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资源8.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场、姮、皓、浸”等字词。(2) 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3) 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深意。2、能力目标:(4) 强化朗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的音韵美感。(5)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感悟力和理解力。3、德育目标:理解文中表现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 理想人格。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理解课文。
2、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2、搜集有关描写月的诗句。3、搜集巴金的有关资料。教学设想: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并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 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 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标题课件飞入日、月。大家想想如果把这两字合在一起,是个什么字呢?(“明”字)课件显示:日、月明。看到此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的作品上中是否就想要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他的短文两篇日和月。二、介绍作者
3、巴金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 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三、初读感知文章1、学生快速默读,划出你认为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多媒体显示:场谷(y ng):日出的地方;场 ,日出。浸(j n)一撮灰(cu )皓月(h o):明亮的月亮。姮娥(h ng):嫦娥。2、齐读日,感知内容。多媒体显示:(1) 讨论巴金 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参考: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
4、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 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2)本文中写到一个传说,你们知道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3、指名读课文,探究月。(1)指名读课文(2)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明月千里寄相思我们可以想到许多的诗句,哪位同学能吟诵几句写月的诗句呢?(指名吟诵)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
5、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要求:语言流畅简洁多媒体显示: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奔月版本一:相传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 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 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待后羿率众
6、徒外出狩猎, 蓬蒙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 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版本二: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不料,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见到, 要强 抢嫦娥入水。正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拈弓搭箭, 嗖地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 睛。后来,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便决心要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天天苦苦练习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 贪恋着的美女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有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
7、羿一丸仙药,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独寂寞的煎熬。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 中,将大仙的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嫦娥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 心里非常痛苦。她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可是, 她又 想到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 河伯对于丈夫的威胁, 都源于自己。为了让河 伯对她死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 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 她 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版本三: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
8、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 靠后羿打猎为生。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 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与嫦娥约定,在结婚周年的日子共享灵药。 可嫦峨过不惯清苦的生活,经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诱惑,趁羿夜出待猎,独自吞下了药丸。奇迹果真发生了,嫦娥渐觉身子失重,双脚离地,不由自主地飘 出窗户,冉冉飘升。上哪儿去呢?嫦娥思忖着:我背弃了丈夫,天庭诸神一定会责备我,嘲 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宫暂且安身。嫦娥飘至月宫,才发现那儿出奇的冷清
9、, 空无一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嫦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然后请同学们阅读4、老师点拨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 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君子,牡丹象征富贵者,菊象征隐士,不 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 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 是因为它的向光性。 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 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
10、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四:布置作业1、练写字词2、再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听写字词,并注音:场谷(y ng)场浸(j n) 一撮灰(cu )皓月(h o) 姮娥(h ng):。二、再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讨论完成。学生可能提出问题: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一一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 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场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2、在叙述完夸父、飞
11、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 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 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 被黑暗所笼罩。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
12、。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 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5、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
13、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6、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 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三、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这篇文章特定的历史背景,说说你对本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多媒体显示: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蹒, 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
14、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场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要给“黑 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里作者 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尔后,写
15、到了 “姮娥奔月”。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姮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 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四、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 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 而事物在对比之下, 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 这就是为什 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 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 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
16、篇文章贯通起来, 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五、小结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 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 还是渴死在场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 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六、学了些篇文章,联系现实社会,你有有何感想呢?七:作业: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八、板书:欢迎下载日:激情洋溢飞蛾扑火明寄托人格理想月:细腻幽静姮娥奔月死轰轰烈烈追求光明夸父追日不如生 寒冷寂寞改变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