错误;B、查德威克在利用a粒子轰击钺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故 B正确;
11、 C汤姆生发现电子,故C!昔误;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故 D!昔误; 故选:B.点评:考查物理学史的熟悉程度,注意之间的区别,因此多看书,多 记忆,多比较,才能正确解题.7. BCD【解析】试题分析: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仅能解释粒子散射实 验;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成功引入了量子化假说;元素的放射性不受 化学形态影响,说明射线来自原子核,且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根据爱因 斯坦质能方程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与反应过程损失的质 量有关;解:A、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
12、立特征;B、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成功引入了量子化假说,B正确;C元素的放射性不受化学形态影响,说明射线来自原子核,且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CE确;Dk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正确;E、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与反应过 程损失的质量有关,与核燃料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告昔误;故选:BCD点评:对于原子物理部分知识,大都属于记忆部分,要注意加强记忆 和积累.8. ADE【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要知道:卢瑟福通过分析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比结合能越大,原子越稳定;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B衰变时,
13、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相同速率情况下,质量越大的,动量越大,则波长越小,衍射现象不 明显,则分辨率高.解:A、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 构模型;故AIE确.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故 携昔误;C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是因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无关,故 熊昔误;D B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 1,故D正确;E、相同速率情况下,质子流的动量大于电子流,根据 ,卜,可知质 入而子流的波长比利用电子流小,衍射现象不明显,则有更高的分辨率,故EE确;故选:ADE点评:本题是原子物理部分的内容,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
14、模型、 光电效应发生条件等等都是考试的热点,要加强记忆,牢固掌握,注 意理解分分辨率高低与衍射能力大小关系.9. 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分析两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做功情况判断势能的变化情况,即可进行选择.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从无穷远开始到 r=r2位置,势能恒定为零,在r=r 2到=i过程中,两夸克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F为引力,恒定引力做正功,势能逐渐均匀减小,rri之后势 能不变,恒定为-U.解:从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开始到r=r2位置,由F的表达式可知,两夸 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0,则知势能恒定为零;在尸u到尸ri过程中,恒定引力做正功,势能逐渐均匀减小,即势能 为负值且越来越小,此部分
15、图象为 A B选项中所示;rri之后,F=0,势能不变,恒定为-U,由引力做功等于势能将少 量,故 U0=Fo(r 2-r 1).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信息给予题,关键根据两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分析F做功的正负,判断势能如何变化.10. D【解析】试题分析:查德韦克发现中子;玻尔原子模型提出轨道量子;根据光 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由质量亏损可知,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从而即可求解.解:A查德韦克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He+ i .NH271Q+ :H,故碌昔误; S 1B、玻尔原子模型提出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故 式昔误;C发生光电效应时,根据Rm=h 丫 - 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 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故C!昔误;D由质量亏损可知,核子组成原子核后会释放能量,则原子核的核 子质量之和大于原子核的质量,故 应确; 故选:D.点评:考查质子的发现者,理解口粒子散射实验的作用,掌握玻尔原 子模型的内容,注意成正比与成线性关系的区别,同时理解质量亏损 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