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浅谈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三方教育都不能缺失。若有一方缺失,教育必不完整。教育不完整,人就有缺陷。统观教育现实,我们发现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社会教育、同样的学校教育的前提条件下,学生却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行为及思想,显然家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严重滞后 我们经过长时间从事基础教育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是严重缺失的,许
2、多父母由于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的培训,在很认真地犯着家庭教育的错误,教育他们的孩子刻苦地往错误的道路上前行,这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出,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文化之主流,重要的是其育人的要素富含了人性的光环,富含了人的整体素养的提高,富含了社会的利益,富含了均衡发展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表达了家庭和父母的诉求,维护了教育的基本要义,体现了教育哲学的理性和社会文化的深刻性。正因此,我们极不赞成家庭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不赞成家长成为学校的“辅导教师” ,而应有其自身的定位、原理与角色。 2学校教育过于自信 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巨大教育差距,
3、毫无疑问不仅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宏观上的策略思考,也应是每所学校微观上的现实的积极应对。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中提醒我们“那些世界上过着最优越生活的人们,有没有人从那些最困难的人们身上学到东西?”我们不禁要由此及彼地问一下“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从家庭教育中学到了什么?”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根据一项英国的研究显示,小孩子在凝望着天空时,比较能够集中注意力。凝望天空对成年人的思考也是有帮助的,因为这样可通过阻绝视觉上的分心或其它人的反应,而使我们注意力更集中,但是大部分民族的大人们不喜欢他们的小孩这么做,他们认为这样表示小孩子没有兴趣或不尊敬他们的说法。英国的心
4、理学家 DohertySneddon 博士在心理学家 (ThePsychologist)期刊上撰文称,针对上小学年龄的小孩做研究,结果显示小孩子凝望天空有助于他们注意力集中。不过凝望天空的作用并非都一样,8 岁的小孩为了解决语言或算数上的问题会凝望天空,而 5 岁的小孩当遇到语言问题才会凝望天空。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境界、教育持续时间的不同,决定了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庞大的教育智囊,甚至在今天功利的应试教育中,保留一线希望,让孩子找回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学校教育必须将家长真正引进学校管理之中来,吸纳民间教育智慧,让教育在对话中发展,在碰撞中提升,在改革中前行。 3家
5、校合作浮于表面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结合” ,虽然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完善、发展不同步、合作不协调等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学校的发展。每年美国大学新生报到时,都会看到许多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而且家长只要有时间还会在学校停留几天。难道是家长不放心,护子心切吗?其实不然,在一个子女未来要生活四年之地,家长有责任对其生活、学习环境加以了解。在中国,父母送子女上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话题,反映出很多问题,但有一个问题最值得探讨,那就是校方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有报道说,有的学校为了表扬学生自
6、己到校,给予 100 元人民币的奖励。在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中国教育体制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被隔离到子女教育的责任之外。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关心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教育者具有非凡的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我们采取的一般的合作方式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等,都流于形式,缺乏高位均衡,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够。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理 1明确家庭教育的个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特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必然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
7、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因此,教育的成果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成为互补过程。家庭教育首先要做的,是要告诉孩子怎样适应未来的社会,而适应未来的社会是需要人性的提升和智慧的把握的。考试分数所设定的目标只能是检验知识的一个手段,并不能代表对未来的适应,要让孩子具备生存的能力,具备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构想的能力,让孩子在寻找理性目标中产生文化的意识和精神的浩瀚。学校没有做到的,但又是孩子今后生存需要的,这就要求家庭必须补上。家长必须明白,孩子的未来不只需要知识,更需要文化,知识让人广博,文化才能对接社会。学校可以浮躁,可以机械地教
8、育,可以一切为分数,而家庭要对孩子适应未来的社会做人做事负责,因此必须抵制这种诱惑,倡导文化育人的理念,在德行、礼仪、智慧、学问育人“四要素”面前保持敬畏。学校在分数面前可以不回答凭什么理念办学、社会最深层次需要什么人才的哲学命题,而家庭必须要把握好这种功利性的分数诱惑和文化育人的关系,拒绝浮躁,思考孩子未来的幸福,形成家庭文化的战略视野。 2明确家长角色的新意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学校、学生、家长这三角关系并不平衡,家长的作用往往最被忽视。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向学生家长展开欢迎的臂膀,让他们多多参与学校的教育,让他们多到学校看看,这难道不会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了吗?人们不应忘记,在人的一生中,对孩子影
9、响最大的不是名人,不是学校,而是他们的父母。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只能是不平衡的教育。 “尽管很感动,我还是没有忘记我印象中家长会上的法定程序征求一下老师对孩子的意见,这似乎应该是家长会的惯例。我找到弗丝老师,问她,我的儿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说,他要是有什么问题,我可能早就通知你了,不会等到现在。可能是想起我与她见面时经常问她我的儿子有什么问题这样的话,弗丝老师笑着问我:你们中国人总是在研究孩子的问题吗?我说,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名言叫未雨绸缪,还有一句名言叫防微杜渐,还有一句叫弗丝女士微笑着打断我说,让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和他们的潜能吧,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自信,
10、充满光明,充满欢乐,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 ” 3明确家校合作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给了我们许多思考的空间,如何来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来共同提高对孩子教育的效率?学校老师和家长经常地沟通和联系是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关键,以前我们常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或者成绩不理想,老师和家长才会联系、沟通,否则一般不联系,而现在我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保持联络,了解和反应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一些表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的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儿童个性中的精神财富,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好奇心、探求精神、思维的敏捷性之类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与儿童在 2 到 7 岁时所处的环境如何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