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龙无处不在,本文选自新疆域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南极洲,好冷啊!冻死我了!,难道是,No!那只能是,?,2.25亿年前大陆是.,那时的恐龙.,大约在2亿年前大陆是.,5000万年前大陆.,现在大陆成了.,讨论: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究竟是什么? A.恐龙无处不在 B.大陆漂移学说 C.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会迁徙,大陆漂移,课文结构展示,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课文结构展示,(总起),大陆
2、漂移学说成立,(具体说明),(总结),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会迁徙,大陆漂移,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说明顺序:逻辑,(一)说明方法的判断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
3、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理解 品味,(二)品味语言、“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3、到6500万年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4、位于南极中心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拓展延伸,一. 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二. 展示介绍自己课下搜集的关于恐龙的资料。,启示,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恐龙灭
4、亡之迷,?,原角龙,小角龙,鹦鹉嘴龙,梁 龙,鸭嘴龙,三角龙,剑 龙,甲 龙,慈 母 龙,嗜鸟龙,双冠龙,异齿龙,恐爪龙与栉节龙,异 特 龙,霸 王 龙,翼龙,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记者:中新社,恐龙蛋,被压扁的沙子,6500万年前的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嬉戏,觅食。,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
5、,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作者思路,思考题:,1对于6
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3、为什么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4、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5、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
7、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内容把握,(2)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用作证据: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变成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百万年的反弹,又会恢复为沙子。在实验室里,用摄氏850度的高温把“斯石英咖热30分钟,会变为普通的沙子。 以此佐证:“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用人们
8、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这个道理。)得出推断: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内容把握,(3)为什么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用作证据: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以此佐证: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与恐龙灭绝的历史相同,研究者从里面检测到了斯石英相同的原子排列,证明这里有“被压扁的砂子”。用来推断:6500万年前地球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
9、中,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地球生物灭绝。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不可能发生过火山。,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内容把握,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文题研究,比较阅读,(1)与短文恐龙无处不有相比,两篇短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两篇文章在
10、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3)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1)与短文恐龙无处不有相比,两篇短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不同之处是,第一篇短文由一个问题5;出另一个问题;第二篇短文是提出两个假设,通过论证否定了其中的一个。(2)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特征。恐龙无处不有:恐龙板块理论生物学地质学被压扁的沙子:斯
11、石英恐龙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比较阅读,(3)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比较阅读,括号里的文字起补充说明作用,说说它们具体的作用。(1)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说明天文学研究的意义。括号中的文字起强调说明的作用。(2)即非常纯的沙子。 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括号中的补充说明,使表述更严谨,达意更准确。(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通俗易懂。,埃及恐龙,小头龙,侏罗纪公园,恐龙骨架,尾羽龙生态复原图,剑龙,中国科学家发现四翅恐龙,中国科学家发现四翅恐龙,真正会飞的“恐龙”中华神州鸟。,6700万年前的食肉类恐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