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五上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卫岗小学 陈经超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它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过程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探究性学科。本教学设计是建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教学环境和谐、共振关系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多样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通过自我发现问题
2、,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和规律。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1. 教学内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五课, 前面学习了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 以及风化对地表的影响 ,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学生经常看到雨 , 但是不一定能想到它会侵蚀土地, 会改变土地, 在这里观察、经验推断与探究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本课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 , 活动是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的 , 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 及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 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
3、需要学生提出问题、给出假设、实验验证;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 , 在认识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之后 , 提出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的问题,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和设计实验方案去探究, 结合应用 , 提出新问题。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质疑、讨论交流、比较分析、体验感悟、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 较为全面地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并且学会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三、学情分析在生活中 ,五年级的学生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并不陌生,根据他们的经验,下雨时泥土会变的松软、泥泞、被雨水冲走或裸露出小石头,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雨水对土地的一种侵蚀作用 ,更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
4、了这种侵蚀 ,雨点的降落便是侵蚀过程的开始、径流在地面带走了土壤中的微粒,这些知识他们虽然能够想象出来但是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也是根据经验推测出来的。设计实验是从三年级开始训练的一种能力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推测 ,并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经验,这也是学生们很乐意去做的 , 只不过,这也是需要教师指导的过程。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 , 使土地受到侵蚀。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2、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3、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5、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4、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 蚀程度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五、教学重、难点1. 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2. 设计模拟实验, 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记录纸等。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壤中有什么 ,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请完成多媒体课件上的习题。( 二 ) 导入新课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下雨时 , 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三)细致观察, 引导探究1、雨水如何影响
6、土地(1、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在我们的教科书上55 页有两幅图 , 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 , 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并且谈谈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平时有的认真观察了 , 有的没有。(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给与指导)小结:用我们今天的标题来回答最贴切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观看视频,引导探究。没有仔细观察过下雨的同学也不要着急 , 我们下面做一个模拟实验, 请同学们了解一下实验过程,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教科书 55 页有实验的具体过程。请同学读完以后 , 教师展示课件, 总结一下这个实验:名称:模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材料:带孔的塑料盒, 水桶 , 装满清水的塑料瓶, 土壤
7、等。现在请同学注意, 在观看视频是注意观看实验现象。视频短片观看完毕, 请同学们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在教科书 56 页上有一副图雨停了之后土地变成什么样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板书上写下雨水和土地的变化。)给同学们解释一个名词:径流。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比较雨水和径流, 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总结 :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肯定会 ,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雨水怎么样侵蚀土地的 , 请同学们读一下56 页的最后一段话。这段话揭示了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原因。2、影响侵蚀的因素d、承上启下在自然界中 , 地表的地形常常不是很平的 , 各处植被被覆盖的程度也不一样,天空中的降雨量也有大有小。你
8、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探究实验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请同学们仔细的思考说说自己的推测和理由。我们能不能设计自己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好, 请同学们每四个人一组 , 选定一个题目 , 设计一个实验, 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教师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设置对照组 , 注意对照组和实验室的条件 , 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要用什么样的实验器材呢?实验装置是什么样的?现在 , 请几位同学代表小组谈谈你们小组的实验, 请三组同学。教师分别提出实验中的漏洞 , 以提问的方式解决。、教师引领展示课件 , 分别讲解三个
9、实验。3、小结老师展示自己的实验, 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实验进一步的完善, 下一节课 , 我们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四)总结、练习总结:通过这节课, 同学们有没有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有了更深的了解呢?有。你们说有可不算有, 下面我们来几组练习题练习一下 , 同学们 , 我们一起消灭这些练习题。教师展示多媒体上的练习题 , 检查学生的学习生成。八、教学评价设计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 , 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 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本教学设计中 , 准备对学生话语、行动、认知水平和临场机智的评价贯穿在整个的课
10、堂教学中 , 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 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重视过程性评价, 使学生学会反思, 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让老师适时的鼓励, 使学生的独特感受, 体验和理解, 得到充分的珍视, 孩子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 个性得到尽情张扬 , 给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尽可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 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 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 达到了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目的。九、教学设计特色简述本教学设计注重体现生命科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注重“体验”“生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教学方
11、法来支持“学”。强调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 有机地整合教学目标,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经验加直观的实验现象。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疑问 , 在对自己的经验质疑的同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加上直观的实验现象, 使学生能更快的获取知识 , 验证自己的经验。在探究过程中 , 什么因素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这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自我经验的挑战,这时候,学生会大胆的假设,并且会设计的很周密十、附:板书设计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土地:斜坡上的土地上有许多小沟,露出了小石子 下雨 y雨水:变的很浑浊,雨水带走了很多的土壤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做径流。2011.11.16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