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綦江县三角中学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课题: 22 唐雎不辱使命课型:讲读维国审核:三角中学九年级备课组审定:执笔:王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学习难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学法指导: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时间: 3 课时学习过程:第一、二课时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战国策:。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 (休祲降于天()天下缟 素()色挠()以头抢 地耳()韩傀()
2、3、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安 陵 君 因 使 唐 雎 使 于 秦。( 2)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岂 直 五 百里 哉?4、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将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下面,课上交流。二、自主学习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2、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唐雎不辱 使命()以大易 小()请广 于君()以头抢地 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 之() 寡人谕 矣()大王加惠()故不错意 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 怒()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君其 许寡
3、人()3、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虽然, 受地于先 王()()长跪而谢之曰()5、词语活用现象。轻寡人与()请广于君()6、一词多义使命()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使人()秦王怫然 怒()仓鹰击于 殿上()以头抢地耳 ()受地于先王()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请广于君()以君为长者 (徒以有先生也 (三、合作探究否, 非若是也)()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 ?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
4、样的 ?3、文章结构内容: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写第二部分(第 2.3 段)写与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第一层(第 2 段),写第二层(第 3 段),写第三部分(第 4 段),写斗争的结局。四、练习反馈(一)翻译课文。(二)读短文做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 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以君为长者 , 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
5、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6、!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用“ / ”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虽千里不敢易也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 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非若是 也(长跪而谢 之曰()寡人谕 矣(3、本文讲述了的事故,表现了唐雎精神。4、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 “不悦”、“”“表现了秦王和的特点。5、翻译句子。)的”,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6、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大王加 惠,以大易小古义:今义: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今义:虽千里不敢易也
7、古义:今义: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古义:今义: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今义:徒以有先生也。古义:今义:7、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具体指什么内容?秦王提出“天子之怒”有何用意?8、唐雎、专诸、聂政、要离都是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位这样的英雄,并谈谈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第三课时一、预习导学1、体会外交辞令中的语言技巧。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二、精读课文,自主学习。(一)读第一段回答。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安陵
8、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3、概括段意。(二)读第二段回答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三)读第三段回答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于天”正确吗?(四)读第四段回答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二、合作探究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三、练习反馈(一)完成课后二题(二)链接中
9、考:读短文做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唐雎使 于秦秦王使 人谓安陵君曰A、徒以 有先生也以头抢地尔CD、此庸夫 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轻寡人与尔安敢轻 吾射2、翻译下列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译文:3、结合人物语气,说说秦王的形象。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