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MPA DISSERTATION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培养院系: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摘 要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出现的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问题是: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应当说,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对于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这个流动的庞大育龄群体,不仅让传统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面临严峻挑战,而且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难题。这要求政府必须积极应对新形势,坚持
2、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职能,着力攻坚破难,加快建立完善新机制,为流动人口提供更为市民化的服务,开展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切实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06 年 12 月 17 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中发200622 号) ,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向,提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工作思路。2007 年 3 月 21 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也制订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
3、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同样对全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如何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上海这一特大型城市人口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国内外人口流动或流动人口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综述,介绍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二部分探讨了人口流动或迁移、流动人口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管理服务特点;第四部分分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服务管理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第五部分,论文试图对上海市流动人口计
4、划生育服务管理提出一些有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合理化对策和建议。最后,论文认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不能放松,并且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以服务促管理,通过促进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词: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 公共服务 管理 上海AbstractAbstractSince 1980,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5、is constantly speeded up, while a problem has arisenpopulation floating around the whole country is increased greatly. It is acknowledged that the large amou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s one of the symb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xtremely important to not only quicken the urbanization but also full
6、y develop the economy in urban and rural society. But this part of population, mainly composed by those in childbearing age, has resulted in, in addition to new and more puzzles to family planning (FP) , severe challenges for tradi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and social servic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r
7、eply to this situation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changing its function, with efforts on puzzles, and quicken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fect mechanism to provide more citizenized services and humanized management for floating popula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should b
8、e improved and equality of foundational public services should be realized , in The determination on some significant issues, concerning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 promulgated by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17th December of 2006, the State Council sent down The d
9、etermination on overall strengthening the work of population and FP , which defined the directions of population and FP work later and proposed ways of FP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as another document Comments on implement of “The determination on overall strengthening the wor
10、k of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by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s well as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Shanghai formulated on 21th, March of 2007, deploying the same work in Shanghai. Therefore, it has realistic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that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of floating popu
11、lations FP work, keep low reproduction, improve quality of population and overall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population in metropolitan city like Shanghai. The paper comprises six sections: in Section 1 the problems are posed and the research ways are introduced, accompanied with overview of the theor
12、y and practice of population floating and floaters in the world; in Section 2, it is studied foundational theories of not only population floating or migrating but also management of floating Abstractpopulation; in Section 3, it is studied present status and characterastics of FP services on floatin
13、g popul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China; in Section 4, it is deeply analysed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management of FP work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m; in Section 5, it is proposed some rationalized measurements and suggestion with prospectiveness, focali
14、zation, practice and instructiveness. At last section, 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for FP of floating population , the management cannot be slackened and the new management mechanism should be innovated constantly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shou
15、ld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public services , promote the management through services and imple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by promoting equality of foundational public services of FP. Key Words: Family Planning, floating population, public services,managem
16、ent, shanghai目 录目 录第一章 导 论 .1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一、选题背景 .1二、研究意义 .2第二节 文献综述 .3一、国外文献综述 .3二、国内文献综述 .3第三节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创新 .5一、主要研究内容 .5二、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5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6第二章 开展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7第一节 有关概念 .7一、计划生育 .7二、流动人口 .7三、计划生育公共服务 .7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 .8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缘起 .8二、公共服务职能的顾客导向 .8三、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 .9四、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 .9
17、第三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9第四节 第三部门理论 .11一、第三部门的界定 .11二、理顺第三部门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11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概况 .13第一节 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阶段划分 .13一、流动人口数量增加及管理服务需求的提出 .13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发展阶段 .14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深化提高阶段 .16第二节 上海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现状与特点 .18目 录一、流动人口构成状况及特点 .18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特点 .20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需求现状及特点 .23四、主要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18、 .27第三节 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践探索 .29一、转变管理体制,推行居住证制度,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力度 .29二、抓住“三个环节” ,探索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无缝隙管理 .30三、拓展双向协作内容,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源头互动有序服务管理新机制 .30四、坚持以人为本,向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31第四章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问题及深层原因分析 .34第一节 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的主要瓶颈和主要问题 34一、主要瓶颈 .34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35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37第二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
19、理难的深层原因分析 .39一、体制隔离造成的边缘化地位导致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混乱 .39二、社会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滞后 .40三、传统落后的生育文化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养老保障的缺失 .41第五章 加强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42第一节 构建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服务型政府管理机制 .42第二节 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和第三方部门的作用 .43一、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服务政府目标的实现 .43二、培育和发挥其他第三部门作用,实现流动人口的社会化管理 .43第三节 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4一、要实现流动人口生育保障法制化 .44二、加强家庭计划指导 .45三、提供免
20、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45四、建立公共服务考核的监督机制 .45第四节 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46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46二、结合居住证等制度,实行计分制,逐步实现来沪流动人口的身份转换,提高社会认同感 .47三、 充分掌握流动人口流入信息,实现有效管理 .48四、进行流动人口相关人分析,建立分类管理模式 .48五、构建部门齐抓共管、区域协作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49目 录六、建立保障和考核评估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50七、加强新型生育文化的宣传教育 .50第五节 加强流动人口保障建设 .51第六章 结语 .52参考文献 .53致
21、谢 .55个人简历 .56第一章 导 论1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日益频繁。据 2005 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流动人口 1.47 亿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 4779 万人,现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 1.5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11.5%。未来 30 年,将有 3亿以上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上海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又是一座特大型城市,是流动人口主要集聚区域。2008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 1888.46 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 517.42 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上升到 27.4%。去年末,本市外来人口总量
22、(外来常住人口加来沪半年以下外来流动人口)为 642万人,比上年减少 18.3 万人。 1大量的流动人口改善了城市的人口就业结构,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创造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但是,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给城市交通、教育、就业、卫生、救济和城市生活设施等公共领域带来了管理难题,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压力,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体现在计划生育方面,流动人口在城市生育数量逐年增加,违
23、法生育比例较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流动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较低,对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范意识不强;输入、输出两地管理服务缺乏有效信息、免费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不到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也因此成为上海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随着中国经济热点地区的增多,流动人口开始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寻求更好的就业和谋生地。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自身职能的转变和深化拓展,逐渐从传统的行政主导型向现代的服务推动型转变,本身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种种不适。在这种大背景下,未来大城市流动人口
24、工作重心应该也有必要逐步由管理转向服务管理并举,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研究,探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对于稳1该数据摘自解放日报2009 年 03 月 14 日,由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第一章 导 论2定我国低生育水平,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特大型城市人口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研究意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在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随着所有制多元、思想多样化的发展,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求与现阶
25、段计生公共服务和产品短缺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服务不佳的现象始终困扰着政府职能部门。在 2009 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党的十七大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战略部署。切实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对上海乃至全国的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提高以及人口分布的合理和人口结构的改善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特别是注重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
26、重要举措。为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于 2006 年 12 月 17 日下发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中发200622 号)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也于 2007 年 3 月 21 日制订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沪委发20076 号) ,明确要“不断完善来沪人员服务和管理体系,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 。如何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上海这一特大型城市人口问题摆在了各级人口计
27、划生育部门的面前。因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人口计生委 2007 年全市流动人口情况调查数据和青浦区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和谐管理探索课题组 2007年 8 月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上海市实际,根据公共管理相关知识,就进一步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作一有益探索。第一章 导 论3第二节 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人口流动历来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到当代发展经济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人口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口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最早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揭示人口流动的原因,他分析了不同产业间收入的变化,认为比较利益
28、差异是人口流动的直接动因。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对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动力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刻分析,他们看来,人口流动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马克思认为生产社会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导致了人口的全面流动。唐纳德博格等人提出了“推力一拉力”理论,他们认为,从运动学的观点看,人口流动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使人口流动的力量,即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正面积极因素,另一种则是阻碍人口流动的力量,即不利于人口流动的负面消极因素。当流入地的“拉力”大于“推力”的时候,人口就会选择流动。库滋涅茨提出了人口再分布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由技术变革引导,而人口分
29、布变动则是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结果。舒尔茨等人提出的投资与受益理论认为,对流动行为的决策取决于流入地的平均收入是否超过流出地的平均收入加上流动过程中的其他支出。刘易斯以其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早提出了农村人口转移的模型,提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是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拉尼斯和费景汉在接受二元结构的前提下将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由于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剩余劳动力是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前提条件。托达罗从个人决策的角度来分析人口流动,认为区域发展的差异是人口流动产生的原因,个体通过比较迁移成本效益后决定是否迁移。但一些移民现象往往是伴随整个家庭的搬迁而非单个人的行动,斯塔克和布罗姆提出了移民现象的新经济学解释,强调移民是由家庭集体决策的结果。派尔认为人口流入地对低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产生人口流动的原因,发达地区引进低级劳动力,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和控制通货膨胀。麦茜则认为人口区际流动就是劳动力供需差异所引起的。二、国内文献综述(一)流动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