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微博平台上的新拓展_新闻传媒学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在全媒体时代和信息全球化的媒介新环境下,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实践中完成了一次次的创新与飞跃。从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诞生,到如今政务微博的不断涌现,无不是政府借力新兴媒体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举措。据2012 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统计,目前,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总量已突破 6 万。其中,北京微博发布厅在 2012 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时有效得体的作为, 被列入四大“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典型案例。此次北京暴雨中,政府的舆情应对为官方舆论场赢得权威发布的话语权,并与民间舆论场形成良好互动, 是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处理突发
2、事件的有益尝试。一、 “微时代”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新发展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 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经过 30 年的发展,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引导社会舆论、塑造政府形象、改善政府的管理和维护公众知情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已形成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制度。网络发言人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它将新闻发言人制度推
3、向新的阶段。微博的出现使中国网络舆论由此步入微时代。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一方面,微博已经成为促进官民沟通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微博给政府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微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一直没有放弃使用这一新媒介的尝试。继“微博元年”之后,2011 年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 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相比 2011 年同期,2012 年新浪政务微博数净增 41932个,增长率达 231%,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突破 6 万 ,新浪政务微博发博总数为31894816 条,平均每个政务微博发博数约为 531 条。政务微博承担了一部分“发言人”职责,相比
4、于通过媒体发布官方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采访等传统信息发布形式,微博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自媒体危机公关发声渠道。政务微博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不仅深刻改变着传媒生态,也重塑着政府的执政与公共关系传播方式,受到政府的支持及公众的认可。二、 “北京微博发布厅”有效释放“政”能量2011 年 11 月 17 日,北京市新闻办发起的“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上线,它将城市所有政府微博整合,在主页面中进行集中展示。首批进驻的 21 个部门和 7 位新闻发言人开始“联合办公”,这是全国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7 月 21 日,北京遭遇自 1951 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
5、 造成 79 人遇难,190 万人受灾。北京暴雨灾害当晚, 北京微博发布厅形成了以 “京城四大 V”(北京发布、平安北京、北京消防、交通北京)为代表的政务微博互动群, 彻夜运作, 积极回应群众的要求。北京新闻办、北京消防、水润京华、 平安北京、交通北京与 16N 县政务微博持续不断发送雨情信息、救援详情等,合力形成官方舆论场。(一)灾情发生时,政务微博迅速发布消息北京暴雨当天 21 日,随着雨量的增大,部分求助信息开始出现在微博上。北京政府机关积极通过微博平台了解灾情、公布灾情,网友也纷纷 北京各政府机构开设的微博 ,报告各处险情,请求救援。自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北京发布以下, 市和区县两级各部门
6、政务微博通宵达旦发微博 ,及时通报天气情况、路况信息以及救援工作情况。从 21 日 12 时至 22 日 12 时, 北京的相关政务微博共发布微博 754 条,转发评论 50 余万次。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北京发布通宵发布暴雨的动态,11 小时共发布微博 25 条;“北京市气象局 气象北京全天候滚动播报“天气快报” 、“暴雨预警” 、 “雨情信息” 、 “地质灾害预警”等信息,“雨情信息”做到每小时一发布;北京市水务局水润京华公布全市各防汛指挥部值班电话, 此条微博被迅速转发超过 2000 次;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交通北京第一时间公布多条地铁运营信息;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北京消防以每小时 4 至 5 条
7、的数量, 发布灾情和救援情况,面对各方求助信息,及时发出回应安抚民众情绪。在灾情发生时,北京政务微博发布厅与市民微博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各职能部门政务微博通过不断发布相关灾情信息,满足市民迫切需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市民通过微博及时地展示各地段的现场灾情,有效弥补了政府管理机构的灾情盲点,为救援行动和灾情管理评估提供了一线的实况。北京市各地政府机关通过政务微博进行了多层次的滚动信息发布,有助于社会各界对北京灾情的认知,及时救助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惠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在 110、119 等电话占线的情况下,微博的确成为一条特别的生命通道。 ”(二)灾情发生后,
8、政务微博及时回复质疑“721”暴雨过后, 网友从最初的爱心传递开始逐步变为对一些事实的质疑,面对质疑,北京市新闻办、房区政府、市消防局、市交管局接连回应,较好地化解了网民猜疑,使得负面舆论的热度开始不断降温。1、北京市政府新闻办: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灾害发生后,市政府新闻办在第一时间发布灾害相关信息,并在次日公布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在救援工作开展的后期,网友对死亡人数提出质疑, 市政府新闻办果断表态,向网友承诺将不会再隐瞒数字,有效化解了网友对死亡数字的无端猜测。2、北京消防局: 快速救援, 微博通告进展。在接到房区求救信息后,北京消防迅速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并通过微博一方面告知救援详情,另一方
9、面积极与被困网友联系,把线上获取信息和线下开展救援有机结合,最终成功救出被困学生, 在无数网民的监督下完成此次救助, 赢得了网民认可。3、北京水务局: 迅速回复网上谣言。暴雨发生后,网上谣传 “拒马河上游水库要下泄洪水”, 北京水务局以“拒马河上游没有水库,更不存在紫荆关水库泄洪一事”为有力证据, 及时辟谣,安抚人心。4、北京市交管局: 快速撤销不合理罚单。针对雨夜车辆抛锚停路边被贴了违法告知单网民“不人性化”的质疑声,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在突发灾害降临时这种处罚是错误的, 所贴罚单作废。随之,市交管局快速采取措施, 撤销 22 日罚单,较好地挽回了民意。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更
10、新死亡人数。26 日晚间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更新死亡人数为 77 人 ,已经确认身份 66 人,并公布受害者名单, 较好地平息了民众质疑。6、房区政府: 积极辟谣, 救灾微直播。有网友就传言称在此次暴雨的重灾区房区有 200 位敬老院的老人死于此次灾害。对此,房区政府快速取证调查,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告知网友真相,有效破除了此次谣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房区政府借助微博对灾害的救援工作进行直播,使得救援信息公开透明。三、政务微博相比传统新闻发言人的特点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邹建华在第四期新浪“微政道”沙龙上提出,微博引起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的三点变化:第一,时间概念发生变化。之前突发事件应对所讲
11、的黄金 24 小时、黄金 6小时、黄金 4 小时都不再是灵丹妙药 ,微博时代是黄金一小时。第二 ,舆论制高点转移。微博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新的舆论制高点。第三,传统、单一的新闻发布会已不足以引导舆论,舆论引导和危机公关要打“组合拳”,微博发布、新闻发布会及在线对话、网友见面会等都要重视。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引入微博,政府部门通过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地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集民智、解民忧,可谓是网络时代的“新群众路线” 。政府微博将“草根性”和“权威性”相互融合,这必然有别于传统的新闻发言人。(一)及时了解舆情,迅速发布信息微博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 信息一旦发布,
12、便会快速扩散, 充斥微博空间各个角落。如果政府不能利用好微博这个传播工具,抱着“捂、遮、蒙”的心态,便会造成官方的失语, 使官方陷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引起公众的质疑,甚至损害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由于微博的匿名性,传统“沉默的螺旋”效果弱化, 人们开始自由发布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使得更多真实声音出现。因此,微博成为政府重要的信息源,通过政务微博,政府就可以更及时地了解舆情,了解来自民间的新闻和呼声。同时, 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使得政务微博成为突发事件应对的优选渠道,并为在传统媒体时代没有直接媒体资源的大量党政机构提供了发声渠道。一旦网上出现突发舆情事件,党政机构可以通过政务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主
13、动介入突发性公共事件,并针对负面信息和未经验证的传言进行正面引导。(二)官民沟通便捷,形成良性互动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就是开放性与交互性,微博使得互动更为及时和便捷。微博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架起一条高速公路,拉近了官民之间的距离。北京“微博发布厅”上线一周,发帖 400 多条,回帖有近 200 条,“平安北京”开通一年多来 ,网民的评论留言高达16 万条,这也是一种互动的体现。2012 年 ,政务微博更加凸显贴民生、务实事、重应用三大特点。政务微博向基层延伸,县处级以下政务微博几乎占政务微博总数的 80%。政务机构、官员微博、媒体和网民在网上相互呼应、联动的效果十分显着。新推出的政务微博办事厅模式助推民生服务,对于网友表达的诉求和爆料,大量党政机构设立值班微博, 由专人进行了实时的咨询解答,获得了不少舆论反馈。(三)塑造亲民形象,扩大政府影响微博作为具有大众文化和社交功能的集散地,1/2 12 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