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马克思义实践观精品资料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专业:学号:姓名: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它使马克思在生产力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实践的生产力观。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对于生产力的研究不能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 而应从实践去理解。就是说
2、 , 生产力本身已内在地包括了客体、主体和实践 , 而对于实践, 不仅要从 “客观的活动”去理解 , 而且要从 “主体的方面”去理解 , 把 “主体 ”和实践联系起来。实践就是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就肯定了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 , 实践又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 这又否定了抽象能动性, 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 主观与客观、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了起来。 这也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去理解和诠释生产力。由此, 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思维方式的高度加以概括,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实践能力 , 是人类认识马克思研究生产力的
3、出发点是从事实践活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使其适应人类需要的实践力量。动的人 , 生产力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能力。 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 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 , 既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变换过程, 又是主客体之间的物质与观念的变换过程。这样, 马克思从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中找到了把客观性、 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 从而解决了先前生产力理论无法解决的矛盾, 实现了生产力理论的革命性变革。中国的现代化是新全球化时代的 “后发现代化 ” , 尚未走完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路程, 因而它的发展必然关涉到西方国家原初的经典现代
4、性模式的参照系问题。 从现代化的发展史来看, 现代性生成的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现实诉求。 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社会的物质生产系统的扩张和升级, 早发国家现代性生成的动力是创新性地采取了市场和资本这一扩张发展型经济体制。 市场和资本体系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但这种经典现代性模式具有 “物 ”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深刻的悖论性质,造成现代人的 “生存困境 ”和 “无家可归的命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 “它既带来了人类生产力与人类社会的巨大历史进步,又带来了经济危机与生态灾难; 既带来了理性秩序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也带来了非理性的
5、拜金主义和唯GDP 发展观的混乱与疯癫;既带来了人类个性的自由与张扬,又带来了社会理性机器对人的支配; 既带来了货币与法律程序上的人人平等, 又带来了两极分化; 既带来了人类主义的觉醒,又带来了民族矛盾与冲突,如此等等。现代性的利与弊、善与恶如影随形”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正是在对这种资本现代性 “无情地批判 ”基础上展现的。 但这种批判是历史的和辩证的,他即充分肯定了资本现代性的 “伟大文明的作用 ” ,又揭示了其种种异化和弊端,并构建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因此 ,当前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生产力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可以对当前关于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劳动是否创造财富
6、的问题提供一点思考。 马克思早先确实认为 , 人们直接性的生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生产工具的不断发明更新, 直接性的生产性劳动者将会越来越少。在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超过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总和。 如果从马、恩实践的生产力观出发 ,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思考 : 首先 , 人们直接性的生产劳动, 仅仅是社会总体实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劳动, 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 和直接性劳动生产者的劳动能力一样, 都体现的是人们的一种实践能力或生产力。所以 , 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劳动, 既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就应
7、该承认其在财富创造中的应有地位。其次, 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劳动, 对于提高直接性生产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生产力 ), 无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实践能力本身既体现的是一种生产力 , 而他们的劳动又能促进社会总体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 , 他们的劳动也应该被视为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二、有利于正确地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首先,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根据马、恩实践的生产力观, 生产力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的体现, 而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 精神风貌和创新能力等等, 都是影响人的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 ,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 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 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 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其次, 必须不断推动制度创新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前所述 , 人们的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的发挥状况, 依赖于社会制度对个人力量的有效组织。 通观历史 , 社会组织的成功和失败正是社会兴衰的根本原因。 为了提高人们在物质生产、科学技术、 创新发明等实践领域的积极性, 国家必须提供适当的制度环境和一套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 人们的实践活动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 , 我们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 依据他们现实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以适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一切要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才能高效健康的进行下去。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