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2)棱锥: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3)棱台: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4)圆柱: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5)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 , 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6)圆台: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7
2、)球体: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侧面积公式: 直棱柱 S ch( c 为底面周长, h 为高) 正棱锥 S1 ch ( c 为底面周长, h 为斜高)2 正棱台1S2(c1c2 ) h ( c1、 c2 分别为上下底面的周长, h 为斜高) 圆柱 S 2rh ( r 为底面半径, h 为高) 圆锥 Srl ( r 为底面半径, l 为母线长) 圆台 S(r1r2 )l ( r1、 r2 分别为上下底面半径, l 为母线长)( 2)体积公式: 棱柱 VSh(S 为底面积, h 为高) 棱锥 V1 Sh (S 为底面积, h
3、 为高)3 棱台 V1 ( S1S1 S2 S2 )h ( S1、 S2分别为上下底面积, h 为高)3 圆柱 VShr 2 h (S 为底面积, r 为底面半径, h 为高) 圆锥 V1Sh1r 2 h (S 为底面积, r 为底面半径, h 为高)33 圆台 V1 ( S1S1 S2 S2 )h ( S1、 S2分别为上下底面积, h 为高)31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 3)球:球的表面积公式: S 4 R2球的体积公式: V4R3 ( R 表示球的半径)3球的任意截面的圆心与球心的连线垂直截面,若设球的半径为R,截面圆的半径是r ,截面圆的圆心与球心的连线长为d,则: d 2R2r 2
4、。3.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向后);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4.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x o y 450 ;原来与 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 x 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 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 y 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 1:若一条直线上的 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这条 直线上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 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 ,有且只有一个 平面 。(确定一个平面)推论 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
5、一个平面。推论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3:若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判断两平面是否相交)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说明具有传递性)2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注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判断空间两条直
6、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a. 平面外一点 A 与平面内一点 B 的连线和平面内不过B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b. 利用反证法,先假设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再证出矛盾即可。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 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 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 平行 没有公共点注意: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来表示aa =Aa(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平行(没有公共点)。4. 直线、平面 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 一条直线 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
7、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 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 两条相交直线 与另一平面平行,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注: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用定义(一般与反证法结合);判定定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3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 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 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 线面平行 , 则线线平行 )(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的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5. 直线与平面 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
8、理(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 两条相交直线 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 另一个平面的 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3)线面垂直性质定理 1: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则垂直该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4)线面垂直性质定理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5)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其它结论:( 1)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3)若一个平面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这个平面与另一条也垂直。4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
9、( 4)若一个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6. 二面角( 1)二面角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二面角范围: 0,2 AlB( 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 - l - 或 -AB- ;( 3)二面角的计算:在二面角 - l - 的棱 l 上任取一点 O,以点 O为垂足,在半平面和内分别做垂直于棱 l 的射线 OA和 OB,则角 AOB为二面角的平面角7. 求距离和体积的方法( 1)求距离:距离公式;勾股定理;反用体积公式等;( 2)求体积:体积公式;等体积变换;割补法等;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 直线的倾斜角定义: 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
10、 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 1802. 直线的斜率 k k tan (900 );当倾斜角900 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过两点 P1( x1 , y1 ) 、 P2 (x2 , y2 ) ( x1y2y1x2 ) 的斜率公式: kx1x2b直线的方向向量 va, b ,则直线的斜率为 k =( a0) .3. 截距:直线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叫做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 ;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叫做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xx1x24. 中点坐标公式 : A(x1, y1) 、 B( x2 , y2 ) 两点的中点 M ( x, y) 满足:y2y1y225高中数
11、学必修2 知识点5. 直线方程点斜式: yy1k (xx1 ) 直线斜率 k,且过点 x1, y1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 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 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它的方程是x=x1。斜截式: ykxb ,直线斜率为 k,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b两点式: yy1xx1( x1x2 , y1 y2 )直线两点x , y, x, y2y2y1x2x1112截矩式 : xy1 其中直线 l与 x 轴交于点 (a,0) , 与 y 轴交于点 (0,b) , 即 l 与 x 轴、 y 轴的截ab距分别为 a,b一般式: AxByC0 ( A,
12、 B 不全为 0)注意特殊的方程:平行于x 轴的直线: y b (b 为常数);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xa (a 为常数);6.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1)两直线的平行位置关系(点斜式或斜截式): 平行: l1 l 2k1k2 且 b1 b2 ; 垂直: l1l 2k1 k21(注: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要特殊处理)( 2)两直线的平行位置关系(一般式) :直线 l1 : A1 x B1 yC1 0 ,l 2 : A2 x B2 y C 2 0 平行: l1 l 2A1B1C1 ;A2B2C2 重合: l1=l2 垂直: l1l2A1 A2B1B20 相交:6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 3)有关
13、结论:与直线 ykxb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ykxm ( mb )与直线 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Bym0 ( mC )与直线 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Aym07. 两条直线的交点l1 : A1 x B1 y C1 0l 2 : A2 xB2 y C20 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A1 xB1 yC10的一组解 。A2 xB2 yC20方程组无解l 1 / l 2;方程组有 无数解l1 与 l 2 重合8. 距离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 A(x , y),(Bx, y )x1 )2( y2y1 )21122 ,则 | AB | ( x2( 2)点到直线距离公
14、式: 点 P x0 , y0到直线 l1 : AxByC0 的距离dAx0By0 CA2B 2( 3)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已知两条平行直线 l1 和 l2 的一般式方程为 l1 : AxByC10 ,l 2 : AxByC20 ,则 l1与 l2 的距离为 dC1C2A2B29. 对称关系( 1)点与点对称的坐标关系: 点 P( x, y) 关于点 M (x0 , y0 ) 的对称点 P 是 ( x , y ) ,则: x0xx2;y0yy2( 2)点关于直线对称的坐标关系:设点 P( x1 , y1 ) , Q( x2 , y2 ) 关于直线 l : AxBy C 0 对称,则:y2y1B
15、;x2x1AAx1x2By1y2C022( 3)特殊的对称:点 P ( x0 , y0 )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0 ,y0 ) ;7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第四章圆与方程1. 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a 2yb 2r 2 ,圆心 a,b ,半径为 r ;( 2)一般方程:x2y2DxEyF 0当 D 2E 24 F0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D ,E ,半径为 r1D 2E 24F222当 D 2 E 2 4F 0 时,表示一个点;当 D 2 E 2 4F 0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 待定系数法 :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
16、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 a, b, r ;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 D, E, 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 ,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1)几何法:若点 P 与圆心 C 的距离为 d,圆的半径为 r,则: d r 点在圆外; d r 点在圆上; d r 点在圆内。( 2)代数法:对于点 P( x0 , y0 ) 和圆 (x a) 2( yb) 2r 2 或 x2y2Dx Ey F 0 ,则:点 P 在圆内(x0a) 2( y0b)2r 2x02y02Dx0Ey0F0点 P 在圆上(x0a) 2( y0b)2r 2x02y02Dx0Ey0F0点
17、 P 在圆外(x0a) 2( y0b)2r 2x02y02Dx0Ey0F0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几何法:直线与圆相离dr ; 直线与圆相切d r ; 直线与圆相交d r ;( 2)代数法:Ax ByC0,消去 y 得一元二次方程 f ( x)0 ,则:联立方程组,得y 2DxEy Fx20直线与圆相离0 ; 直线与圆相切0 ; 直线与圆相交0 ;8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4.圆的性质( 1)圆的切线的几何特征:0 过切点的半径垂直切线;rddr )。 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AB( 2)直线被圆截得的 弦长:2 r2d2| AB |(即:半径、弦心距、半径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5.
18、 切线方程计算( 1)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 k 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 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 =半径,求解 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2)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 (x-a) 2+(y-b) 2=r 2,圆上一点为 (x 0, y0) ,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x 0 -a)(x-a)+(y0-b)(y-b)= r2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22 , C 2 : x a 2222设圆 C1 : x a1y b1ry b2R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 两圆半径的和 (差),与 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 dRr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 dRr 时两圆外切,连心
19、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 Rrd R 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 dRr 时,两圆 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 dRr 时,两圆 内含;当 d0时,为同心圆。注意: 1. 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2.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1. 外心(垂直平分线);内心(角平分线);垂心(三条高);重心(三条中线);2.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条边且等于第三条边的一半;3. 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4. 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四边形的相关性质:1.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