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解质因数 _六年级数学教案 _模板教学目标(一 )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二 )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三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二 )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准备1请说出1 12 这些数中的质数和合数。(投影片 )学生口答后,投影出示答案:2, 3, 5, 7, 11 是质数;4, 6, 8, 9, 10,12 是合数。2说一说质数与合数的区别?3请想一想,第1 题答案中的两组数,哪一组数能分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哪一组不能?为什么?学生口答后,老师指
2、出:像这样的数,即合数,因为它们除了1 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都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这节课就来研究要求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二 )学习新课1质因数的意义,分别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1) 板书例 3 6, 28 和 60 可以写成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教师板书出6,学生口答后,老师再用塔式分解式写出2, 3,圈上。教师:用算式如何表示,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6=23。教师板书出28,学生口答后,老师按塔式分解式写出:4, 7, 7 是质数,圈上。问:为什么没圈? (4 不是质数,继续分解。)板书; 2, 2,圈上。请用算式表示。板书;28=227。教师:请
3、用上面的方法把60 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老师巡视中请一位同学板书出塔式分解式和算式。(如下 )4 老师(2) 教师:请观察, (指塔式分解式和算式 )每个合数都写成什么形式? (每个合数都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教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这些质数都是原来合数的因数。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质因数。请说一说上面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质因数。针对学生口答, 老师说明:讲质因数时, 要说出这个质数是哪个合数的质因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质因数。教师: (指上
4、面的式子)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的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3) 口答练习: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把 24, 36 分解质因数。2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教师: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介绍步骤:第一步,用能整除6 的质数 2 去除,商3;第二步, 3 是质数;第三步,把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教师:试用短除式分解28。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教师:第一步做什么?14 是最后结果吗?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教师:请观察上面两个短除式中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是什么数?(质数。 )(2) 请一位同学板书把投
5、影片 )。60 分解质因数。其余同学在本上试把18 和 42分解质因数(两位同学写教师:请观察短除式,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步除的方法与第一步相同,也就是说那一步除得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去除,除到最后商为质数为止。用学生投影片订正把18 和 42 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3) 谁能说一说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吗?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并作简要板书:第一步: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 )去除;第二步:看上一步除得的商,如果商是合数, 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 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第三步: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形
6、式。(三 )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投影片 )18 的质因数有 (); 5 和 7 是()的质因数。分解质因数。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并找出错误原因。(学生用反馈牌)2 和 5 是质因数;一个合数的约数,就是它的(质因)数;()24 分解质因数: 24=12223;()8 分解质因数: 8=222;()30 分解质因数: 30=56;()21 分解质因数: 37=21。()3用短除式把 34,54, 72 分解质因数。(四 )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1质因数,分解质因数。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2作业:课本 P63 练习十三:7, 8,9。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约数的
7、方法和质数,合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归纳分解步骤这几步进行, 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关键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共分为三层, 写塔式分解式对合数进行分解;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第二部分学习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分为三层。 掌握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巩固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归纳用短除法分解
8、质因数的步骤。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本单元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通过熟悉的事例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会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和刚刚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素材,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对已经学过的三类统计图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目的,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
9、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统计表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2 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 99 页例2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
10、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扇形统计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 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
11、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 有时用条形统计图, 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 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 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8 页例 2 第( 1)组数据。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07 2011 年校园内
12、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仔细观察, 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 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
13、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 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2.学习教材第98 页例 2 第( 2)( 3)组数据。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交流反馈:第( 2)张表格:可
14、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第( 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小结内容可以包括: 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
15、理的?【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 99 页 “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 在林业科学里, 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引导比较:用扇
16、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 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 1957 2014 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 使它能够反映 2014 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14 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3.教材第 103 页第 7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设计意图】 利用练习让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多样化选取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中,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对三种
17、统计图产生整体的认识。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2.课外作业:教材第104 页第 8 题。进一步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二)一、复习引新1 、复习旧知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 、引入新课出示一组事先收集的在报刊、杂志、 网络等出现的扇形统计图,说明: 这些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1 、出示P76 的扇形统计图。提问:( 1 )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2 )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
18、 3 )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揭示扇形统计图的含义, 并强调扇形统计图中的圆表示的是总数量, 圆中的各个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说明:我国国土总面积有960 万平方千米,可以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后, 可启发学生把算出的各类地形面积相加, 看结果是否等于 960 万平方千米,以达到检验的目的。2 、小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3 、做 “练一练 ”第 1 题。提问: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 这个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计算书上的前2 个问题。指名口答结果。最后提问回答。 4 、做 “练一练 ”第 2 题。提问:
19、观察统计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在班级里交流。三、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十五第1 题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2 、练习十五第2 题组织学生交流。3 、练习十五第3 题可利用中国地图先让学生说说我国这几个海域的大体位置, 再让学生对照统计图说说体会。算出各海域的面积后,也可让学生通过求和以达到检验的目的。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 107 页,例题及 “做一做 ”。教学目的: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
20、投影。学生准备: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投影出示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呢?2. 数据收集和整理: 请一名学生做主持人, 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 (教师利用 word ,直接生成条形统计图)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3、生成扇形统计图(教师利用word,直接由条形统计图
21、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6、做一做:(投影出示)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订正。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1、练习二十五第 1 题:自主看图, 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 与李明同学的进行对照。 先在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2、练习二十五第 2
22、 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 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 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 激发学生对父母、 对家庭的爱。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1、请同学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2、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题二:多位数的写法发表时间 :2004-6-19课题二:多位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 页例 2、例 3、练习九的第 5 11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千亿以内的数 .2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
23、用 “亿 ”作单位的数。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 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教学过程:一、教学亿级数的写法1复习。( 1)指名说出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数位顺序表,教师板书出来。( 2)教师在数位顺序表的左边写出三个数(如下图)。千 百 十亿 千 百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三 万四 十万八千七 千 零 三万 零 二十先让学生独立写, 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每写出一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数含有几级,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是怎样写的。当写到“七千零三万零二十
24、 ”时,提问:“这个数百万位、十万位、千位、百位和个位为什么要写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万级以内数的写法法则:2教学例 2。( 1)引出课题教师:万级的数我们会写了,如果把这几个数改成亿级的数该怎样写呢?(写上面几个数的下面板书出例2 的数,如下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万 千 百十 个亿 亿 亿万万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三万写作:3 0 00 0四 十 万 八 千 写 作 :4 0 8 00 0七 千 零 三 万 零 二 十 写作:700 3 0 020三亿四十亿八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 2)教学例 2。引导学生写 “三亿
25、 ”,提问:“这个数是几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其余两级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板书写出这个数。引导学生写第二、三个数,每写一个数,提问:“这个数是几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再写哪一级?怎样写?最后写哪一级?”比较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的写法的异同点。提问:“亿级的数与万级数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点?”(亿级的数有三级,要先写亿级, 再写万级, 最后写个级; 用一句话说就是一级一级地往下写。万级的数只有两级,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亿级的数字与万级的数在写法上有什么夏天同点?”(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26、提问:“亿级的数,要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最后写哪一级?用一句话怎么说? ”“有的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教师板书出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4介绍三位分节的写法。教师:多位数的写法,我们是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一级,来写数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按照国际习惯,从个位起, 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 123 456 000 。看课本第 38 页最下面的底注。对于这种写法,大家知道写出的数是多少就行了,不要求一定按三位分节来写。5练习( 1
27、)做例2 后面 “做一做 ”中的第1 题。先对照数位顺序表,写出一上数亿的数,提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多少?是几位数?这个数的末尾有几个0? ”然后,让学生不看数位表,回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亿, 这个数是几位数?整亿的数的末尾要写几个零?”“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这个数是几位位数?”( 2)做练习九的第5 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亿位,这个数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这个数是几位数? ”( 3)做例 2 后面 “做一做 ”中的第 2 题。写数前,提醒学生想一想亿位是右起第几位, 要先写哪一级。 写完后, 让学生读一读, 看和原来要求写的数是不是一致。二、教学
28、把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复位。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 ”作单位的数。2000010000053050000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明确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找到万位,把万后面的4 个 0 去掉,写上一个 “万”字。2教学例 3。教师:把一个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我们已会了,那么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你们会吗?教师在上面3 个整万的数的末尾添4 个 0 变成例 3,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写完后让学生训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引导学生结出一般的方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要先找到亿位,然后把亿后面的8 个 0去掉,写上
29、一个 “亿 ”字。3完成 “做一做 ”。让学生按照总结出的一般方法,把题目中的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九的第611 题。1做第 6 题。写完每小题中的三个数,让学生说一说个级、 万级、亿级的数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着重说训关于零的写法。2做第 7 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在算盘上拨出题目中的各数,说一说各是几位数,再写出来。3独立做第 8、9 题,集体订正。4做第 10 题。同桌同学先互相读,然后再指名读,说一说是怎样读的。5做第 11 题。教师念数时,要念得慢一些。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换着读一读,看是否写对了,然后集体订正。6做第 12* 、1
30、3* 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这两道题。这是两道根据条件写数的题,是读、写法则的综合运用。做题前,教师可稍加提示:想一想0 写在什么位上要读出来,写在什么位上不要读出来。然后让学生试做。悠扬教案网教学目标1明确自然数和整数的意义;2理解数的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意义;3掌握能被2, 3,5 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数的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整除概念出示以下算式:420.8 0.41330573184上面这些题都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 )(板书,用集合圈把算式圈起来。)直接口答结果:13 和 73 能不能得
31、出有限小数?为什么?(除不尽 )(把 13 73两个算式移到除不尽的圈里)另外几个算式都能除尽吗?(能除尽 )(板书:除尽 )在能除尽的算式里,哪些是整除式?(4 2 30 5)(板书:整除。并把42, 305 两个算式放在整除圈里。)谁来说说什么叫“整除 ”?(指名叙述整除的概念。)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凡是整除的算式一定能够除尽,但是除尽的算式不一定能整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一 )(二 )复习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在讲数的整除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板书:0。 0 是什么数?上面的整除算式中,谁能被谁整除?(30 能被 5 整除, 4 能被30 能被 5 整除,我们就说
32、30 是 5 的倍数, 5 是 30 的约数。谁来把约数、倍数的概念概括一下?(板书:约数、倍数)2 整除。)判断老师这样说对吗?为什么?数 a 能被数 b 整除, a 叫倍数, b 叫约数。(指名说,并说明为什么不对。)请你想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多少?最小是几?最大呢?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是无限的?最小是几?最大是几?你会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吗?口答: (幻灯出示 )(1)16 的约数有哪些? ()(2)1 30 各数中, 2 的倍数有 (),能被3 整除的数有 (),有约数5 的数为()。你们说说,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是不是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叫偶数?(板书:偶数 )
33、相反,不能被2 整除的数叫奇数? (板书:奇数 )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呢?能被 5 整除的数的特征呢?现在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幻灯出示 )(1) 请用数字 4, 7,0, 5, 1 写出一个能被 2 整除的最大三位数。 (学生在反馈小黑板上写出754。 )754 最少减去几就能被 3 整除?为什么?(2) 能同时被 3, 5 整除的最小偶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3) 在下列各数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这些数能同时被2, 3, 5整除。2490(学生在反馈小黑板上写出数。 )我们掌握了数的整除特征, 就能很快判断出一个数能被哪几个数整除,也就找出了这个数的约数。我们
34、做一次找约数的竞赛,找出下面各数的约数。(幻灯出示 )37 的约数有 ();29 的约数有 ();17 的约数有 ();2 的约数有 ();1 的约数有 ();4 的约数有 ();18 的约数有 ();33 的约数有 ();6 的约数有 ()。根据约数个数的情况,可以把这几个数分成几类?(板书 )只有 2 个约数,也就是除了1 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什么?什么叫合数? 1 是质数还是合数?找一找,你们手里的数字卡片有质数吗?举起来。有合数吗?举起来。谁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举起来。(三 )练习1判断题。 (对的画 “”,错的画 “”)(1)一个合数至少有三个约数。()(2)一
35、个质数与2的和一定是奇数。()(3)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2选择题。(1)下面三个数中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是。A 43B 9C 51(2)下面三个数中是偶数而不是质数的数是。A 14B 47C 2(3)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是。A 6B 8C 4看来我们做上面题时,要想正确迅速地选择答案,不但20 以内的质数要熟,而且百以内的质数表也要熟。百以内的质数有多少个?(学生起立,边拍手边背百以内质数的顺口溜。)二,三,五,七,一十一;一三,一九,一十七;二三,二九,三十七;三一,四一,四十七;四三,五三,五十九;六一,七一,六十七;七三,八三,八十九;再加七九,九十七;25 个质数不能
36、少;百以内质数心中记。(四 )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数的整除的一部分知识, 并用网络图表示出来了。 谁能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说说?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请打开书。1做书上的练习。2补充题。判断: (对的画 “”,错的画 “”。)(1) 奇数都是质数。()(2)偶数都是合数。()(3)一个数的约数总比这个数的倍数小。()(4)15 12 的积一定能同时被 2, 3, 5 整除。()(5)两个不同的奇数的和是合数。()(6)10 以内质数和是 1 2 3 十 5 7 9=27。()(7)一个除法算式只要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就叫整除。()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根据整除这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精心设计的。边复习边板书, 边复习知识点边练习,最后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第一步:通过 6 道除法式题,用集合圈逐层分类,复习了整除的概念, 明确了整除和除尽的关系,以及约数、倍数的概念。第二步: 复习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 明确我们现在研究数的整除是在自然数范围研究的。自然数按能否被 2 整除而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分,分为质数、合数和1。第三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综合练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