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职代表:要专业化还是要职业化 - 论文关键字:工作 专业 代表 人大 获得 关系 职业 集体 职业化 专职 据报道,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会增加一些相对年轻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他们或是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司局级官员,或是来自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一般 40 多岁,有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其中一部分人的人事关系将调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原单位脱离关系。专职代表呼之欲出,这被媒体看作是人大制度改革的先声。这一事件的意义已被一再论述,因为他们素质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调研和监督,他们对人大监督职能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却有所保留,上述的原因似乎都不能完全保证这些委员完成
2、民众寄予他们的厚望。所有这些都只是说明他们有能力,但如果不规定能力的使用方向,则有可能令人失望。所以,能否认真履行人大的监督职能,关键在于对人大职责的认识和是否有责任心。道德感能促使责任心的形成,但不能只用道德去要求人,应该通过相应的社会机制,使更多的人具有这样的责任心。专职代表正是这样的社会机制。我们对这些专职委员的出现也表示欢迎,但我们认为,重要的不是他们专业,而是他们是“职业代表” , “职业化”能树立他们的责任心。我们先要分清什么是“专业” ,什么是“职业” 。 “专业”很容易理解,就是做过专门研究,拥有专门知识的人。 “职业”的涵义则不是那么清楚, “职业化”是与“集体化”相对应的。
3、前现代的中国是集体主义的,人们先与他人建立关系,或者是亲戚,或者是老乡,或者是朋友,或者是老领导与老部下,关系确立之后,他们之间才有合作,形成集体,在这个集体中间进行利益分配,然后再确定各自做什么,也就是各自的职业是什么。前现代向现代转变,就要由“集体化”转变为“职业化” ,人们不再是先确立与他人的关系,而是先确定自己的职业,确定自己要做什么,再与别人合作,建立各种关系。 “集体化”是以“关系为”生存方式,而“职业化”是以“职业为”生存方式,通过职业从社会获得个人的生活资料和其他资源。“集体”中的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圈子里的,以能否维持和睦的关系为第一要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将事情做好;而“职业
4、化”的人,随时可能改变合作的对象,他生活的社会关系圈子也会经常变动,所以他的首要原则,就是将事情做好,让别人看到他做事情的能力,使新的合作者也对他产生信任, “职业化”的人,最重要的是敬业。现在的人大,本身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是一个好“集体” ,而且它还要体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因此,它相当大一部分职责,是维持和睦的关系。这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由退下来的党政机关领导人组成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这样,他们对人大立法、参政、议政、选举等功能发挥得还都不是很充分。如果推行代表“职业化” ,那情况就会有所改变。专职的代表,不但要从人大获得收入,而且人大的工作将成为他以后晋升或者获得其他工作的主要
5、依据。专职代表又都比较年轻而且有能力,对未来还充满期待,自然愿意干一番事业。他们不像非专职代表,可以通过其他工作积累自己资历,他们只能通过发挥人大职能表现自己的优秀。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利益,他们会努力为人大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加强它的功能。“职业化”之后,自然也会专业化。为了将工作做好(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获得更多资源的需要) , “职业化”的代表会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研究。所以,专职代表,首要的是代表要“职业化” ,而“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必然结果。代表的“职业化”完全有可能成为人大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突破口的意思,是说是一个起点,由此出发就可以使制度不断完善。有论者指出,现在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比如代表在会上发言的机会有限等等。其实,如果代表真正“职业化” ,这些问题都会在实际中获得解决。当人大代表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而且他们的利益主要维系在人大时,他们会努力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从而使人大监督的制度更加完善他们可能是在为自己争取权益,但对人大监督力量的形成也是有益的。年轻而专业的专职代表的出现,是我们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但我们需要强调,专职代表,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职业化”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