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新会计准则.ppt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12012067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新会计准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企业新会计准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企业新会计准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企业新会计准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企业新会计准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 变动较大的会计核算,一 贷款核算 二 投资核算 三 收入核算:权责发生制 四 抵债资产核算 五 外币折算核算 六 所得税核算 七 资产减值核算,第二 具体核算变化说明,一 贷款核算:执行新准则时,我系统贷款核算不改变,但科目设置上取消“一逾二呆”科目。,二 投资核算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1、交易性债券买入 借:交易性债券成本=净价成交金额 应收利息交易性债券=买入利息(交割单) 贷:银行存款=结算金额 2、交易性债券计息 借:应收利息交易性债券 贷:投资收益交易性债券利息收入,二 投资核算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3、交易性债券交易性债券估值 公允价值变动额=估值价*持仓数量 - 科

2、目余额交易性债券成本-科目余额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额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额,二 投资核算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4、交易性债券卖出 公允价值变动余额=科目余额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借:银行存款= 结算金额 贷:交易性债券成本=成本科目余额*卖出数量/持仓数量 贷:应收利息交易性债券=利息金额 贷: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卖出数量/持 仓数量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卖出数量/持仓数量) 贷:投资收益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卖出数量/持仓数量 贷:投资收益交易性债券=轧

3、差,二 投资核算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5、交易性债券兑付 到期日: 借:其他应收款=持仓数量*100+应计利息科目余额 贷:交易性债券成本=成本科目余额 贷:应收利息交易性债券=应收利息科目余额 贷: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余额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余额 贷:投资收益交易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余额 贷:投资收益交易性债券=轧差 到账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二 投资核算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1、持有至到期投资买入(以一次性还本付息为例 ) 借:持有至到期债券面值=100*成交数量 借:持有至到期债券应计利息=利息金额 借:持有至到期债券利息调

4、整=净价买入金额-100*成交数量 贷:银行存款=结算金额 2、持有至到期债券计息 每日计息: 摊余成本=科目余额持有至到期债券面值+科目余额持有至到期债券利息调整 借:持有至到期债券应计利息=当日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债券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债券利息调整=轧差,二 投资核算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3、持有至到期债券卖出 利息调整额=科目余额持有至到期债券利息调整*卖出数量/持仓数量 借:银行存款=结算金额 贷:持有至到期债券面值=卖出数量*100 贷:持有至到期债券利息调整=利息调整额 贷:持有至到期债券应计利息=利息金额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债券=轧差,

5、二 投资核算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可供出售债券买入 借:可供出售债券面值=100*成交数量 借:可供出售债券应计利息=利息金额 借:可供出售债券利息调整=净价买入金额-100*成交数量 贷:银行存款=净价买入金额+利息金额 2、可供出售债券计息 每日计息: 摊余成本=科目余额可供出售债券面值+科目余额可供出售债券利息调整 借:可供出售应计利息=当日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可供出售债券利息调整=轧差(可借可贷),二 投资核算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可供出售债券估值 公允价值变动额=估值价*持仓数量-(科目余额可供出售债券利息调整+科目余额

6、可供出售债券面值)-科目余额可供出售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额 贷: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额 4、可供出售债券卖出 公允价值变动额=科目余额可供出售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卖出数量/持仓数量 利息调整额=科目余额可供出售债券利息调整*卖出数量/持仓数量 借:银行存款=结算金额 贷: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额 贷:可供出售债券面值=卖出数量*100 贷:可供出售债券应计利息=利息金额 贷:可供出售债券利息调整=利息调整额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公允价值变动额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轧差,三、收入 (一)贷款应计收利息,以按季结息贷款

7、为例 1、每月末计提计息日至月末的利息,会计分录: 借:贷款应计收利息 贷:贷款利息收入相关科目 2、季末月20日批量时,系统补提该笔贷款当月1日至20日(含)的应计贷款应收利息。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应计收利息 贷:贷款利息收入相关科目,三、收入 (一)贷款应计收利息,3、结息日21日的会计处理为: 借:存款账户 贷:贷款应计收利息 如余额不足,会计处理为: 借:存款账户 借:应收未收利息 贷:应计收贷款利息 或20日先把应计收全部转为应收未收,再结息。,三、收入 (一)贷款应计收利息,4、到期收回客户贷款本息时的会计处理。 当日批量时,系统自动补提该笔贷款上次应计贷款计提日(不含计提日)至

8、结清日(含)的应计贷款应收利息。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应计收利息利息 贷:利息收入 收回客户贷款本息时的会计处理。应计贷款应收利息按结息金额转销,如余额不足,转入应收未收利息。 借:存款账户(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收未收利息 贷:贷款应计收利息 贷:XX贷款(按客户贷款本金) 或先把应计收全部转为应收未收,再结息。,三、收入 (二)贴现、买入外汇票据等,1、贴现时 借:贴现 贷:客户账 贷:递延收益 2、后续月末 借:递延收益 贷:贴现利息收入,四、抵债资产,抵债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依次冲减贷款本金、表内应收利息、表外应收利息。公允价值小于上述几项之和的,如贷款损失准备为单项计提的,差额冲

9、减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不足冲减的,记入营业外支出,组合计提的直接记入营业外支出。如大于上述几项之和,差额计入贷款损失准备。,四、抵债资产,1、抵债资产(不能当即变现为例)入账公允价值小于本金或(本金+表内应收利息) 取得抵债资产时 借:抵债资产 (公允价值) 贷款损失准备 (如有单项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XX贷款 应收未收利息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如有贷方差额) 借:应收未收利息(红字,未弥补部分) 贷:利息收入 收:已冲利息收入 处置时: 借:现金/存放款项/固定资产/XX存款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处置收入小于原入账价值,大于入营业外收入) 贷:抵债资产,四、抵债资产,2、抵债

10、资产入账公允价值大于本金+表内应收利息小于本金+表内应收利息+表外利息 取得抵债资产时 借:抵债资产 (公允价值) 贷款损失准备-单项(如有单项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XX贷款 应收未收利息 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收入(如能当即变现,则为利息收入) 贷款损失准备-组合(差额) 付:逾期贷款应收利息逾期XX贷款应收利息 付:已冲减利息收入 处置时: 借:现金/存放款项/固定资产/XX存款 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收入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 利息收入(如处置收入小于原入账价值,差额入利息收入) 营业外收入(如处置收入大于原入账价值),四、抵债资产,3、抵债资产入账公允价值大于本金+表内应收利息+表外利息 取得抵

11、债资产时 借:抵债资产 (公允价值) 贷款损失准备-单项(如有单项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XX贷款 应收未收利息 利息收入 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收入(如能当即变现,则为利息收入) 其他应付款或贷款损失准备组合(营业外收入) 付:逾期贷款应收利息逾期XX贷款应收利息 付:已冲减利息收入 处置时: 借:现金/存放款项/固定资产/XX存款 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收入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 利息收入(如处置收入小于原入账价值,差额如利息收入) 营业外收入(如处置收入大于原入账价值),五、外币折算,日常业务核算:分币种分设账套分别核算。为保持不同币种账套的借贷方金额合计相等,涉及不同币种的外币交易通过 “外汇买卖

12、”账户进行核算。 1、交易仅涉及记账本位币外的一种货币反映的货币性项目的,按相同币种金额入账,不需要通过“外汇买卖科目核算; 2、交易涉及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之间,非货币性项目入人民币账户,并通过“外汇买卖货币兑换科目核算; 3、如果涉及两种以上货币,按币种金额记入相应货币性项目和“外汇买卖”科目。 4、月末,将“外汇买卖(非货币兑换明细科目)”科目中所有外币明细科目余额按照月末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将该金额与“外汇买卖(非货币兑换明细科目)”科目中人民币明细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差额计入汇兑损益买卖损益。 5、对“货币兑换”科目中所有外币科目余额按照月末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将该金额

13、与“货币兑换”科目中人民币明细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差额汇兑损益折算损益等科目。,五、外币折算,某机构9月以下交易: (1)9月5日,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本100 000美元,存放同业90000美元,现金1000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 (2)9月10日,以2000美元购入一台固定资产,当日汇率为1美元=7.75元人民币; (3)9月15日,某客户以39 000元人民币购入5 000美元,当日美元卖出价为1美元=7.8元人民币; (4)9月20日,以5000美元购买可供出售美元债券,当日汇率为1美元=7.85元人民币; 9月末美元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债券期末市价为5100美

14、元,五、外币折算,(1)9月5日,收到总行拨入的营运资金100 00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 该机构: 借:存放同业等(美元) USD$90 000 现金(美元) USD$10 000 贷:拨入营运资金(美元) USD$100 000 总行: 借:外汇买卖外汇买卖货币兑换 (人民币) RMB¥780 000 贷:存放同业(人民币) RMB¥780 000 借:拨出营运资金(美元) USD$100 000 贷:外汇买卖外汇买卖货币兑换 (美元) USD$ 100 000,五、外币折算,(2)9月10日,以2000美元购入一台固定资产,当日汇率为1美元=7.75元人民币; 该机构:

15、 借:外汇买卖外汇买卖货币兑换 (美元) USD$2 000 贷:存放同业等(美元) USD$2 000 或放总行帐: 借:固定资产(人民币) RMB¥15 500 贷:外汇买卖外汇买卖货币兑换 (人民币) RMB¥15 500,五、外币折算,(3)9月15日,某客户以39 000元人民币购入5 000美元,当日美元卖出价为1美元=7.8元人民币; 该机构: 借:现金等(人民币) RMB¥39 000 贷:外汇买卖(人民币) RMB¥39 000 借:外汇买卖(美元) USD$5 000 贷:现金等(美元) USD$5 000,五、外币折算,(4)9月20日,以5000美元购买可供出售美元债券

16、,当日汇率为1美元=7.85元人民币,该债券当日市场价为5000美元; 该机构: 借:外汇买卖外汇买卖货币兑换 (美元) USD$5 000 贷:存放同业等(美元) USD$5 000 或放总行帐: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人民币) RMB¥39250 贷:外汇买卖外汇买卖货币兑换 (人民币) RMB¥39250,五、外币折算,(5)月末折算; 外汇买卖除货币兑换美元科目(借方为+) +5000*8+400000 外汇买卖除货币兑换人民币科目(借方为+) -39000 汇兑损益科目调整-1000 借:汇兑损益外汇买卖损益自营外汇买卖损益1 000 贷:外汇买卖(人民币) RMB¥1 000,五、

17、外币折算,(5)月末折算; 货币汇兑科目美元(借方为+) -100000+2000+500093000*8-744000 货币汇兑其他科目人民币 +780000-15500-39250+725250 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科目调整744000-72525018750 借:外汇买卖货币兑换其他(人民币) RMB¥18750 贷:汇兑损益外汇买卖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 1875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调整 155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50 贷:资本公积 1550,五、外币折算,(6)验证 统账制下处理: (1)借:存放同业90000(702000) 现金 10000(780

18、00) 贷:存放同业 (780000) (2)借:固定资产2000(15500) 贷:存放同业2000(15500) (3)借:现金(39000) 贷:现金5000(39000) (4)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00(39250) 贷:存放同业5000(39250) 期末处理:借:存放同业16750(83000*8-(702000-15500-39250) 现金 1000(5000*8-(78000-39000) 贷:汇兑损益1775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550(5100*8-39250) 贷:资本公积1550,所得税的几个关键概念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

19、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计税时归属于该资产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计税时归属于该负债的金额),六、所得税准则,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指包括在本期净损益确定中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总金额。,六、所得税准则,所得税确认程序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

20、定暂时性差异 选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确认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计算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六、所得税准则,(三)所得税核算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预缴所得税户) -当期所得税费用(应缴所得税户) -当期所得税费用(其他当期所得税费用户) -递延所得税费用,六、所得税准则,账务处理举例: (一)补征所得税处理 例12008年5月,支行在接受当地税务检查时被发现有100万费用开支的原始凭证不合规,被要求就地补征所得税,假设所得税率为25,支行应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应缴所

21、得税户) 25万元 贷:应交所得税 25万元 注:因其由永久性差异形成,故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六、所得税准则,(二)当期所得税处理 1计算预缴所得税时 例2 假设全行2008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均为300亿元,税务要求按照账面利润预缴所得税, 假定所得税率为25,前三季度预缴时各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预缴所得税户) 75亿元 贷:应交所得税 75亿元,六、所得税准则,2期末汇总清缴时: 例32009年年初,经过统计分析,计算出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亿元,假定所得税率为25,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应缴所得税户) 25亿元 贷:应交所得税 25

22、亿元,六、所得税准则,(三)调整股东权益项目的处理 调整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例5支行2008年6月某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增加100万元, 假设所得税率为25,支行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万元,六、所得税准则,(四)调整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无关的递延所得税 计提减值准备 例6支行2007年度商业类贷款减值准备比年初增加100万元,该支行商业类贷款余额增加1000万元,假设所得税率为25,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2.5元 (100-10001 )25 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23、 22.5元,六、所得税准则,确认预计负债 例7 2007年6月,全行增加预计负债100万元,假设所得税率为25,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元 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25万元,六、所得税准则,3.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贷款利息收入 例92007年6月,全行按照实际利率发确认的贷款利息收入为1000亿元,按照合同利率结计的利息收入为1200亿元,因转入非应计贷款冲回的利息收入100亿元,假设所得税率为25,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元 (1200- 100-1000)25 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25万元,六、所得税准则,2008年3月,甲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2

24、5万元,支行可收到50万元现金股利,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88万元 50(1-15 )(25-15) 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5.88万元 2008年7月,处置该项投资,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88万元 50(1- 15)(25-15) 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5.88万元,六、所得税准则,资产或负债的价值重估,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期末计量和外币货币性项目期末的汇率重估 例11 支行持有一项交易性资产1000万元,2008年6月,其公允价值增加100万元,假设所得税率为25,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25

25、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万元,六、所得税准则,例12 2008年6月底,全行外币货币性资产为1000亿美元(人民币总账反映为7950亿人民币),货币性负债为900亿美元(人民币总账反映为7160亿人民币),期末汇率为 1:8.0,所得税率为25,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2.5 万元 【(1000-900)8.0-(7950-716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万元,六、所得税准则,(六)适用所得税率变动时的会计处理 当所得税率变动时,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权益的余额按照新税率进行调整,按照下述公式计算的入账金额: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

26、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1新适用所得税率原所得税率),六、所得税准则,七、资产减值,一、适用范围(主要是长期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联营、合营的投资) 固定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 油气资产(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 无形资产(包括资本化的开发支出) 商誉 其他:存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金融工具等适用于具体准则。 不允许转回,七、资产减值,二、估计可收回金额的前提 (一)减值迹象 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才

27、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外部信息来源:例如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环境、利率变化等 内部信息来源:例如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过时或实体已经损坏,闲置、终止使用、绩效降低等 对于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七、资产减值,二、估计可收回金额的前提 (二)减值迹象的判断: 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远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的 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对于资产减值准则中所列示的一种或者多种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这些减值迹象的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

28、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如果没有证据或者理由表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显著高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可以将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视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七、资产减值,三、确定资产减值金额的基本方法 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以下两者孰高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七、资产减值,四、可回收金额的估计 (一)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 公允价值的估计: 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有约束力) 活跃市场中资产的市场价格(买方出价) 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进行估计(如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 处置费用的估计: 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七、资产减值,四、可回收金额的估计 (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 现值估计的三个因素: 1、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2、预计使用寿命 3、预计折现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