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一、教师要“会用”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 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 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 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 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在多媒 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 学,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
2、制 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 从而在教育 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确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 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活用 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必需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 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才能顺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比 如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且学校还创 造条件让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学校每学期还要组织 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比赛,多媒体教室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开放 的,随时都可以使用,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等等一切措施都为教 师使用计算
3、机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了筹码。二、教师要“善用”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 概括, 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 教师要善于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来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1、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 多媒体进入了课堂, 为原生态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4、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 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 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 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 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 比如, 在认识 “角” 一课时, 我以 “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为学生认识“角” 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 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 兴奋极了, 积极动脑思考, 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如,学习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等变换关系。 用多媒体创设原生态的场境, 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 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获得较为深刻的
6、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2、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 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 就束手无策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新课程理念认为,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 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 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7、,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24 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班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 12 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 6 时 30 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 7 时 30 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学;上午11 时 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 时 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 7 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 12 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 24 时
8、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 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3、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 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
9、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加深学习体验, 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 觉得没有意思, 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 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 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
10、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 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 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 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 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 的相关知识, 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 “交通标志牌” 、 “家具图片” 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 实现资源共享, 。三、教师
11、要“巧用”在当今的教育中, 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 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 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 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 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 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所以要牢 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1、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 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
12、方式模拟成原生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 形成各种不同的角,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化抽象为形象时用,让学生思维得到放松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在教学 线的认识 一课时。 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竖琴中
13、琴弦,然后引出线段; 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 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经过 4 分钟相遇的画面; 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 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 4 分钟,有4 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 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 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
14、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 有启发性, 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 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简化学生的思维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 、 “闪烁” 、 “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 在几何
15、知识的教学中, 这一点尤其明显。 比如在教学 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 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 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 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 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 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 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 对量角、 画角等掌握得比较 快, 记得比较牢。 在教学 温度 时利用电脑使温度计中水银能升降, 让学生明白正负数。又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 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
16、推导等, 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 填色、 旋转等, 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 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4、化肤浅为本质时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 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6 个彩色的长方形 (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
17、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 6 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 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 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同时, 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此外还有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 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小长方体不同的数法和不同的算法,从而引出乘法结合律。 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时,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或宽边旋转形成圆柱体, 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形成圆锥体, 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 而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交错表现动静两种状态,在教
18、学中可直观设计、灵活操作。上述案例,灵活的运用了这些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甚至能参与其中的原生态情境, 把静止不动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 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 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架桥铺路, 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四、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 能提高教学效率, 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1、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心理学指出: “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 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 往
19、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画面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搭配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2、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利用多媒体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 首先考虑是教学的实用性, 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要避免将信息3、 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多媒体 技术装潢“门面” ,从而丢掉粉笔、黑板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
20、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 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 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 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 但是由于速度比较快, 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是由传统的“人灌”改为披着现代化外衣的“机灌” 。总之,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 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 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 无限延伸, 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 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 应服务于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 ,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 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