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青年教 师读书随笔五篇对于刚当上教 师的人来 说。其实一切都是忐忑不安的,接下来小 编分享了几篇致青年教师大叔随笔,一起来看看吧。不知不觉,翻到了最后一 页。合上 书本,书中的文字依旧在我 脑海中回旋, 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了新的期盼。再次回 顾自己的思路, 获得的感受如下:这本书的作者是吴非,原名王 栋生,这本书是他在 临近退休之 际,反思自己的教学 经历和种种教 训和思考而得来的,主要是想 为我们这些青年教 师提供前 车之鉴,让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通 读整本书下来,不禁 觉得他是一个 “硬汉 子”,是教师界的 “魏征 ”,敢于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敢于将大家心知肚明却又难以启齿的话一针
2、见 血的揭示 给众人看,有自己的道德 标准和行 为准则,对于教育界存在的一些不好的 现象敢于充当出 头鸟,决不妥协,始终保持着 “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状 态。例如当 电视台觉得他逝去的学生有新 闻效应而采访他时,他愤怒至极, 说了句 “他 们睡着了,不要用你 们的爪子去碰他 们”。虽然言辞犀利,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 对逝去学生那种不渝的 爱惜之情。从字里行 间我读出了王老 师为了理想而孜孜不求, 读出了他胸襟开 阔且诲人不倦等等。 这些优良的品 质值得我反复回味,终身学习。教师是真善美的 传播者。在生活上,我 们不仅要有自己的志趣,也要容得下其他老 师的爱好;在学生面前,我 们时刻要展 现出大度
3、的气量, 说学生听得懂的 话,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 们的成长需要靠我 们的耐心和勇气去 实现。我 们和学生相 处的点点滴滴都能关系到他 们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 们人格的养成。身教重于言教,我 们应该让 自己的内心澄静透明,像冰糖一 样,给别人带来丝丝甜润。其 实,自己的心胸敞开了,那么整个世界也就容得下了。俗 话说:以责人之心 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 这一点,我相信 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一定能面朝大海,遥望星空,以 乐观积极的态度来负责自己的人生。吴老师对 “理想教育 ”的 阐释也和我产生了共鸣。他 认为 “所有的学生在学 习中得到
4、人的待遇。在早晨的阳光中,他 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 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 ;学生能 够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 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 . 我冒”昧的用一句 话来阐述吴老师的理想教育,那就是 让学生在快 乐中学习,在学 习中成长。但 谁都又熟知 “理想很丰 满,现实很骨感 ”这 由实践精心打造的屡 试不爽的十个字,但我却始 终坚信,这十个字并不是人们放弃的理由,相反,它却可以激励人 们克服困 难,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前 进。 试想,唾手可得的 东西还有被人 们珍视的价值吗 ?正因为有困难,有阻力,才能激 发人们探索的热情,自古 华山一条道,如果能 坚持走下去,定能看到奇 伟瑰怪之景 观。
5、作 为教师,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背叛自己的理想,因 为在那么多 职业中,既然 选择了教师,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如果不能做出一些是浑浑噩噩。让自己心悦 诚服的事情来,那么这一生注定记得我在 读叶嘉莹先生的 书时,里面的 专业知识我大概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 话却始终指引着我前 进的方向,那就是 “知足以励前,知不足以自勉也。 ”人 应该抱着知足常 乐的心态,在积极的情绪中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抱 负,不要因 为自己的不足缺陷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是 应该积极寻求弥补的道路, 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优秀。我 觉得这和吴老 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轨迹,踏踏 实实走自己的
6、路, 稳稳当当的前进,相信若干年后,收 获的绝不是碌碌无 为,而是点点滴滴的 实在幸福感。相反,如果只是追随 别人的脚步,在意 别人的评价,在扭曲自己的本性中匆匆忙忙的活着,追逐着自己并不想要的 东西,即使到 时候荣誉等身,内心却早已被折磨的千疮百孔。我又想起了最常听的一句 话:人们往往只 顾自己走的有多 远,却不肯停下脚步欣 赏沿途的风景,等到路的尽 头才发现,其实自己一无所 获。作 为一名教师,学生就是我 们的风景,如果我 们能够做到心无旁 骛的欣赏他们,我相信最后的 结局是双 赢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要做成功就更不容易了。试想,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做一
7、件事 ?虽然教师从踏上工作 岗位之日起算起,到告老 还乡之时,在讲台上的时间也不短,如果用 毕生的精力去 认真书写 “教 师 ”这 两个字,定也会 赢得多彩的人生。因为爱学生,我 们就会不断的追求高超的教学技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获得知识 ;因为爱学生,我 们就会主 动的去猎取各方面的知 识,读各种书籍,为自己充 电,然后去照亮他们 ;因为爱学生,我 们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用人格的力量去 牵引他们前行 ;因为爱学生,我 们摈除生活中的 鸡毛蒜皮之事, 专注于学生的成 长。总之,爱的力量是 伟大的,它会促使我 们在教育之路上不敢有 丝毫懈怠,激 发我们慢慢前行。所以,我不再畏惧害怕,也不
8、再妄自菲薄,因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做的更好。为心中有 爱,我相信在 这条教师之路我致青年教 师是吴非老 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 多年的教育 经验倾 囊相授,对青年教 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 问题进 行细致地解答, 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 视的一些细节进 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 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 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 “尊重常 识”、“不放弃理想 ”和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 ” 这几方面 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 阐述了青年教 师应具有的理想和
9、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 节前面短短的几句 话对我的感触最大。 现摘录如下: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 “开关 ”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 “亮度 ”在于他个人的修 炼;如果他有 “电源”,或是不断充 电,他就能一直能 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 终止。 如果上 课可以不用 课件,尽量不要用。教 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 师都依靠 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 渐失掉母 语教育的 绝好传统 。你注意到学生作 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 师那里得到 书写的示范。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
10、 ,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 明,本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 过 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 得 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 样 愚蠢 ,教育的不幸就出 现 了。因 为 他越是 “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 摆 脱不了他。学生在青少年 代 什么书 ,思考什么 样 的 ,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 学生追求 诗 意的人生,不 需要诗 , 当有琴声,有 树 ,有虹,有梦。 有位理科教 师对 我 ,他上小学 时 ,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 业 做 ,老 批改 用 笔打叉, 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 还 看不清呢 ;而如果做 了,老 笔下的那 “ ”可就是大大的了。 我半生做教 师 ,越来越
11、感到,我 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 过 是遵守常 识 。当然,即使是常 识 ,也需要学 习 ,也需要 发现 ,也需要 维护 。我做教 师 多年,每次 给 学生写 评语 或是推荐信,最不愿意写的短 就是所 “刻苦学 ”。但是很多家 长 却特 在意评 价中有没有 这 个“刻苦学 ”,好像不写上 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我看 过 一些青年教 师 死 硬背学生的生日,他 们 很想让 学生在生日那天收到老 的短信或是 候。动 机很好,但我 认为这样 做可能多余。 自己的学生,教会他 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 之心,可能更 为 重要。 有位学生 毕业 多年后对他的高中班主任 说 :“我
12、 在每次做假 账时 ,都会想起老 ”教师说 :“可是我从来没有教你做假 啊 ! ”学生 : “ 、 工都在看着我,我不做,企 有可能 垮;做了,自己良心上 不去, 不起所受 过 的教育 ”任何 职业 都有都有危 险 ,教师 工作也不例外。 说 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 这 种危 性真实 地出 在我 的教育中。 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 叹 生命的短 ,同时 也 生命的美 丽 。我感 谢 上天让 我有机会 认识这 些美 的生命, 我感受他 们 的仁 和 德,让 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我知道 职业 的使命与荣耀, 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 “ 教师职业 生命负责 ”, 句 我的触 很大。
13、 是吴非老 师 一 以来的追求,是他 青年教 师 的期待,也 是我们对 自己的要求。只有教 自己敬重自己的 职业 ,自觉进 德修业 ,才会真正 拥 有 幸福感。而只有 拥 有职业 幸福感的教 师 ,他才会更像一个教 师 。真正的 发 自内心地喜 吴非老 的这 个 “ ”,而不是常 的 “ ”。没有道理要求每一个 职业 人都热爱 自己的 位,但是 “ ”却是从事每一 项职业 的前提。 怎 样 才能真正做到 “ 教 生命 负责 ”呢?。在吴非老 师 的笔下,我 欣喜地找 寻 到了最佳捷径:教 师 要做一个思想者、学 习 者、 践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 ,不断地 实 践,才能 自己的教 师 生
14、涯永葆 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师这 个 ,特别 是特殊教育教 师这 个 , 我 更好的懂得了 爱 ,体会了 爱 ,体会了温暖,体会了教 师 的酸甜苦辣。 亲爱 的老师们 努力吧,一切的一切 总 会有快乐 的收 。翻开致青年教 师 这 本 ,我不禁被他的目 录 吸引了, “就 让 你的眼泪流出来 ”、 “不要因为这样 的 而自得 ”、“我是来欣 赏 同行的 ”“愚蠢者的 “苦干 ”一个个独特的 标题 就 把我带进 了这 本 里。书 中平实 的语 言,真 实 典型的案例,非常 贴 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后感觉 受益匪浅。 完后,就如同 说 的是自己的事一 样 。同 时 也 我 指出了 多误 区和错
15、误 。 完这本 后, 我明白了教 师 的胸襟能 够 影响学生的气度,也 让 我明白了我 们现 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 时 我也知道了如何 学生喜 欢 我的课 , 前 是正常的 等等 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 问题 都迎刃而解了。 着 本 我也时 常反思我 去的教学生活, 现 在想想当 时 的我除了缺教学 经验 外我 真的做着愚蠢者的 “苦干 ”。再想想我 现 在的教学我更重 视 学生了,教学 过 程也流 了。 些经过 挫折而得到的 经验 跟 中所 的不谋 而合。在我 的教学 程中,当我 碰到难 教的学生 时 会急,当孩子听写 词语 老是错误时 ,我 也会急,甚至有 时 会责骂 他 。在不要
16、急中,吴非老 师 告 我们 :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 “慢 ”,教育教学是 “慢 ”的教育。 对 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 就是什么 样 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们经 常说 :“有什么 样 的老师 就有什么 的学生。 ”教 的习 性会不自 觉 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 师 的行为 直接对 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 在不能忽 视 的教育 细 中指所 说 :因 工作繁重,事 务庞杂 , 多教师 的案头总 是堆满 了各种 西。如果 摆放有序,关系不大 ;如果既 杂 且乱,学生看到了,他 对 自己的 杂 乱无章也会 得无所 。在行 的养成上,教 师 常常是榜 样 。看到一些青年
17、教 注意办 公桌的整 , 本 放整 ,私人物品和 办 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 对 他 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 任感。所以 作 一名教 师 ,决不能在教学的同 时 忽略了一般的 细节 ,特别 是作 一名特教教 师 更是如此,因 学生的模仿能力更 ,我们 特 的教养 对聋 生的影响力会更大。在教学过 程中,我 们 碰到难 教的学生 会急,在我 面 生听不懂、学不会的 时 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 告 我们 :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 “慢 ”,教育教学是 “慢”的教育。 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 就是什么 样 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 每天面 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 不能
18、看到他 们 未来的 样子,但是我 们 可以想象,我 能 他 的只有 爱 心,耐心, 我 的孩子 施持之以恒的教育。“教育无小事 ”,“生活及教育 ”,一位优 秀的教 师 站在学生面前,不需 讲话 ,教 本身就是一本教科 ,他能教 给 学生比知 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 质 ,还 有未来。 了这本 ,我深深理解了,我 现 在需要修 的是比 专业 知识 更重要的 西。今天我为 大家推荐的 书 目是吴非老 师 的致青年教 ,这 本 全方位地 阐 述了李老 的教育 、学生 、班级 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教学的理念与 实 践。李老 师 的 言朴 而富有诗 意,形象而充 激情,他将理性的思考、真 实 的
19、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 艺术融入到一个个教育案例中, 人深省, 让 我 些一线 老 感同身受。 在 本 中,吴老 并没有用那种死板的 语 言模式 述出一些冰冷而枯燥的教育理 ,而是用自己的真 实 工作 来 得失、 收获 、 感悟,他娓娓道来,把他一路走来的人生追求和梦想以及收 和感悟都一并和我 们 分享。 是啊,教育上的 爱 ,不是为 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 ,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 围 ,运用得恰当,它会把 自然而然地 贯 穿于教育的每一个 环节,也会不声不响地体 现在教育的每一个 环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 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多 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 虑问题 ,用 “学生的情感
20、”体 验,用 “学生的眼光 ”看待,像李老 师那样,用真心、 爱心、诚心、耐心, 换来学生 纯真的笑容, 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要 读一本什么 样的书,在无聊的 时候都会在当当网上去 选。选了好久都没有 选到自己喜 欢而且觉得合适,最后,一个朋友推荐我读了这本书。 读后真有一种相 见恨晚之感。 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 过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 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 师 “认识 自我 ”。 “要做一个 聪明的老 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 丝丝细 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 给迷茫中前行的我
21、们指明了方向。 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 评 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 态度。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 处理不好关系,被老 师“请 ”上 讲台接受同学 们的集体 谈话,最后同学 们原谅了他,事 态也就平息了。在我 们身边,也会有 这样调动 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 学生的情况。我 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 对全班学生 说: “以后我 们都不要理他 ! ”但是我 们的教师显然对事情的原因不感 兴趣,教 师不想走 进孩子的心,老 师只想管住他。于是 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 “你这样 做是不 对的 !再这样做,我 们不理你了 ! ”问题 学生迫于集体 舆论的压力,暂且
22、“改邪 归正 ”,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 “真面目 ”, 这就是所 谓的 “两面派 现象 ”,学校、家庭判若两人。吴老 师说:这就是我 们的教育,不是解决 问题,而是掩盖 问题 的教育。所以我主 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 态度。这个案例告 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 ”的表层,不要只抓 现行问题 。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吴非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 爱心就没有教育。 “爱 与责任”是当代教 师之灵魂, “师爱 ”是师 德之必备。但是,王老 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 “师爱 ”。他 说,迷信 “师爱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 为爱能点石成金, 爱是万应
23、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 “爱成 ”好学生,他会 怀疑自己 爱得不够。我想到了自己,有 时好同学犯了 错误,不是 让他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以后 该怎么做,而只是告 诉他: “你是个乖孩子,以后不要 这样,老师就依然喜欢你。 ”这种缺乏帮助的 爱不是真正的 爱 !另一种人 则不然,他 们其实是把 “爱”当成棍子用,他 们的本事是把自己 对学生施加的一切 压力都解 释成“爱 ”,他 们嘴里是 “爱 ”,心里想的是 “权”,是 对学生的 “管、卡、 压”。“只要下 课铃一响,时间就不是我的了。我要占人家的时间 ,只好和人家商量。 这不是什么 爱 , 这是起 码的尊重, 这是教 师的法制 观念问题 。我
24、不能借口 我是 为你们好 来侵犯学生的休息 权。”真是一语中的,令人深思啊 !反思我 们的教学工作: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喊累 ?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有 问题 ?也许我们应该 改变一下我 们固有的思 维方式 !作为一名学科老 师 ,这本书对于我的 课堂管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直以 为我会很 难用上 ,但是本周我按着 这样的方式给 16 级的同学们上了几 节课 ,突然觉得很受用 ,终于找回了最初上 课的那种激情和感 觉 ,对于学生 课堂上的小 动作能够很从容且愉快的解决。吴非老 师对聪 明人的界定太 经典了: 聪明人其 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 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而思 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
25、 最后,我引用 书中的一句 话来激励自己 “我是一个行者,步履 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 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 满阳光,我的行囊中 为教育准 备了一切:澎湃的 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 书香、思考的大 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 应严格要求自己。我是一名新青年教 师 的我刚刚 大学毕业 ,走 小学来任教英 学科,既 紧张 、惊讶 ,又欣喜、惶恐 我而言,小学 这 个地方既陌生有熟悉:曾 经 儿时 的我就是从 这 里起航的,如今回到了起点,却 发现 小学的教学 我来 是有点措手不及的 ;曾 达 6 年的小学生活,学到的知 识对 于现 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 简单 ,但是要将 些浅显 易懂的知
26、 教授给这些孩子却非易事。每当我面 对这 些二年 级 的孩子们 的 候,心中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该怎么来 带 他 ,有些茫然,更 别说 怎 能够让 他 健康成 长 。有 一节课 上完,我都不知道他 是否都听明白了,有没有掌握 是个问题 。 地我发现 ,要想教会孩子,得从孩子的心灵入手,知道他 们 是如何思考 问题 的,他 的思 本文由 文联 盟收集整理是如何运 的,从他 的角度出 发 ,走 他 们 的生活。作 一名新教 ,被家 长质 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家 的 疑会让 我更快地成熟起来。然而, 对 于一个缺乏 经验 的人来 ,不知道 该 怎么讲课 ,不知道 怎么管理班 级 ,不知道
27、怎么与家 长 沟通,不知道怎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太多的不知道 在自己面前, 虽 然 傅很照 顾 我,在很多事情上都 给 予指导 和帮助,但是那 毕 竟是 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方法 还 是需要在不断的 实 践中摸索 总结 出来。在我 还 没有总结 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 “感 ”走。按照常 识 来引导 他 。比如, “不喜 欢这 个老 就不会 上这门课 ,成 也不会好 ”, 这应该 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心声吧。因此,我也正努力来 他 喜 我,从而喜 我这门 英 。同 时 如果能得到家 的认 可和肯定,那我就离成功不 了。 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 ”“小公主 ”,我深知在二年
28、 级 养成良好的行 比学 知 要更重要。比如 教室前要先敲 门 ,得到老 允 许 之后才能 进 入;和 人 要看着 对 方的眼睛, 别 人 要 真 听,不要随意打断,表示尊重 ;同学之 间相 要学会宽 容、大气 同 时 小学生并不能完全明白行 为规 范守 ,因此小学生的行 教育需要教 师 将条条框框的条例 化成学生 明白的方式、用小学生明白的 话语 来示范。有 时这 种教育的随机性特 别强 ,随时发现问题 ,就要随 时针对这 个问题给 孩子 们讲 明白 怎么做, 这时 便没有了教科 的指导 ,凭借的就是老 师 的“感觉 ”,即生活常 识 。我 得我和我的学生 们 在相互学 ,我把我的常 识 教 他 ,他们 把应该 属于二年 级学生的 “常 ”反 我,让 我了解更多,感悟的更深。教 师 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 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我很自豪我是 这 平凡的人群中的一 ,以自己的平常心 对 待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因 为 一切只道是 寻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