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化学氯气说课稿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 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氯气。大纲中将本节分为两课时,但就这两课时的内容不同的教参有不同的做法。俗话说的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教学的可操作性,我是将本节分为这么两课时,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氯气的部分性质。第二课时:氯气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氯气的用途。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氯气的第一节课的一些想法: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析:( 1) . 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 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 . 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4) .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安全教育。第二部分:教材分析: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在内容安排上, 第一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部分性质尽可能结合起来讲。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可以把以前所学的
3、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第二课时: 氯气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氯气的用途,使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学法分析本节内容多、实验多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不易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在描述现象时让学生多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处理:1本节应预见学生有以下几个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学习本节因为有量的实物展示,所以内容不抽象,容易掌握,但往往如过眼云烟,记得容易,忘得也快。所以在学习本章时要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2)对于氯气的实验室制取重在讲
4、原理,许多学生认为不难,但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2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发生在今年 4 月 16 号重庆天元化工总厂的氯气泄露事故生动的图片引入到本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图片的展示之后,学生已知道氯气的毒性,学生还迫切想知道氯气的其它有关性质。这时引导学生,因为氯气是气态的并且有毒性,贮存氯气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引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并从中复习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实验边讲解,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于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通过实物氯气归纳出氯气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5、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 能溶于水( 1 体积水大约能溶2 体积氯气) , 易液化。强调:氯气是有毒的。闻氯气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用心爱心专心1( 4)在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之前,让学生根椐氯原子的结构大胆推测氯气的性质。从中对学生进行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教育,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5)通过演示铜在氯气中燃烧;再演示氯气和氢气的反应,让学生进行描述现象,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6)结束新课,通过在制取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的湿润与干燥的有色布条的现象不同,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解答。虽然课是结束了,但知识却在延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第五部分:信息返馈:与学生多交流是取得信息返馈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制造师生间的民主氛围,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考试既能掌握学习状况。用心爱心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