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盘救援十大攻略 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地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 a 盘启动也无法进入 c 盘,使用 cmos 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 ide 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 ide 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 ide 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二、cmos 引
2、起的故障 cmos 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 cmos 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 ide 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 ”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 cmos 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三、主引
3、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 dos 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 dos 的 fdisk 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 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 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 dos 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 dos 3.x 到 windos 95 的dos,只要找到一种 dos 引导盘启动系统
4、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四、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 fdisk 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 32mb 的基本 dos 分区值为 06,而扩展的 dos 分区值是 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
5、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 nu 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 debug 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五、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 ”,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 debug 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 dos 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
6、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 dos 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六、dos 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 引导系统主要由 dos 引导扇区和 dos 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 、 ,其中 是 dos 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 dos 启动的必备文件。在 windows 95 携带的 dos 系统中,msdos.sys 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 windows 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 dos 时可不用此文件。dos 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 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
7、到正常状态。 七、fat 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 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 fat 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 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 dos 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 fat 表,如果目前使用的 fat 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 fat 表的长度及第二个 fat 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nu 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 debug 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 m 命令把第二个 fat 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 fat 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
8、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 chkdsk 或scandisk 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chk 文件,这便是丢失 fat 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内容。 八、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 chkdsk 或 scandisk 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 *.chk 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chk 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
9、多数文件。 九、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 fdisk 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 fdisk 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 fdisk 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 面 0 道 1 扇区) 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十、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 dos 高版本状态下,format 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 dos 引导扇区、fat 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 ),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 unformat 命令即可恢复。另外 dos 还提供了一个 miror 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