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章凸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3 .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2 .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 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2 .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 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制作模拟
2、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教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 能区分实像和虚像【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13 / 10教师用: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学生用: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 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播放视频: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瞬间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合作探 究,建构知 识、照相机导语:假如你在开幕式的现场,要想看清这美轮 美奂的场面,你
3、会选择什么工具呢?要想使这精 彩的瞬间成为永恒,应该怎么办呢?照相机、望远镜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 的透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透镜。 设计意图:通过收看视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又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极大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 的学习中来,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导语:同学们,大家对照相机都不陌生,你都了 解哪些关于照相机的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哪些 关于照相机的知识?右右观看视频,感受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瞬间。望远镜照相机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各小组交流对照相机的 认识,并提出自己的疑 问,比赛看哪一小组收集 的问题最多。1,了解
4、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 作用,重点掌握镜头和底 片的作用。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光圈环: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调焦环:调节焦距2、成像过程解答学生在新课学习前的疑惑了解成像的过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 凸透镜会聚在胶卷上,形 成物体的像,胶卷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 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被记录在 胶卷上,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 相 片。做一做 自制照相机利用视频帮助学生制作模拟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 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 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 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1、认识照相机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
5、准备的材料按照视频中的方法来制作模拟照相 机。2、成像特八、倒立、缩小的实像2、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屏幕上的图 片,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 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 回答: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 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过后进行问题讨论环节,促 使学生对相关表象的认识深入一步,促进学生的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小结:体验后学生很容易得出照相机成倒立缩 小的像,实像还是虚像可以预设出来,激发学生 深入探索的欲望。知识拓展要使看到的像再 大一些,应该怎么办呢?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 内。摄影体验利用
6、自制相机,观察图片(如下图)并回答问题。照相机离图片近些镜头向前伸,离半透明薄膜远些解答学生在新课学习前的疑惑此环节允许学生下位进行摄影体验,便于学 生调整人与图片的距离,并注意调整镜头和半透 明薄膜的距离,使半透明薄膜上呈现清晰的像。 设计意图:开放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T4,活跃了课堂气氛,解决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照相机成像的应用,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亲 身体验了知识获取的过程,实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了解数码相机的原理贴近生活数码相机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了解数码相机 的成像原理。成像原理: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 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 内的存储器保存。拓展运
7、用、投影仪想看,但看不清拍完班级毕业合影照片后,再拍个人照片,应 该如何调节?导语: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副精美的图片(透投影仪1、结构:镜头:相当 于凸透镜平面镜:改 变光的传播 方向明胶片):两个小孩在草地上放牛,你们想看吗?老师想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清,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1、出示老式投影仪,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平面钺曲选雄根据实物图,认识投影仪, 并回答:投影仪的镜头 相当于一个镜,物体经 投影仪成 立、的像,比较物体、像到镜 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 像距(填大于、小 于),平面镜的作用 是,凸透镜的作用-透叫胶片一、墀纹透腌2、观察精美图片通过安培的故事,启发学 生要学习科学家们钻研
8、科学的忘我精神,但不能 学习在大街上思考问题 被车撞到可就麻烦了(玩笑)。从 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投影片中,拿出一 张让学生看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透明 胶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 黑板,头向学生,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前证实。然 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 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让学生观察并回 答:学生讨论1 .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 相比);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 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2、成像特 点:倒立放 大的实像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预设,最后讲解) 问题回答,讲解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
9、射到墙壁上,让学生了解反光镜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 加深理解和印象。把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的五张投影片逐一 放完,简介安培事迹。小结:体验后学生很容易得出投影仪成倒立放 大的像,实像还是虚像可以预设出来,激发学生 深入探索的欲望。知识拓展:如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镜头应如何调节,投 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要如何改变?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利用老式投影仪实际操作,这样的设计避免 了枯燥的理论讲解。得出:要想得到正大的 像,应将投影片倒放。贴近生活: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绍 它的结构和原理。三、放大镜成像特点: 正立放大的 虚像崭露头角:在使用投影仪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字母“ F”,则投影胶
10、片上应是()AB.C.kJ做一做,看一看:1、利用桌面实验器材,想办法看清图片上的 内容,尽可能多的找到不同的方法。2、你观察到的像有什么特点?3、如何能使看到的像更大些?知识拓展:用放大镜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如果我们现 在手上没有现成的放大镜,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 替呢?设计意图:旨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的设 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总结,培养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学生用放大镜实际观察正立、放大的像离物体稍远些装水的玻璃杯、装水的饮料瓶学生畅所欲言,对比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 镜成像的不同特点。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讨论交流:放大镜观察到的像与
11、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实验演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实验四、实像和 虚像仔细观察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实像:实际光线会 聚而形成的 能呈现在光 屏上像和物异侧虚像:折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相交而形成 的不能呈现在 光屏上像和物同侧光路分析: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照相机成像的光路图投影成像的光路图会画会分析光路图放大镜成像的光路图我来总结: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学生通过实验和光 路图总结实像和虚像的 特征。能呈现在光屏上像和物异侧虚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见附件1像和物同侧活动升华设计一组练习(课件展示)采用学生分组强 答引入竞争机
12、制,从而掀起课堂上的第二次高 潮。既帮助教师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学生巩固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学生 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活动延伸紧扣教学目标的观察实验活动结束了 ,但很 多学生想弄清楚的照相机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 的限制不能得到解决,可通过两项安排来达到将 活动延伸到课外的目的: 一是利用校园局部专 业网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二是鼓励学生在 课外参加摄影小组,用所学的知识拍出令人满意 的照片。让活动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中,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 的收获与疑惑。四、课堂检 测教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解答 见附件2五、布置作 业出示思考题题目见附件3课后完成【板书设计】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