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感动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8861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感动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感动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感动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浅谈感动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摘要】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如何完成语文教学的感动教育,使生情感与认知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至状态,师的讲授能力达到物我两忘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感动;体现;教学中 语文课标为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师需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而生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建构。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如何完成语文教学的感动教育,使生情感与认知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至状态,师的讲授能力达到物我两忘的最佳境

2、界,下面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对教材略作修改进行感动式教学 教材重点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表现全文内容的。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一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那个情境,作者用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则可以从整体上,从内在的相互联系上去理解的。而在前面两个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教学效果或者无法激起生对文本的切身体验的时候,对课文内容略做修改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教学丑小鸭中一段话:“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师:请闭上眼睛用悲戚的声音把文字略作修改地朗

3、读:“我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我,谁都欺负我。哥哥姐姐咬我,公鸡啄我,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我。我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一个简单的把第三人称改第一人称的朗读,让大家犹如自身体验到此状况,发言相当踊跃,对此文字的理解也相当深入,体验到了丑小鸭当时的情况。课文最后一小节丑小鸭看到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让生尝试着用第一人称“我”来朗读课文,效果也相当好,评析:这两段文字的朗读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又把丑小鸭心态的对比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此修改,给生生的体验而感动是非常不一般的。 2.运用双向互动,在感动中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师和文本的感动因素,在师生、生生的双向

4、互动中产生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并学习。如: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产生对壮阔美的感动;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感动;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产生对平静美的感动;在读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产生对英雄的感动;在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产生对故友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产生对慈母的感动;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感动。评析:师运用双向互动,让生在感动中学习。 3.在生活化的课堂中进行感动式教学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生活化的课堂,致力营造一种“生

5、活场、生活秀” ,将生生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生活经验有机融为一体,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课堂更加精彩。如:教学词组“循环”时,师创设情境:一年有哪几个季节?生:春、夏、秋、冬;师:再说一遍;生:春、夏、秋、冬;师:接着又是春、夏、秋、冬;师:继续往后说;生越说越少,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满面疑惑停下来;师:怎么停下来?生:说不完;师:哦,说不完,为什么?能不能找找规律?生 1:春、夏、秋、冬的出现是有规律的,顺序不变;生 2:出现的过程是永远不停止的,生 3:春夏秋冬重复出现,生边回答师边适时引导并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从而归纳得出:像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 评析:师并没有把“循环”一词的含义直接告诉生,而是用生活经验去理解获得,正是新课标所提倡“学习具有意义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