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政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社会政策效应 - 论文关键字:经济 政策 政策 社会 社会 效应 学的 理论基础 摘要?维也纳大学罗斯那先生使用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技术工具分析社会政策制定的原因,并探讨了社会政策计划的范围、目标、政治科学方面的问题以及两种类型的分配效应等,为社会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本文对其进行详细述评。 关键词?社会政策经济学社会健康保险政策养老金经济学 The?Theretial?Fundatins?f?the?Enis?f?Sial?Pliy?and?the?Effets?f?Sial?Pliy Persnnel?Bureau,?hinese?Aadey?f?Sial?Si
2、enes Abstrats?Prfessr?Rsner?uses?the?set?f?ireni?nepts?and?tls?t?analyze?theause?f?sial?pliy,?the?extent?f?sial?pliy,?the?bjetives?f?sial?pliy,?se?plitial?siene?aspets,?and?the?effets?f?sial?pliy.?It?prvides?a?ne?paradig?fr?the?analysis?f?sial?pliy.?e?intrdue?the?findings?t?hinese?shlars. Key?rds?En
3、is?f?Sial?Pliy,?Sial?Health?Pliy,?Enis?f?Pensins? 前言 社会政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社会政策针对贫困、失业和社会供养等等问题规划蓝图,因而能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社会政策的制度设置应当被视为对具体社会问题的回答,要理解一项社会政策制度设置的应力,我们必须理解它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国家的制度选择要考虑它的历史传统、政治体系和社会结构。对于探询在不同制度结构下,社会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经济理论是一个有用的分析手段。维也纳大学经济学系罗斯那先生(Rsner,2003)1的专著社会政策经济学 ,运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对社会政
4、策的研究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社会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笔者将其中主要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学者,以期拓宽我们社会政策研究的视角。 1、社会政策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计量方法 1.1 社会政策的范围: 社会政策范围不仅覆盖资助贫困人口,还包括帮助人口中的其他社会弱势群体。从实践上讲,社会政策的内容应当包括:(1)健康保险, (2 )退休人员和老年人的供养, (3)帮扶失业者, (4 )有关家庭的政策, (5)贫困。这种限定不是基于任何理论界限,而是基于需要限定和大多数国家现存的制度安排。 1.2 社会政策的目标:为了评价社会政策的效果,我们必须清楚所提出的社会政策计划的原因,否则,我们无法评价社会
5、政策的福利效果。社会政策的目标有:(1)反贫困, (2 )防止意外事件(保险) ,(3 )再分配, (4)规定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契约结构(例如,劳动法、租金管制) 。 不同的社会政策计划,其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反贫困计划不是为全体人口提供公共健康保险的主要目的,尽管反贫计划对减少贫困有贡献,对于贫困人口来说非常重要。基本养老金是反贫非常重要手段,但几乎不适合防止风险的计划,特别是对于私人退休供养。我们并不清楚建立社会保险计划的原因,个人要面对许多风险,其中一些风险可以通过商业保险避免,如防止火灾、汽车被偷等等。社会政策计划则不涉及防止火灾和汽车被偷遭受的损失。但大多数国家针对一些不测事件,建立
6、了社会政策计划。因此,我们将思考,为什么一些风险被纳入社会保险计划,而其他的则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险计划赖以设立的最重要的风险有:(1)失业, (2)疾病, (3)残疾, (4 )与退休有关的财富损失, (5)寿命超过个人资产和财富承受力, (6)照料需求。 “再分配”概念通常指从富人征收财富转付给穷人,这个概念太狭窄,不能很好地说明社会政策计划的范围。我们需要区分四种再分配类型:(1)垂直的:由于不同水平的收入和财富,在个人或家庭户之间进行的再分配。 (2 )水平的:在相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内,根据个人或家庭户的具体特征进行的再分配。 (3)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将个人或家庭户在某个时点的钱挪到
7、相同个人或家庭户另一个时点上使用。 (4)在不同的同批人之间的再分配:如果在某时刻出生的人必须支付给先于他出生的那些人多于(或少于)他从之后出生的人得到的,这是有利于先他出生(之后出生)的同批人的代际再分配。第一、二、四种类型是人与人之间的再分配,第三种类型是个人自身的再分配。 1.3 社会政策的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家们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社会政策。这种分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学家探讨人们面对不同的选择,将如何行动。经济学家把社会现实看作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但社会政策涉及到不可忽视的危险局面,在这种局面下,理性个人不可能做出连续的选择。而且,对于一些人,理性选择假设不适用,例如,精神有障碍的人。限制
8、选择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例子是法律框架,尤其是社会政策的背景。 社会政策分析使用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技术分析工具。它假定在某些限制下,家庭户效用最大化。这些限制包括预算限制和现存的管制。例如,最长工作时间限制。形式分析使用适当的数学,即受约束的最优化技术。如果做一般的了解,图表分析通常足够了。 1.4 政治科学方面的问题 就社会政策来讲,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结构。按照个人受影响的方式进行区分,社会补助金有:(1)只针对贫困或首要针对贫困的社会援助计划;(2 )对所有那些主要通过与工资收入相关联的支付缴费款的人员的计划;(3)针对所有公民的计划。如果第一种方式是社会政策的核心,减少贫困是它的主要目的。这种
9、类型社会政策的意图可以与自由思想相联系,即支持穷人,把其他的事情交给市场。在第二种方式社会政策中,保护工人的收入是重要的目标。第三种类型的社会政策希望为每一个人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同时,保护工人的收入。有人认为,社会民主思想支持这种类型的政策。20 世纪 90 年代,这三种类型政策的区分越来越模糊。当评价不同社会政策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时,这些区分就更加模糊了。 我们同样需要对国家作为社会政策的管理者和国家作为社会政策计划的组织者的差异。我们也可以区分不同的社会政策的组织结构:(1)国家组织健康服务等活动。国家按照中央或地方的水平,直接提供服务。如果服务的平等性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话,国家组织活动
10、是一种切合实际的供给方式。 (2)国家为社会政策建立特别机构,使之为社会政策提供基本的框架。这些机构通常有法律限定的组织领域和活动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机构之间不存在针对顾客或活动领域的竞争。这些的机构通常按照职业界限来划定。(3 )国家强制公民操心自己的福利,并可能补贴付款,但把组织的机构留给市场。 2、社会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2.1 一般均衡、帕累托有效与福利经济学定理2 讨论社会政策计划的效果,必须提及比较的标准,否则,不可能阐述一项计划的引入以及它的实施范围是否有利于或者减少福利。 前面已提过,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是社会政策一个重要的目标,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发现如何用最低成本实现这些目标,
11、以及这样的政策的效果是什么。但其它社会政策计划怎样呢?用保险防止不测事件和确保个人自身的再分配?人们能自我照料吗?社会政策对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意的、必要的补充。为了理解这种背景下社会政策,我们需要探讨介入市场体制的运行。第一个问题是:商品和服务只通过市场分配给个人,这种经济的后果是什么?这是一般均衡理论所探讨的。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及:(1)有均衡吗?均衡是价格的向量。 (2)如果有,这样的均衡从社会想望的意义上讲,是件好事吗?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对社会政策特别有意义,在一些情况下,自愿合约不被社会接受,不被法院受理,如卖身为奴。在什么情况下,认识均衡在特殊意义下是件好事,这就需要引入“帕累托效率
12、”概念。 帕累托有效分配不必是一种值得想望的分配,它可以是一种极端不平等的分配。关于“帕累托效率” ,一般均衡理论的有一个强有力的定理:在某种经济状态下,市场均衡是帕累托有效。我们从一般市场均衡理论导出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不可能使某人改善而不损害他人。第二定理:在稍加严格的条件下,通过再分配资财可以实现每一个合理的帕累托有效分配,而把其它的分配叫交给竞争的市场。第二个定理能用于社会政策的背景吗?这有一个很大的益处,因为这样,国家可以把它的活动限定在再分配。这个命题的基本内涵是政府征税,以资助特殊群体。不幸的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在大多数情况下,征税和转移支付产生大量的分配
13、效应,因此,没有任何分配效应的再分配是不切实可行的选择。 2.2 不确定性分析 冯纽曼-摩根斯坦(N)效用函数:经济学中分析不确定性问题,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预期效用函数或者叫冯纽曼-摩根斯坦(N)效用函数。N 效用函数不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唯一的效用概念,但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从数学上讲,N 效用函数的优越之出在于他容易操作,并且经过适当修正,均衡分析(包括福利经济学定理)的基本结果有效。不确定性对于社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在帕累托意义上不存在外部性,一些人在不确定性得到解决后,情况变得相当糟糕一些人可能失去工作能力,得病,或者寿命超过他们的预期和他们积累的财富资源,解决这样问题的一种方法是
14、保险。不测事件有关的涉及社会政策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可以通过市场来保险来防备有些不测事件的发生,而对其他一些不测事件,则不存在市场保险,必须由社会政策来补充? 是否存在与不确定性相联系的特定的市场失灵?从帕累托意义上讲,保险市场有效运行的条件是什么?均衡有效的条件有两个(1)事件的独立性, (2 )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与不对称信息相联系,导致非帕累托最优均衡的两个问题:一是逆向选择(事前机会主义) ,另一个是道德风险(事后机会主义) 。这些都是研究社会政策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2.3.制定社会政策的经济原因 首先是风险分离与保险金供给不足。在不同的保险计划中,风险分离不被社会想望,有两个原因:一个
15、是规范方面的原因:为什么具有不同风险的人要支付不同的保险费?二是如果出现信息不对称,风险分离可能导致保险金供给不足。避免风险分离的一个办法是建立社会保险。当社会保险建立后,它不可与以能够分离风险的保险公司为竞争对手。因为保险公司会拿走风险很小的保险对象,而把风险很大的保险对象留给社会保险。这并不是说就没有竞争,但风险分离必须被抑制,抑制的办法是,强制保险公司为申请人提供一份合约。另一个办法是,竞争的社会保险机构之间横向补贴,即拥有风险很小的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机构必须给拥有风险很大的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机构提供补贴。一种风险,由于它产生恶劣后果的概率很高,市场保险公司不愿为它保险,而社会保险机构可
16、以为它保险。社会保险是在一种制度安排内保险和再分配收入的设置。 第二个方面是经典的市场失灵观点,即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分配的结局是非帕累托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现市场失灵。这可以不是社会政策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是没有被覆盖的风险很小的保险对象。然而,如果抑制个人所属的群体产生成本,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高风险群体被约束在市场中,那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3 2.4?社会政策的效应 不管社会政策的意图是什么,我们必须考虑社会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有时候,这种考虑会被拒绝,因为一些人认为社会政策颁布的目的是应当将经济考虑置于一边。但社会政策经济学探讨的是:经济学家要做的事情不是
17、讨论一项社会政策计划是否应当实施,而是分析社会政策应当怎样实施,并有收效,即以最小的成本达到社会政策的想望的效果。 社会政策计划有两种类型的效应:一是 A 型分配效应(allative?effets), 二是 D 型分配效应(distributive?effets)。这两种分配的意思几乎一样。之所以做出区分,是为了分析两种不同的问题:A 型分配问题是分析社会政策计划怎样影响资源的使用,即在引入养老金制度后,总的储蓄是更高了还是更低了,以及劳动供给由此受到怎样的影响。自由地享用健康服务如何影响社会政策计划的供给,这是总的福利问题,不考虑在不同人群之间如何分配。对 D 型分配后果的分析是探讨既定的
18、福利总量如何被分配。它探询的是谁受惠和谁支付的问题。尽管在许多情况下,这两个问题不可能被明确地区分,但为了分析的方便,必须做出区分。 2.4.1?A 型分配效应(Allative?effets):A 型分配效应最重要的原因是通过实施社会政策计划,相对价格改变。价格变化是因为某种商品或活动变的便宜了,以及资助计划需要缴纳保险费改变其它商品或活动的相对价格。为了了解税收或收益如何通过改变相对价格影响经济活动,我们可以使用标准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在家庭户理论和公司理论中,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分(具体分析略) 。这些A 型分配效应是目前许多国家社会政策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社会政策背景下讨论的最重要
19、的 A 型分配效应包括:(1)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如养老金计划、失业保险、贫困减少等) 。 (2)储蓄和消费(如养老金计划、健康保险等) 。 (3 )使用免费和(或)补贴价格供给的商品和服务(如健康服务、住房补贴、贫困减少等) 。 2.4.2?D 型分配效应。分析一项社会政策计划的收入分配的效应时,我们必须对下列问题做出判断和假设: (1) 、比较分配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是使用“历史上既定的分配”还是使用“理论上解释性的分配”作为标准呢?一个现存的制度的 D 型分配效应的理论分析,使用理论标准更可取,不应把这条标准看成规范标准一个公平的分配或非常不公平的分配,而是在具体假设下的奏效的分配。经
20、济学可以分析一项社会政策计划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2) 、计算再分配的使用什么样的计量单位?一方面使用以个人、家庭户或家庭为计量单位的数据,会使研究的结果产生差异;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数据的可得性。在一些国家,关于家庭户的收入数据很难得到。 (3 ) 、再分配或保险?我们不能从理论上区分一项社会政策计划是提供保险好还是再分配收入好。有时候,把再分配计划看作保险是一个有用的方法。因此,当探询一项计划的垂直再分配的问题时,我们把收入流看作是既定的;而当探询一项计划的水平再分配的问题时,我们把某些特征看成是既定的(如家庭规模、发生疾病的概率等等) 。 (4 ) 、缴费和补助金的归属,即:谁得到补助金,谁
21、缴费?社会政策法规只从形式上规定谁必须纳税和缴费,谁接受补助金,而不决定谁实际承担税收负担和谁实际得到补助金。?“税收归属 ”探讨这些问题。 (5 ) 、应用研究,使用解释性的案例,还是使用真实数据,哪个更好?在大多数研究中,研究者更喜欢用实际数据,但研究社会政策时,使用实际数据会出现问题的。这些问题是由于在终生框架和在同批人之间的再分配中,分析收入再分配出现的。首先,研究者会需要几十年个人化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很难得到,因为缺乏对过去几十年数据的系统处理,另外,还因为被分析的制度设置存在的时间不够长。其次,在使用经验数据的时候,研究者可能混淆社会政策计划的效应和结构变迁的效应。例如,分析垂直再
22、分配,研究者需要生命周期过程的收入数据,但由于不同的时间环境,收入发生变化了。由于经济增长,对于特定的同批人来说,收入增加对分析一项社会政策计划的垂直再分配是无关紧要的。#p#3、应用分析 在这部分,我们重点介绍社会健康保险政策和养老金政策。 3.1 社会健康保险政策 3.1.1 研究卫生健康政策的两种方法 在研究卫生健康政策的文献中,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精选的假设方法,另一个是社会政策方法。精选的假设方法把健康看作一种资本储存,这种资本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并增加健康支出。以这种方法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是那些标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社会政策方法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就卫生健康问
23、题来说,只有在技术的可得到的情况下,才有特殊服务需求在卫生健康与其它商品消费之间没有多少替代的可能性,这种方法不探究卫生健康效用,但是探究卫生健康服务的效用,不考虑卫生健康服务消费与其它商品之间的选择。这种方法是大多数涉及卫生健康的社会政策立法的基础。这两种方法只有在事实的和规范的假设下才切合实际。精选的假设方法假定关于自己的卫生健康服务消费,人们能够并且应当做出决策。社会政策方法则拒绝这种观点,并假定哪有疾病,那里就有服务。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方法与事前和事后的观点联系起来:经济方法采用事前的观点,它考虑预期效用;而社会政策方法关心实际结果,采用事后的观点。每种方法都不全面,因为一种方法忽视的重
24、要方面往往被另一种方法包含。概括地说,精选的假设方法忽视了需求问题,而社会政策方法没有考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的经济问题。 3.1.2 公共健康保险的目标:规范方面的问题 (1)贫困。让一些收入太低买不起保险的人能够得到健康服务。(2 )维护人口健康。一项成功的政策不仅减少疾病发生率,还要提高健康水平,这是一种定位于输出型的目标。还有一种定位于输入型的目标,即保证良好的健康服务的供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口健康并不随着医生和医院床位数量的增加而提高。 (3)社会健康政策要覆盖没有被商业保险的风险。 (4)实行有利于家庭的再分配计划。 (5 )实行有利于高风险人群的再分配计划。 3.1.3?A
25、型分配效应 社会健康政策具有 A 型分配效应,它影响一个国家经济资源的使用。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是社会政策是否导致更高的效率或更低的效率。随着人均 GDP 的增加,人均健康支出也增加,健康支出成本增加的原因归结于(1 )价格上涨。我们必须对价格上涨与质量提高做出区分,因此可以说,成本的增加不一定就是由价格上涨引起的。 (2)政治和社会的因素。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得到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部分归结于政治和社会因素,即越来越多的人享受服务、健康服务延伸到都市以外、过去被认为是偏离行为现在被看作是健康问题。 (3)人口演变。人口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健康支出:预期寿命增加和人口构成的变化。 (4)技术进步。由于
26、技术进步,许多医疗服务变得便宜了,但同时刺激新的医疗产品的研制,增加医学研究成本。 3.1.4D 型分配效应 社会健康制度具有许多 D 型分配效应:人与人之间垂直的、水平的和代际的再分配,以及个人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再分配。评价人与人之间的再分配的基础是公平保险。评价再分配的数量,必须假设收益和成本的归属。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假定在社会健康政策体系中没有赤字或剩余。假设社会健康政策体系仅仅是一项以健康服务成本为标准的保险、别无其它,把分析 D 型再分配效应建立在这样的假设的基础上是明智的。健康支出还要考虑社会地位和教育等问题。 3.2 养老金经济学 3.2.1 养老金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基金制度比较
27、,非基金制度的长处 要了解养老金制度的运行情况,我们很自然地假定人们追求效用最大化,即探讨最优的储蓄量是多少。为了方便起见,通常把养老金制度放在一个特殊的框架内,即迭代模型中来分析。假定把一个人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两代人,一个人在第一时期工作,在第二时期不工作、如果没有公共退休制度,只能消费储蓄金。再假定他只关心自己的消费,不打算留下遗产,进一步假定死亡的时间是确定的,那么: ?ax?U(1,?2) 1 是第一阶段的消费,2 是第二阶段的消费。如果没有公共养老金,他必须考虑以下限制: 1=?-s? 2=s(1 r) s 为储蓄,r 是利息率,结果是最优储蓄数量为 s*。在封闭经济中累
28、计的储蓄决定资本存量。 为了讨论公共养老金引入后的效应,需要区分非基金制和基金制。在基金制下,如果缴费比率不大于人们自愿选择的储蓄率,那么,限制不会改变(b:对养老金制度的缴费比率) 。 1=?(1-b)-s? 2=s(1 r) b(1 r) 如果义务储蓄挤出自愿储蓄,那么最优储蓄量 s*(=s b), 。如果引入非基金制计划,并且缴费比率定为 、养老金为 p,那么个人面临不同的限制,假定非基金养老金制度既没有赤字也没有剩余, 决定 p,反之依亦然: 1=?(1-)-s? 2=p s(1 r) 可以看到,如果两个时期消费的都是正常物品的话,?s/?p0,非基金制养老金计划的引入减少了私人储蓄。
29、在实行 PAYG(现收现付)制的国家,由于较少的资本存量,利息率更高,边际劳动产量更小,这是引入非基金制的结果:第一代的消费增加,而后代的资本存量更少。这对福利有何意义呢?为了比较非基金制和基金制的差异,仍需要采用帕累托标准(具体分析略) 。由于人口增长,实行 PAYG 制使所有几代的福利更好。 通过引入非基金制确保所有几代人更多效用的另一个假设是:什么时候通过要素,一代人与下一代产生捐赠,相当于劳动生产率的增加。那么如何比较两种养老金制呢?如果缴款率不超过最优储蓄率,那么基金制养老金计划的引入不起什么作用。为了比较两中制度,我们需要比较两种收益率。假定缴款率 b 不变,如果(1 n)1 r,
30、或( n)r,其中,表示劳动生产率(=1 ?) ,n 表示人口增长率(N=1 ?n) ,r 表示收益率。那么 PAYG制比基金制有更多的收益,因而更优。如果利息率低于人口增长率和生产率增长,那么引入 PAYG 制将确保帕累托改进。从长远来看,我们不得不假定利息率不比人口增长率和生产率增长低,这就是为什么非基金制通常不是帕累托改进的原因。概括地说,将 PAYG 制转为基金制通常不会产生帕累托改进。 3.2.2?A 型效用:劳动力供给 大多数国家的有效退休年龄在下降,分析这个问题必须假定养老金制度不改变个人财富,即这种养老金是一种公平养老金。尤其是如果一个人提前退休回推后退休,财富不变。如果有公平
31、养老金,是什么原因刺激在某个具体年龄退休?假定一个人的效用函数分为消费和闲暇两部分,U(t)? ?V(lt)?。其中,t 表示消费,lt 表示闲暇。他从 t=0 工作到 N;储蓄率为 s;缴款率为 b。那么 b s=1。终身效用是(T 为最大生命跨度,为一年的消费): U()N (U() v)(T-N)=?U()t (T-N)v 人们最大化效用: ax:TU() (T-N)P N,? s.?t.?TN(1-b) (T-N)PP:养老金 养老金制度是公平的,因此: P=bN/(t-N) 预算限制减少到 TN 如果没有遗产,他消费所有工作期间所挣,养老金不影响退休时间。如果有借贷限制,情况就不同了
32、。如果贷款的利息率明显高于储蓄利率,那么养老金制度会影响退休决策。*表示工作期间最优消费量,如果*1-b ,他不能有最优的消费,因此他在工作期间的消费是 1-b, 。最优化问题变为( r 表示退休期间的消费): ax?NU(1-b) (T-N)U(?r) v r,?N s.?t.?N(1-b) (t-N)?*N 可以看到?N/?b0。增加缴费率相当于增加养老金,降低退休年龄。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养老金制是公平制的,通常有最低退休年龄和最低缴纳年限的限制,另外不同的税收规定可以使用于工资收入和退休收入,还有对提前退休的特殊规定等。 3.2.3?D 型分配效用 没有养老金制度的 D 型分配效应的一
33、般理论,养老金制度的 D 型分配效应完全取决于制度是如何被解释。许多养老金制度慎重地再分配收入,通常是低收入人群受益,但也有意外的再分配效应,主要是由于收入与生命预期的相互作用。与低收入人群相比,高收入人的预期寿命更高,因此由于生命预期的差异,有利于低收入人群的有计划的再分配通常被削弱。而且,比较不同养老金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必须考虑其他社会政策计划,如社会援助、健康服务等。 影响再分配总量的三个重要方面是:(1)性别。女性预期寿命长于男性,平等对待男女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收入再分配有利于女性。 (2)收入。由于高收入人群预期寿命更长,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有利于高收入人群。 (3)婚姻状况。
34、大多数养老金制度支付幸存者养老金,主要接受者是女性,因为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如果幸存者养老金制度根据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确定补助,那么幸存者养老金制度的再分配有利于单身有工资收入的家庭户,如奥地利。3.2.4 人口变迁与同批人之间的再分配 预期寿命的增加和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减少劳动人口,这两种人口学要素的变化对养老金制度产生的影响有:(1)从绝对数和占 GDP 上讲,加重养老金负担。 (2)为了保持养老金制度收支平衡,必须增加缴款比率。 (3 )缴纳的保险费的收益率显著下降。 (4)不同的同批人之间的再分配规模发生变化。#p#4、评论 罗斯那先生的研究成果至少给我们这么几个印象: 第一、多学科交叉
35、研究问题。罗斯那先生不仅使用了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作为分析社会政策的原因和效果的基础,还在分析过程中,涉及了政治科学方面的问题,将经济学与政治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另外,将人口学的变量(如预期寿命、生育率、人口增长、抚养比等概念)纳入到分析中来。当然,这在西方学者中并不希奇,但对于我们研究社会政策来说,仍然是富有启发性的。我们国内的有些学者一般比较熟悉或习惯于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很少或甚至不太愿意关注去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中如果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的时候,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就暴露出来。常常是研究经济学的不熟悉社会学,研究人口学的不熟悉经济学和社会学。错用、误用其他学科概念、理论和方法的
36、现象时常发生。单一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能社会政策研究的,社会政策研究需要大量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统计学等学科甚至是自然科学的知识背景,不仅如此,还需要在研究中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作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社会政策研究的根基才会厚实。从我们阅读的大量的西方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社会科学的文献来看,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和政府政策研究的一种趋势,我们需要补课并迎头赶上。 第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经济学有新古典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学派,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新古典学派的思想,罗斯那先生的社会政策经济学也不例外,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诺贝尔经济
37、学奖得主贝克尔的研究4。但不管怎样,罗斯那先生为我们研究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他提示我们社会政策不仅仅是对社会问题简单的描述和提出解决的办法,社会政策更是一门学问,需要有理论基础。广泛地说,在经济学内部,不仅新古典主义,其他学派同样能够为社会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其他学科的理论如社会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等也是如此。我们国内的有些学者做社会政策研究,习惯于就某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就事论事的分析,不太注意基础理论的阐释,使得政策建议显得单薄、空泛,缺乏说服力,往往是一项社会政策研究学术论文不象学术论文,政府工作报告不象政府工作报告。象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国家,一种社会问题涉及许
38、多方面,更有必要采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策的原因进行阐述,并在研究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理论。 第三、社会政策的研究范围。一般来讲,社会政策应当有其研究的范围,不能将其外延泛化。罗斯那先生总结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将社会政策限定在五个方面,并指出这种限定不是基于任何理论界限,而是基于需要限定和大多数国家现存的制度安排。对这种限定可能会有争论,但我们认为这种限定具有一定合理性。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围和研究领域,在外延是否需要扩大或缩小,在内涵上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值得进一步探讨。时下,学术界和政府界关注的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
39、及计划生育政策等等,他们与社会政策的关系如何,都需要深入研究。 第四、社会政策的效应。罗斯那先生区分了社会政策两中不同的效应,我们的理解是,A 型分配效应主要从物的或者说是资源总量方面反映社会政策的效应,D 型分配效应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这种划分为我们评价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新的范式。他启示我们进一步分析:除了这两种经济学的效应,是否还有其他效应呢?比如,社会政策的政治学效应是什么、社会学的效应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发挥空间思维能力,认真思考。罗斯那先生的两中划分对于我们建立和实施一种崭新的社会政策评价体系和评价的手段也是很有意义的,而且评价体系和评价手段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如果一
40、项社会政策研究有理论基础,恰当的方法,细致的实证分析和可行的评价体系,那是再好不过了。 第五、社会政策的适用性。罗斯那先生明确指出,他的社会政策经济学的研究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对于东亚国家和穷国几乎没有涉及。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水平比我们高得多,由于是一元化的社会结构,他们的社会政策主要针对城市人口的,他们没有也不会涉及农村人口。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城乡差别仍就很大,二元结构还要持续很多年,我们的社会政策显然与西方国家既有相同的地方,更多是存在很大差异。通常我们做社会政策研究时,对城市和农村问题是分别论述的。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西方社会政策经济学在中国的适用性。我
41、们借鉴西方研究的最新成果,但决不能盲目地追随,盲目的追随会使我们失去方向。我们借鉴要善于从社会政策经济学中体会其活跃的思想火花和开放的学术精神。我们研究和制定一项社会政策时需要考虑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体系和社会结构,发现有关社会政策的制度结构的信息,从中发展出中国的社会政策经济学。 参考文献 1Rsner,Peter?G.?The?Enis?f?Sial?Pliy,?Edard?Elgar?Publishing?Liited,?heltenha,UKNrthaptn,A,USA,?2003.?1-21. 2yles,?Gareth?D.?Publi?enis.?a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10. 3Nehuse,?Jseph?P.Reibursing?Health?Plans?and?Health?Prviders:?Seletin?Versus?Effiieny?in?PrdutinJ.?Jurnal?f?Plitial?Eny.?1996,(34):1236-1263. 4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