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兰河传读书 笔记篇一:呼 兰河传读书笔记萧红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 经历了叛逆, 觉醒和抗争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击。祖国的灾 难,故乡的沦亡,个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带着一丝丝凄苦和 愤世,甚至 还有那么一点点的 乡愁。 小学期 间,我们上了萧红的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萧红小时候居住的呼 兰河城是如此的奇妙与可爱,使人不禁向往它 & 可今天,我 读了这本书,却明 显地体会到了 这个年代到百姓 们的无奈与痛苦,也 读懂了一个懵懂小女孩的心。 呼兰河传这本书一共分 为六大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 忆为主线,描绘了当时呼兰河城的 难忘人和事:不断
2、给人带来灾难的大泥坑 ;小城的精神盛 举——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 戏,四月十八娘 报庙会 ;令人心碎的小 团圆媳妇的惨死 ;有二伯的不幸遭遇 ;冯歪嘴子一家的 艰辛生活 & 作者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中国的愚昧灵魂,控 诉了根深蒂固的 传统封建思想,封建 习俗对人们的危害,表达了作者 对旧社会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否定。 在这六篇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第三章 —— 我的祖父。这篇文章的文字向我 们叙述了当 时在幼儿 时代萧红生活的喜,怒,哀, 乐,让人无比地向往和羡慕。 萧红家有一个大花园。 这花
3、园里可 谓是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语香烂姿,鸟花绚多。花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 让我感到神奇,新 鲜。特 别是那会呼叫,会冒烟,叶子会 发光的大 榆树,让我感到十分羡慕和惊 讶。 萧红说 ,花园中的植物, 动物简直是应有尽有。蜜蜂 则嗡嗡飞 着,满身绒毛,落到一 朵小花上,胖乎乎, 圆滚滚 ,就像一个小毛球,落到上面一 动不动了。这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毛茸茸的小蜜蜂 嗡嗡飞着,落到一朵芳香四溢的花儿上,一 动不动,似乎在回味着 这无限乐趣。看,多有诗意呀 !这,就是 语言的魅力。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天真淘气的 萧红竟趁外祖父拔草 时,将一朵朵红彤彤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一 边插还一边
4、笑。祖父更是可 爱,不知真相,说了句:今年雨水大,咱 们这棵玫瑰开得真香,二里路哪怕 闻得到的。我当 时在喝茶,看了这句话,突然笑得哆 嗦起来, 实在憋不住,一口水从我嘴里 喷了出来,地上 顿时湿了一大片。 这,就是童心。 这,就是童趣。 同学们,好好 读读这 本呼 兰河传吧,此 时此刻,你 马上就会 领略到萧红那纯洁的,又痛苦的童年 !篇二:呼 兰河传读后感精品六篇呼兰河传读后感一前几天,我有幸阅读了萧红的著作呼 兰河传。这是一本充 满无奈的 “回 忆式 ”长 篇小说。整本书分为七大章和尾声。七大章主要写了呼兰河这个小镇几个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风俗。萧红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写出一个平凡又普通的
5、小 镇。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 经这样评价呼 兰河传。 “一篇叙事 诗,一幅多彩的 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 谣。”这个小城并不繁 华,春夏秋冬无聊的交替,没什么好惊讶,就像 发生在这个小镇上的那些萧条的事一 样平凡。这个小镇里,萧红将它描写得到 处都好似暗灰色的凄凉的暗灰色如同一张纱布,不知不 觉的笼罩着这个小镇,笼罩着那群愚昧的人 们。遮住了如阳光般 灿烂的人的笑 脸。只是偶 尔有 “阳光 ”稀稀拉拉的的洒下来,但也是一逝而 过。转眼即来的, 还是暗灰色的 “乌云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叙述,将我 带到了二十世 纪初的呼兰河城。在那里,人 们和迷信,随 处可见因愚昧、无知而 发生的一个个悲 剧 里
6、面的人 让我感觉可悲,他们愚昧无知,使一 场场悲剧在这里发生。他 们宁肯顺从天意,也不愿相信事 实。他 们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让我不知道哪个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怜惜或是痛恨呼兰河不仅只是呼 兰河,它可以是当时社会的一个 缩影。有些扎彩 铺是为死人而准 备的。人死了,灵魂就要到地狱里去,地 狱里边怕是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马骑 。活着的人就要 为他做这么一套。用火 烧了,据 说是到阴 间就样样都有了。怪不得城里人穷人都说“活着还没死了好 ”之 类的话。在漫 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 兰河都成当
7、时全中国的写照。当我翻到最后一 页时,呼 兰河传就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 话了: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 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 样,就怎么 样。都是自由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二作者萧红细腻 地表写了旧 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 80 多年前的 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 ?整个村落就像暴 风雨前的天空一 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 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 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 让人觉得呼
8、兰河的人 们,缺少了些什么。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 们和家畜无 论是在晴天, 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 过小猪,用泥 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 这里边。人 们说拆墙的有, 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 过把泥坑填平。 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 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意,人是不能 违抗天命的, 这不能不是他 们的悲哀!们的脑海里就要 顺应社会, 顺应天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 剧埋下了伏笔。小团圆媳妇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归结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 诸
9、如此类,我不敢想象,当我身 处那婆婆的境地,那 样的家庭,那 样的时代,我能做些什么。他 们家的小媳 妇死了,来得 时候还活蹦乱跳的, 谁也没料到,会走得那 样匆忙, 让婆婆们心酸,他 们使了多少 钱,费了多大的力气,不 过是想让这 个媳妇“活”过来啊。那小 团圆媳妇呢?她本 该是一个天真可 爱的孩子,才 岁而已,却以 为人妻,为人媳,她 该是多么不愿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骂,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人, 还是个孩子的人,怎么承受的了? 这不由得 让我想到了我 们的新社会,人 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 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呼兰河传读后感三平淡得像秋水一 样
10、,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 动荡不安的年代,人 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 办法。抛不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兰河畔的生活 ,故事里充 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 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 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 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 烂漫的笔 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 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 虽然这么愚昧, 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 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
11、炊烟一 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 说不完的,苦 闷和寂寞也一 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 见之于全 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 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 的死一样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 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 颗善良、 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 这如花的大好 时光吧。呼兰河传读后感四这是我在暑假开始前买的一大包 书中最吸引我的一本,所以,也成为了我最先注目的一本书。对于作者 萧红,她的那篇回 忆鲁迅先生在所有的鲁迅回忆纪念文作当中独 树一帜,曾经在某个秋天的深夜 让我又一次 领略了什么才是情由心生,什么才叫作感
12、动。带着这么一种非常好的印象,我打开了呼 兰河传。 熟悉的笔触、色彩、用光, 萧红再一次用她那喃喃自 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 领进了那接近多年前的 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面,到 处都是萧杀,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叙事者 那个家境 还算富裕的小女孩 以及她的祖父。一个又一个悲 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被告和原告,每个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小 团圆媳妇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 归结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 诸如此类,我不敢想象,当我身 处那婆婆的境地,那 样的家庭,那 样的时代,我能做些什么。他 们家的小媳 妇死了,来得时候还活蹦乱跳
13、的, 谁也没料到,会走得那 样匆忙, 让婆婆们心酸,他 们使了多少 钱,费了多大的力气,不 过是想让这个媳妇“活 ”过 来啊。那小 团圆媳妇呢?她本 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才 岁而已,却以 为人妻,为人媳,她 该是多么不愿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 骂,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人, 还是个孩子的人,怎么承受的了?小团圆媳妇一家的悲 剧,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静静的从高处看着我们,帝制到民主的 转变,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 们都经历过 了,年之后的今天,他 们都已经消失了 吗?没有,他 们还存在着,存在于我 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存在于我 们每一个人的骨血之中,像 鲁迅先生所 说的那样,这
14、些人,我 们,他们,都是 “中国的脊梁 ”。 虽然我们这些脊梁, 总是那样的不争气,年前的灰色或 许少了一些,但那些低着 头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种 “封建 ”正悄悄的用它 们狡黠的眼睛 张望着。只是,不要再那么无奈的活着,又无奈的死去,来去若空呼兰河传读后感五在寒假 时候,我 读了呼 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 时,并没有感 觉它有多好看。等我静下心来, 细细品味,才越来越 觉得它的精彩。作者萧红细腻 地表写了旧 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 80 多年前的 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 ?整个村落就像暴 风雨前的天空一 样,乌云蔽日
15、,没有半点色彩。 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 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 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 们,缺少了些什么。随着小主人的 视角 一个生活在呼 兰河小镇里性格 鲜明的小姑娘 萧红,我慢慢体会到呼兰河的生活。小姑娘 萧红有一个快 乐的童年,在她的童年里,只有:祖父, “我 ”和后院。在后院里, 萧红与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劳动 ?“童孙 未解供耕 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好羡慕他 们的后院,好想跟 萧红一起,也 让她的爷爷一次次藏起我的遮阳帽, 总放在同一个地方逗着我 们玩 ?读着读着,我不 仅会想起自己童年的乐事,一个人呆呆的笑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
16、。在每个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羡慕别人的童年, 别人也羡慕着我的童年。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 时,我的心很 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 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 忧无虑、天真 烂漫的年 龄,而她却被 过早地卖给 了老胡家做媳 妇。旧 时的童养媳,在 这里我初见端倪。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 为穷,因为生活,被 卖做童养媳,没有 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 说是为了让她更听 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小团圆媳妇她没能 变得 “更听 话、更懂事 ”就去世了,而 这一切的一切, 难道只是因 为她婆婆的残忍、愚昧
17、和无知 吗?我隐隐觉 得,这也是呼 兰河人们生活态度造成的。一个 对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淡得提不起 劲的生活, 对别人的生死,就更加麻木了。他 们对 生活的麻木,使他 们已经失去了区 别于动物的 “人 ”的味道,是消极!是愚昧!怎么 连改变的念头都不会有?我震惊,呼 兰河的人 们怎么了, 80 多年前的呼 兰河人为什么与我知道的生活这么不同?那个扎花店的工人年复一年给祭祀的 纸人穿上亮 丽的衣裳,怎么就不会想到打理一下自己呢?也 许,那里的人 们,已经觉着,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园、大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盛开的 鲜花 ?读这本书时,愉悦陪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
18、我 偷窥到旧社会的腐 败一角。呼兰河留给萧红 的,正是 萧红想要告 诉我们的吧, 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 历史,永 远不要重蹈覆 辙。呼兰河传读后感六灰色的社会,暗淡的画面,平静的描述把我们带到了呼 兰河一个并不繁 华的小城,那个 时候的社会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儿的人真的很善良,但为什么就抛不开那些封建的思想那?也许在他们的思想里只有 顺应天意吧, 这难道不是她 们的悲哀 吗?看这本书的开头我感觉十分轻松,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后面却感 觉有点沉重:在 这里到处可见人们的无知!第一个画面就反映了人们的无知在 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 论是在晴天, 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 难,淹
19、死 过小猪,用泥 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 这里边。我想大家第一个想法就一定是填坑吧,但是他 们的想法却五花八 门,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 说拆墙,种树,却没有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这本书也彻底反映了当 时的地位的重要,从有二伯来说吧,和 书里的其他人一模一样有真名,但 为什么要使用假名呢?每当掌柜的叫他有二爷,有二伯,二掌柜他便喜笑颜开,这是因为他觉得伯, 爷这个字地位 辈分高。而小孩子叫他小有子他便开始追打他们,这说明他还是十分有自尊的。其实他也十分 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后还念念不忘柴堆上的小洋蜡,在别人看来 这纯粹是滑稽 戏,但也 说明了他的无奈, 这也许是为了表
20、示他的存在把! 还有就是他十分平 穷致使他的 偷窃行为,这是一种可悲的方法,也 说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他也十分勇敢,犹如他在晚上念的一 样: “毛子在街上跑来跑去,那大 马蹄子跑得呱呱地响,我正自己煮面条吃呢 ?。”“杀又怎么 样!不就是一条命 吗?”说明他的勇敢, 还有一次他被祖父毒打一 顿而他却跟个没事人一 样呢!这本书不仅形象生 动,还有大量的 讽刺意义呢篇三:呼 兰河传读书笔记读呼兰河传有感笔 记逛书店,在书架推荐的 书目中,看 见了一本我熟悉的 书,那是 萧红的呼 兰河传,书的封面是土黄色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画片。而我家中藏有的 这本书的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张作者的小照, 忧郁的眼
21、晴看着前方。初次看 这本书的时候,年 龄还小,对于书中表达的深 层次的悲哀无所体会,只 觉得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 动有趣。慢慢 长大,再次 阅读萧红 的时候,却从她那字里行 间读出了淡然的 忧伤。呼河 兰传由几 节故事组成,看似 这些故事是零落的,形不成完整的线索,但文章始终带着细腻的抒情。她用一种很散淡的语言来描写荒凉,“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种笔调就像有人 给她写的传记中说到的那 样:这个人的手臂里有内 伤,伤到了骨骼,那骨骼就是给扁鹊看,也已 经变色。但是她倒背着双手。她到门外面去,她 说天凉,说风大,说橡树的红色叶子落了 满地。萧红的一生是很不幸的, 虽然她被
22、鲁迅认为是 “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但她柔弱多病的身躯几乎承受了那个 动荡时 代的全部屈辱和苦 难:社会的、民族的和性 别的;精神的和肉体的。她在 临终时 的留言: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与不幸,都因 为我是个女人。 ”令人心酸。印像中 萧红总 是在路上漂泊,在 战火纷飞中从中国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国最南方的城市,她总是在行走,而在行走的路上, 过往的、留下的,皆又是最寂寞的 风景。呼兰河传写作的 时间跨度很大,在 “七 七 ”抗 战爆发时开始酝酿,“八 ?6?1 一三 ”上海抗战失败后开始 动笔写作,直到 1940 年 12 月才在香港完成。而 这个时期几乎是 萧红一生不幸的 缩影,她在疾病
23、中 还因战乱颠沛流离;在感情是中深泥淖。她 虽被开除出 “祖籍 ”,故乡也早沦于敌手,但人 总是会有一种思返的心理,尤其在 对前路深感茫然的 时候,这样的想法愈 发的强烈。从呼 兰河传的字里行 间我们可以深深地感 觉到当时的萧红是孤独、寂寞的。她曾 对老朋友白朗 这样说 : “未来的 远景已摆在我的面前,我将孤寂、 忧郁以终生! ”她渴望着从 现实的重负中解脱,而 这种解脱恰恰是 难以做到的,于是,她便想留守着一方童稚年代的美丽的土地,幻想着远离喧嚣的宁静。但是,作者小 时候对于荒凉的 记忆像是深深的烙印,存于她的思想中。所以整部小 说的基调是深沉的、哀婉的。印像最深的那一段是她写的跳大神:
24、“跳到了夜静 时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 别凄凉,寡 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起来彷徨。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途的人在夜里拆 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 远行。又好像是在生离死 别,万分地 难舍。人生 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人世 间,再多的繁花 胜景,终了也难以逃脱最后的凄凉。很平淡的一些句子,却有一种 难以形容的悲哀。那里的人 们似乎都 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 “天黑了就睡 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不 过是随着季 节,穿起棉衣来
25、,脱下 单衣地过着。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 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吞;走不 动了,就 瘫着。 ”“病,人吃五粮 ,谁不生病呢? ”死了,哭一 场,埋了之后,活着的仍旧 过日子。 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小 说描绘的日子何 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 缩影,过去是怎么来的,未来又会怎么样,生或死,都是自然的 规律,该发生的事就那么平静而自然地 发生了,有什么是不 该发生的事呢?人 们麻木地生活着,一天又是一天。我不知道,作者笔下后园的小倭瓜是不是还在年复一年地开着小黄花,但我却知道,岁月可以流逝,人会 变老,而有些 记忆却永远都不会走 远。于是我开始向往,向往着去那片黑土地上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时空的流 转,也许,在现在与未来的道路上,我们永远都知道, 风景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