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趣的大班科学活 动教案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 发幼儿的 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 们体验探索和发现 的乐趣,了解知 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下面就是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有趣的大班科学活 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 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2.能分辨 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活动准备:1.录有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乐音和噪音的 录音。2.各种能敲 击的物品:鼓、黄豆、饼干盒、碗、瓶子、筷子、杯子等。活动过程:一、感知声音,引发兴趣 。教师播放声音 (鸡鸣声、流水声、汽 车声 )师:小朋友 们,你们听是什么声音呀 ?二、探索不同
2、的声音。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生活中的物品怎 样才能 发出声音,找出物体 发出声音的方法,了解 “振动 ”。(1) 师:在我 们的生活中 还有许多物体能 发出声音呢 ? 瞧,今天,老 师也给小朋友 们带来了一些,你 们能让它发出声音 吗?待会儿 请你们试一试、玩一玩,玩好之后来告 诉大家你是怎么 让它发出声音的 ?(2) 幼儿探索游 戏(3) 幼儿讲述自己的 发现。2.了解声音 强弱与用力大小和振动幅度的关系提问:刚才啊,你 们每个人都敲了一 样东西,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吗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大一些呢?(用力敲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小一些呢? (轻轻敲 )三、小实验黄豆宝宝跳舞,探索声音
3、产生的原因。1.将黄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2.讨论黄豆宝宝会跳舞的原因。3.再次进行实验,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小结: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 动所引起的,敲鼓 时听到鼓声,同 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 ;人能讲话时 由于喉 咙声带的振动。四、认识乐 音和噪音。1.教师播放两段 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哪种声音好听 ?小结: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 们称为乐音 ;刺耳、 难听、杂乱的声音 让人听了心 烦,称为噪音。2.说说生活中 还有哪些是 乐音,哪些是噪音。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听到难听的噪音 时我们应该 怎样做
4、 ?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 说说怎样才能避免 发出噪音 ?5.教师总结: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 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 发出声音不同。好听的声音是 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 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 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 发出噪音。五、听音表演, 结束活动。我们一起用 刚刚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 乐来演奏一下吧 !各种布的吸水性不同。伞面就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通 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 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 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并能通 过实验检验 自己或 别人的假 设。活动目标1、 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
5、的好奇心。2、 通过实验 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3、 发展幼儿的 观察力和 实验操作能力。活动准备各种质地的布 块若干 ( 棉布、 纱布、绒布、尼 龙布、麻布、塑料布等) 及眼药水瓶若干。过程建议1、 幼儿猜猜: 换别的布做 伞面,行不行 ?2、 幼儿分 组观察各种布的区 别 。引 导幼儿用眼睛看 ( 颜色 ) ,用手摸一摸 (厚薄、 软硬、粗细 ) ,使 劲拉一拉,听听它 们会发出什么 样的声音。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 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3、 教师用棉布 实验,将水滴在上面。(1) 操作之前 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 ?有什么 样的变化 ?(2) 教师将水滴上去之
6、后, 请幼儿观察,用 语言总结变 化。 ( 如:水透 进布里去了 ;布把水吸进去了 ;有水的地方 变湿了等。 )4、 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 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 发生什么 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 说一说判断的根据。5、 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 师观察、协助、指 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 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 ;是停留在表面 还是渗透 进去。如果能渗透,比 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 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 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6
7、、 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 ?哪一种材料吸水性 较差 ?按其吸水性由 强到弱的 顺序排列一下。 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 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7、 想一想:吸水性 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 ?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 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 们?(比如: 为什么用 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 ?为什么用 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 伞等 ?)8、 出示挂图:(1) 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 处找擦汗的 东西;(2) 妈妈看到地上很 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 ;(3) 外面下雨了,爸爸想 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4)
8、 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 妈妈想铺一张桌布, 应该选 什么材料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延伸提示1、 鼓励孩子 们用不同的液体 进行实验,如醋、油等。 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 变化。2、 教师向幼儿介 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设计意图:“石头剪刀布 ”是孩子们熟悉和喜 爱的游戏 。在这个活动中,我 们把原本由两个幼儿玩的游戏变为由一群幼儿两两 结对轮流玩的游 戏,并以雪花片 为游戏“筹码”,提高活 动的挑战性。随着游 戏输赢结 果的产生,幼儿手上的雪花片的数量在不断 变化,于是, 这个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与 “数运算 ”核心 经验的学习结
9、合起来了。该活动的重点是每 轮游戏后的推理 过程,即 让幼儿推理 “输完了 ”和 “赢 得最多 ”两种极端情况形成的 过程,并用 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这个推理 过程涉及 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即游 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 戏输赢规则 、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例如,幼儿原本 拥有 3 片雪花片,每 输一次失去一片,每 赢一次得到一片。如果某幼儿三次游 戏后所剩雪花片数量 为 0,那么他 应该是连输了三次。如果某幼儿三次游 戏后雪花片数量 为 6 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 拥有的 3 片雪花片,其余的 3 片雪花片就是他 赢得的,根据每次 赢 1 片的游 戏规则 就能推断出他 赢了 3 次。该活动
10、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介 绍玩法和 规则,并试玩一次,以帮助幼儿理解 规则 ;其次是开展两 轮游戏,每轮游戏后引导幼儿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 铁块表征雪花片数量的 变化过程,帮助幼儿直接感知和 验证。对 大班幼儿来 说,他们在推理 过程中会自然运用 “分解与 组合 ”这 一数学核心 经验,但对“三个方面关系 ”的思考需要幼儿先在头脑中表征出 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再用 语言加以表述, 这对大班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提出了挑 战,有利于促 进幼儿数学思 维能力的发展。目标:1.在游戏中感知雪花片数量 变化的过程,尝试根据雪花片数量 结果,推 导出雪花片数量与游 戏输赢结 果以及游 戏规则
11、 之间的关系。2.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 维能力。准备:雪花片三筐 (数量多于幼儿人手 6 片) ,磁性黑板一 块,磁铁块 12 15 个,粘 纸若干 ( 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一、回忆熟悉的游 戏,了解新的游 戏规则1.回忆熟悉的游 戏 。(1) 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 ”的玩法和 规则。提问:“石头剪刀布 ”的游 戏是怎么玩的 ?有什么 规则 ?(说明:教 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 “玩法 ”, 强调 “规则 ”,比如,要同 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 势就不能更 换,如果出了同 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 介绍新的游 戏玩法。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
12、集体游 戏。每个小朋友 边念儿歌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 “石头剪刀布 ”的指令后同 时出手 势,比出 胜负 。每一 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 输赢 ,然后更 换一个朋友再游 戏。2.试玩新的集体游 戏。(1) 请幼儿在活 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 轮流玩游 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 ”的指令。(2) 提问:谁赢了?谁输了 ?出了一 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 输赢后就要怎么 样了 ?(3) 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4) 帮助幼儿理解新 规则: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 换 3 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
13、3 次“石头剪刀布 ”。( 说明:教 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 说指令以及提 问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游 戏中,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 戏规则 ,是否已做到一 对朋友在一次游 戏中只有一次 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 输赢关系做好 铺垫 。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1) 讲解新的玩法和 规则: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 片雪花片,游 戏中每一次 输的小朋友要 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 戏中每人要想 办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2) 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 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 3 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 边的同伴互相 验证有
14、否拿对。二、第一 轮游戏,体验 3 片雪花片的 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1.尝试游戏,体验 3 片雪花片的 变化过程。(1) 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游 戏。游戏中教师提问:现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两片了,他 还能玩几次游 戏 ?(一 ) 片雪花(2)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 ?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3) 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 戏。游戏结束后教 师提问:你赢了吗 ?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 ?你输了吗 ?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说明:一 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 3 片雪花片。教 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即每次 输赢后能否正确拿
15、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导幼儿在游 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 输赢结 果之间的关系。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1) 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 说明:游 戏有输赢是正常的,幼儿将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 绪,及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心态。)输完时,可能会有挫 败感,(2) 请大家一起来 尝试推理。提问:大家来猜猜,他的3 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 为他输了,那么他一共 输了几次 ?为什么是 输了 3 次?(说明:对于“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 ”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儿都会 说“因为他输了”,而后的教 师追问“那么
16、他一共 输了几次 ”,目的是帮助幼儿思考 输赢结 果与雪花片数量之 间的关系,接着教 师可以再追 问“为什么是 输了 3 次”,以帮助幼儿在雪花片数量与“每次 输赢 1 片 ”的游 戏规则 之间建立起 联系。 )(3) 提问:谁认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几片?(4) 请手上有6 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 变为6 片的过程。提问:大家来猜猜, 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 为他们赢了,那他 们每人赢了几次 ?为什么 ?(说明:对于“每人赢了几次 ”这个 问题,幼儿可能会 给出两种答案,即 “赢 了 3 次 ”和“赢了 6 次 ”。出 现这种差
17、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 记住了自己原先就有 3 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 赢了会得到 1 片,而后者只 记得自己每次 赢了会得到 1 片,忘 记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 3 片。当教 师追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 “赢了 6 次 ”时,幼儿可能会用 “3+3=6”来作答,教师可以视情况再深入追 问幼儿: “这 里有两个 3,这两个 3 有区别吗 ?”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 3 片雪花片加上游 戏中赢得的 3 片雪花片才是 6 片雪花片。在 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 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 观点或解 释自己的推理 过程。 )(5) 幼儿作出推理后,教 师呈现磁性黑板, 请手上有 6 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在
18、集体面前描述自己在游 戏中的输赢过 程,请没有推理出 结果或推理出 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 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 变化过程。(说明:教 师在这个环节中可先向幼儿 A 提问: “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 ?”然后 让幼儿 A 在磁性黑板上正确 摆放出磁 铁块加以表征。随后,幼儿 A 每描述自己 赢了一次,就让没有推理出 结果或推理出 错的幼儿 B 在 3 块磁铁块的后面加上 1 块磁铁块 。 这个摆放过程既是 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 过程,可让全体幼儿直 观地看到由磁 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变化过程。教 师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幼儿 对雪花片 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
19、结果的差异,以了解幼儿在 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思 维水平。 )三、第二 轮游戏,体验 6 片雪花片的 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1.尝试游戏,体验 6 片雪花片的 变化过程。(1) 调整规则:游戏玩法不变,每人改 为拿 6 片雪花片游 戏,共玩 3 次,每次 输的人给赢的人 2 片雪花片。(2) 请幼儿游 戏一次。游 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 ?你输 了吗 ?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1) 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2) 请大家一起来 尝试推理。提问:大家来猜猜, 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 6 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
20、没有了呢 ?如果是因为他们输了,那么他 们每人输了几次 ?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 给出两种答案,即 “输了 3 次”和“输了 6 次”。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 “ 2+2+2=6来作”答,即每次都 输掉2 片雪花片, 输了 3 次 2 片,就 输完了 6 片 ;有幼儿则可能忘记了游戏规则,会说因为输了 6 片雪花片,所以 输了 6 次。 )(3) 请输完了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过程。戏中的输赢过 程,请没有推理出 结果或推理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幼儿(说明:教 师可请没有推理出 结果或
21、推理出 错的幼儿 A 上来,根据 输完 6 片雪花片的B 的描述,来 摆放磁铁块 。教 师可先向幼儿B 提问: “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并 幼儿 B 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 6 块磁 加以表征 ;幼儿 B 每描述自己 输了一次,幼儿 A 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 2 块 磁 个 摆 放 程既是 验证 的 过 程,又是操作的 程,可 幼儿直 观 地看到由磁 铁块 所表征的雪花片的 化 过 程。 )(4) 请 手上有12 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 的雪花片 变为12片的 程。提 :大家来猜猜, 这 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 成12片的呢?如果是因 为 他们赢 了,那么他 们 每
22、人 赢 了几次 ? 什么 ?(说 明: 对 于 个 问题 ,幼儿也可能会 给 出两种答案,即 “ 了 3 次”和 “ 了 6 次 ”,出现这 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 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 6 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 赢了会得到 2 片,而后者只 记 得每次 赢 了会得到 2 片雪花片,忘 记 了每人原先手上有 6 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 戏规则记 成了每 一次得到 1 片。当教 追 幼儿 为 什么有 这样 的答案 ,有幼儿可能会用 “6+6=12”来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 6 片雪花片加上 得的 6 片雪花片就是 12 片雪花片,所以 了 6 次。有幼儿 可能会用 “6+2+2+2=12”来作
23、答,他的解 是,因 除了原先有的6 片雪花片,后来每赢一次得到 2 片,一共 了 3 次,得到 6片。在 这 个 环节 中,教 师 要尽可能 让 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 点或解 释 自己的推理 程。 )(5) 请 手上有 12 片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推理出 错 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 化 程。戏中的 输赢过 程, 请没有推理出 结果或摆放磁 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说 明:教 的具体引 导 方法同前。教 师 在 个 环节 中要关注幼儿 雪花片 变 化 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 结 果的差异,重点引 导 幼儿思考游 前的雪花片数量、游 戏输赢规则 、游 后的雪花片数量 三方
24、面的关系。 )(6) 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 选择 开展以下 环节 的活动 。提 : 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 ?他到底有几片 ? 什么只剩下了 这 几片 ?你在游 戏 中的 输赢 情况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 铁块摆 放出你的雪花片 输赢过 程?如果两个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数量是一 的,他 们 的 程也会是一 样 的 ?(说 明:以上 问题 是 个 别 幼儿的,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性地开展 该环节活 ,目的是引 导他 们尝试 回 或推 自己雪花片的 输赢过 程,并用 言加以表述,同 用磁铁块 加以表征。最后一个 问题 意在引 导 幼儿基于 摆 放磁铁块 的 程, 尝试 思考和理解 “ 的不同 顺 序”与 “相同答案 ”之 的关系。 )延伸活动 :提问:你们觉得用 2 片雪花片 换一张粘纸或用 3 片雪花片 换一张粘纸,哪种方法能 换到更多雪花片 ?如果 2 片雪花片可以 换取一张粘纸,那你手里的雪花片可以 换到几张粘纸 ?(说明:游 戏结束后,教 师抛出这个问题 ,不是急于要求幼儿给出正确答案,而是旨在再次 给予幼儿 尝试推理的机会,鼓励幼儿直接用自己手里的雪花片探索、 摆放。幼儿如能摆放出正确答案,可 让幼儿用 赢得的雪花片 换取粘纸等小奖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