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城市认知实习.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21091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认知实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认知实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认知实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市认知实习苏州在三天的行程中,第一天的山塘古街和第三天苏州博物馆所在的东北街两种不同的街区开放模式让我非常感兴趣。山塘街自唐朝以来一直是一个商品集散,商人聚集之处,呈现出 “水陆并行,和街相邻”的格局,其实我们的行程中并没有把这里当成确定的考察区域,只是作夜晚游憩的地点。一走进这里,我就颇觉山塘街这种商业改造形式在中国几乎是泛滥存在的,无论是乌镇还是西塘,将一楼面街的门面作为商铺,内含的阁楼则作为旅社。在其中行走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词语“单一”在不断旋转,一样的奶茶店,一样的“新奇”商品店,一样的服装店不断的重复体验并不能让人感觉到亲切,反而让人厌烦反胃。可是走着走着,却没想到竟会有不一

2、样的见闻我们遇到一队调查有关于古镇改造的学生,一位老爷爷在接受他们的询问,在谈及这附近的搬迁时,他部分肯定了这里的改造 因为在未改造之前这些个破败旧居早已是一堆腐木烂柯,无论是排水、通风还是卫生都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节奏;2002 年苏州启动了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动迁安置了沿街居住的原住民,将传统民居改造为旅游商业所用,使山塘街从传统的商住模式转变为了全商业模式。然而,政府在对截取整体进行改造的同时却没有兼顾部分留守的居民的基础设施升级,商业化的收益也没有回馈到居民生活基础设施改造中去;动迁安置的居民虽然住进了新的房子里,但过去的邻里关系被强制拆散,原来的居住环境也被抽出了原居民而填进了外

3、来陌生的人员。把原住民全部迁出,给予住房上的补偿,本质便是完全破坏原有的生活方式,并将这种生活方式作为景区内的卖点进行营销实际展现出的却只有形式上的生活遗留。这种有利于旅游商业发展的做法在保证经济发展与街区保护的平衡之间倒向了前者,徒有其表的街区以一种中国新时代特色被呈现出来。而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所在的东北街有所不同,虽然那一段东北街上仍然是各种商铺,销售的亦是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10 元 3 条的丝绸面巾,但当我往街道外走去,却莫名其妙地绕进了一个胡同里,其中狭窄的道路和相对高耸的白墙使得这个空间充满神秘感偶尔掠过一扇半掩的门,能隐约瞥见其中的庭院,满是房主苦心经营的园艺花草;经过一扇纱窗,亦

4、能明晰地听到主人在换电视频道的声音;更远处还有衣槌和地面、搓衣板和衣物击打摩擦的余响。认定一个方向曲折前进,马上又回到东北街上,发现其实居民区和街之间相隔着一条河水,说明这里仍然完好保留着“临水而造,枕水而筑”的苏州民居风格,我能体会到,在这里,旧的空间组合形式和邻里关系得以保存然而当时不拆除是因政府的长远考虑抑或是居民强烈反抗的战果,都已不复可知。宅子之间紧密排列,留下来的狭窄的负空间便形成了珍贵的公共空间。胡同的邻里关系之所以如此紧密无间,使如今公寓内对门几年不对面的人如此艳羡,和之前的公共空间大有关系。胡同对于儿童来说,是与伙伴奔跑追逐嬉耍的绝佳场地,也是最熟悉的迷宫;对于主妇来说,则是

5、唠叨家常,将所值范围内所发生的无论巨细都收入耳中的情报所。城市记忆的保存绝不仅是形式的留存,而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驻留旧的建筑形式必然会落后于新的生活需求和人本身的价值需求(即使只是一时的短视) ,但从最虚的角度来讲,城市需要向历史汲取性格,城市的人也需要向城市历史汲取营养,驻扎下自己的根系。那么,保留旧的生活方式亦是城市文化保护的一个重要部分。我联想到北京近年来对自身城市历史的破坏。据 1949 年统计,北京城有名字的胡同共三千零七十四条,而近年以每年六百条的速度予以拆毁,张奚若在大鸣大放时就批评北京城市建设计划,总结了十六个字:“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未来” 。幸运的是,苏州古城

6、区由于有中央对于古城建设的批示所规范,所以古城区内没有过高的高楼大厦。但解放以来的拆城墙、拓宽马路,尤其是干将路工程,已经将苏州的风貌破坏了。日益喧哗的古城区正在痛苦地告别传统,无可奈何地被卷入尘嚣世界。古城区的居民住宅很难做到闹中取静。有人曾建议古城区马路不要这么宽,境外车不得进入古城区,进入古城区都应换成中巴车,这样才能保持古城的原貌,也保住了古民居。当然这已是不可能的了。古城区的居民一部分已作了街坊改造,是否所有街坊都要照此改造。有人说过了五十年这些经改造了的街坊也就成了历史,但这样的历史却是缺少了苏州历史文化内涵的东西。苏州古民居之所以吸引我们,为人们所留念,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

7、传统的人文环境。走进小巷缺少了那种让人回味的历史感,缺少了那种令人陶醉的氛围。貌似而神离,阳刚无内柔,这样的城市建设不能说是成功的建设。如果说古镇民居是苏州的生活历史,那么在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大概是苏州新的生活方式的良好开启。邻里中心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内,整个工业园区以 3.4%的土地和 5.2%的人口创造的全市 15%的经济总量。从这一点来说,邻里中心的住宿需求拥有强大的支持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故乡金华投资数千万建设建筑公园却荒芜一片的惨象。邻里中心这个社区服务概念源自新加坡,指在 3000-6000 户居民中设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简单来说,邻里中心就是以人为本、服务于

8、社区发展的一站式商业服务中心。它摒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不是社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 ”,被誉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一个新里程碑”。在大巴粗略行驶过一个建设中的邻里中心的过程时,我曾因感觉四周较荒凉而担心过沿街商业区开业后的经营情况这是在工业园区中建设生活区必然经过的一个阶段。事实证明,在已建住宅小区不断增加配套的生活设施,各种建设都已完备,人群开始迁移进社区中来时,这种运营模式能够支撑起所负责范围的日常大部分需求,并吸引更多住户,形成正向反馈循环。这次城市认知实习我得到了很多新的体会,但可惜的是没有时间对整个苏州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希望今后有更多亲身经历的机会,能够让我们靠近城市的呼吸,用五官去体验城市的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