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2031012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 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7.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8. 某溶液中含有MgCl 2 的浓度为 2mol L1,含AlCl3 的浓度为3mol L1,体积为200mL ,将此溶液中的Mg 2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 L1的NaOH 溶液的体积是()A. 0.2LB. 0.5LC.

2、 0.65LD. 0.8L9.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K2FeO4 是新型水处理剂,其原理与明矾相同。B Fe2O3 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推广应用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D Al 2O3 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 SO2、Na2O2 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相等。C将 SO2 气体通入BaCl 2 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 则有沉淀生成。D将足量Cl 2 通入 NaBr、

3、NaI 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11.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 bB(g)cC(g) + dD(g),达到平衡时测得B 气体的浓度为0.6mol/l,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重新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4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b c+dB.平衡向右移动C. 重新达平衡时,A 气体浓度增大D. 重新达平衡时,B 的体积分数减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 101 k Pa时, 1 mol CC的燃烧热为110.5 kJ molB在10l k Pa时 l mol与适

4、量 O2 反应生成1mol CO 时,放出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110.5 kJ 热量,热 量,则H2 燃烧热为-285.8KJ/molC鉴定HCl 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 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 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D在稀溶液中:H+(aq)+oH - (aq)=H 2O(l) H=-57.3KJ/mol,若将含0.5molH 2 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13近年来AIST 报告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一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

5、2Li+Cu 20+H2O= 2Cu十 2Li +20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 Li +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 极移动-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0+H2O+2e =Cu+2OHC. 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0D. 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26. ( 10 分) . 研究 NO2、SO2 、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 NO 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利用反应26NO 8NH3催化剂1.2mol 电子时,消耗的NO在标准7N 12 H O 也可处理 NO。当转移22222状况下是L。( 2)一定条件下,将 NO2与 SO2

6、以体积比 1:2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SO3 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 mol SO3 的同时生成1 mol NO2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 与 SO2 体积比为1:6 ,则平衡常数K。 . 近年来大气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实现反应 CH4(g)+CO2(g) 2CO(g)+2H2(g) , H0,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5mol CH4 与 5mol CO2 的混合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 CH4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

7、度、压强的关系如图。则 p1、p2 、 p3、p4 由大到小的顺序“吸热”或“放热”) 反应,当1000 甲烷的转化率为K=_。,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 填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7. ( 10 分)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将 CO2与焦炭作用生成 CO, CO可用于炼铁等。已知:Fe2O3(s) 3C(石墨 ) 2Fe(s)3CO(g)H1+489.0 kJ/molC(石墨 ) CO2(g)2CO(g)H2 +172.5 kJ/mol则 CO还原Fe2O3 的热化学方程式

8、为;氯化钯 ( PdCl2)溶液常被应用于检测空气中微量CO。 PdCl2 被还原成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 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 C3H8 和 O2 构成丙烷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是:;某同学利用丙烷燃料电池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 Fe(OH)2 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通 电 后 , 溶 液 中 产 生 大 量 的 白 色沉 淀 , 且 较 长时 间 不 变 色 。 下 列 说 法 中 正确 的 是(填序号)A电源中的a 一定为正极,b 一定为负极B可以用NaCl 溶液作为电解液C A、B 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D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 2e H2(

9、 3)将不同量的CO(g) 和 H O(g) 分别通入体积为 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CO(g) H O(g)CO (g) H(g) ,得到如下三组数据:222温度起始量 /mol平衡量 /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实验组H2OCOCO2/min/ 1650241.652900120.433900120.4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吸”或“放”)热反应;实验2 中,平衡常数K;实验3 跟实验2 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答一种情况即可);28( 18 分)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Na2SO 3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10、Na2S( aq) +H2O( l)+SO2( g)=Na2SO3( aq)+H2S( aq)( I )2H2S( aq) +SO2( g)=3S( s)+2H2O( l )( II)S( s)+Na2SO3( aq)Na2S2O3 (aq)( III)(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E 中为溶液。( 2)装置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 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a蒸馏水b饱和Na2SO3 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相对较

11、慢,则烧瓶C 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已知反应 ( III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a .烧杯b .蒸发皿c.试管d .锥形瓶( 3)反应终止后,烧瓶C 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 SO3、Na2 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已知: 1.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 +H2O2.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 2溶液、 AgNO3溶液38、( 14 分)金属冶炼和处理

12、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a.Fe 2O3b.NaClc.Cu 2Sd.Al2O3( 2)辉铜矿( Cu2S)可发生反应2Cu2S+2HSO4+5O2=4CuSO+2 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当 1mol O 2 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镁条时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 3)右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填 a 或 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若b 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 4)为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 Ag2 S),将银器置于铝制容器里的食盐水中并与铝接触, Ag2 S 转化为 Ag,食盐

13、水的作用为高三理综化学答案7-13 C D B A C B26 .(1) 3NO 2+H2O=2HNO+NO 6.723(2) b 2.67或 8/3 p4p3 p2 p1;吸热, 1024 mol 2 L 2(3 分,缺少单位或单位错误扣1 分)27( 1) Fe2O3( s) +3CO( g) =2Fe( s) +3CO2( g) H=-28.5kJ/mol , PdCl2+CO+H2O=Pd+CO2+2HCl;-2-+17H2O;( 2) C3H8 +26OH-20e=3CO ABD( 3)放热; 1/6实验 3 跟实验 2 相比, 温度相同, 浓度相同,但实验 3 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

14、反应速率更大,但平衡状态没有发生移动,应是使用了催化剂,又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了压强, 平衡也不移动, 也可能为压强的增大,故答案为: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28( 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 NaOH(合理即得分)( 2) 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合理即得分)溶液变澄清(或混浊消失) ; a 、d( 3)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 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 杂质。(合理即得分)38. ( 1) bd( 2) Cu2S; 4;氢气( 3) a; NO3- +3e- 4H+ NO +2H2O( 4)做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