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7 课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教案 2教学单元第九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时计划: 1课题第 37 课、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教学内容明朝的建立、明初强化皇权、科举之弊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 , 以六部处理政务;设置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靖难之役;明成祖迁都、设置东厂。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教学目标题的能力得到强化。通过对八股取士的评价, 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 , 学生认识到明朝加强君权
2、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是这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八股取士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课件教学过程批注(一)导入导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首安徽民谣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 , 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 , 十年倒有就见荒。在这首歌谣里提到一位皇帝朱皇帝 ,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朱元璋)他建立了哪个朝代?(明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朝代 , 明朝。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明朝是如何建立的:(二)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末 , 政治腐败 , 社会矛盾激化 , 爆发了红巾军起义。2、建 立
3、 : 时间: 1368 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今南京)。想一想: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3、“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垦荒 , 减免租税;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些措施对明初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二、明初强化皇权1 / 31、改革行政机构( 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 , 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思考:丞相是哪个朝代设立的?(秦朝)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坐、站、跪)( 2)在地方:废行省制 , 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4、(元朝)历史小故事: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 , 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 , 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 , 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问:同学们 , 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2、建立厂卫机构( 1)目的:为了加强对官吏、百姓的监控( 2)机构:锦衣卫(朱元璋设立)、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 , 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 , 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明确:侵犯了人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
5、治权、名誉权、等等。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 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加强了君权 .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 , 唯命是从 , 凡事按部就班 , 不求进取;同时 , 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 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科举之弊1. 建立各级学校:设国子监 , 完善教育内容2. 沿用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答题格式:八股文。说说看:顾炎武说:“八股之害 , 等于焚书 , 而败坏人才 ,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明确: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 , 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 , 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 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坑儒更加恶劣。3. 明代科举之弊明代科举制有一定的平等竞争和开放色彩, 但考试形式死板 , 内容空洞 , 完全脱离现实生活 ,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一、明朝的建立二、明初强化皇权三、科举之弊2 / 3两分钟安全教育: 课间不要追逐打闹 , 文明休息 , 礼貌让行。上下楼梯靠右行 , 放学排队就餐注意安全 , 放学回家路上注意交通安全 , 不在路上玩耍 , 注意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顺口溜牢记心中。教学反思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