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轨道交通质量管理制度汇编1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目录一、工程测量制度1二、施工图核对制度6三、施工技术交底制度8四、开工报告申请制度9五、设计变更管理制度11六、隐蔽工程检查制度13七、工程质量验收制度14八、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管理制度16九、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17十、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8十一、工序”三检”制度19十二、质量”三级”检查制度21十三、质量安全检查管理制度22十四、质量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3十五、关键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24十六、劳务用工管理制度25十七、质量例会制度26十八、月综合评比和奖罚制度26十九、加工场管理制度27二十、施工组织编制审批管理制度28
2、二十一、施工方案编制审批管理制度29二十二、施工试验检测管理制度302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二十三、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查验收及储存管理制度. 35二十四、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 .36二十五、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制度 .错误 ! 未定义书签。二十六、工程质量报告制度和工程质量资料管理制度.39二十七、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40二十八、质量否决制度及奖惩制度.43二十九、分包方资质与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47三十、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47三十一、工程数量管理制度 .49三十二、物资材料数量管理制度 .50三十三、机械设备数量管理制度 .51三十四、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
3、建设标准管理制度.52三十五、工程计量与收方结算管理制度.54三十六、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55三十七、技术总结管理制度 .60三十八、竣工文件管理制度 .62三十九、竣工交验管理制度 .63四十、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管理制度.643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 轨道交通 * 号线 * 标质量管理制度一、工程测量制度1、测量内容1.1 交接桩项目总工程师组织, 测量主管参加 , 配合设计交接桩工作,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资料 , 逐一接收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等桩橛, 办理交接桩签认手续,组织有关测量人员对所有控制点进行现场确认, 清理桩址周围杂物, 建立醒目的测量桩位标志, 在交接桩后1
4、5 天内完成桩位复测并上报成果。1.2 贯通复测、控制测量根据工程的精度等级要求, 编制平面、高程控制点施工复测方案,控制点加密测量方案,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 组织实施。贯通复测、控制测量成果应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1.3 施工过程中的复测施工过程中 , 一般应每半年对控制网进行一次复核要进行检查 , 如发现平面及高程控制点有丢失、移动, 平时每 1-2 个月也, 应及时检测、补设。1.4 施工放样测量在工点开工前 , 项目部测量组要充分熟悉设计资料 , 利用控制网点设置施工用桩。其主要有 : 围护结构中心桩及其护桩、结构中心桩 ; 区间的进洞方向桩、洞门桩 ; 各工点的水准基点桩设置 :
5、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 个。对设置的施工用桩, 要注意保护 , 经常复核。如遇丢失、移动, 及时补设。在技术交底时, 要向工点施工负责人现场交桩。1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1.5 竣工测量竣工贯通测量的主要任务是线路中线贯通测量、横断面竣工测量, 对施工过程测量控制做出评价 ; 埋设永久性基桩并按规定设置护桩 , 提交路线曲线表 , 断链表 , 中线基桩表 , 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 , 提供编制竣工文件所需的测量数据。对各工点工程进行中线、各部尺寸、标高逐一测量并与设计对照, 完成工点竣工测量工作。2、测量复核制度2.1 测量资料复核本标段内各级测
6、量机构负责完成的控制测量, 其成果在使用前, 应进行检查和复核。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 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 , 测量方法是否合理 , 记录是否真实可靠 , 记注是否清楚明显 , 计算是否正确 , 签署是否完善 , 图表是否齐全。凡不符合要求的资料 , 必须返工重做。复核的主要内容有 : 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 , 成果是否正确 , 有无笔误 ; 对最终实用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 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2.2 施工过程测量的检查复核对建筑物的放样测量, 测设前要对所用的控制桩橛进行认真核实, 不能用错控制桩橛。放样数据必须由两人用不同的方法求得, 结果一致后 , 还应交换算法进行反算, 并进行自查和互查( 换手复核 ), 保证放样数据准确无误。放样数据与检算资料一起, 根据工程项目分类, 按测量资料由专人统一保管。测量复核由测量主管陈学主责, 各测量员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换手复核制度。22020 年 4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