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创新教学方法 追求高效课堂浅论创新教学方法 追求高效课堂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 “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
2、但作为教学开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式,应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创新的问题。其目标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该做什么?其次,观察情境,形成问题猜想。要让学生针对教师或本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操作等,通过类比、实验、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的问题,或者引入探索猜想。再次,调动发散思维,研究问题。如今的初中数学题目大都是比较灵活的,有着多种解题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发散思维能力,深入研究问题,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发散性地解决问题。最后,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一个问题的
3、提出和解决,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开始;学生从问题中得出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平时积累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以单一思维方式解决多个不同问题。 二、 “交流互动型”教学方法 单元、综合复习、习题课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可采用这种模式,即“呈现问题引导回忆课堂辩论归纳总结灵活应用” 。此模式以教学内容为媒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我在讲“整的加减中的同类项”时就较好地实施了这一模式,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在上课时先拿出几小袋硬币,要同学们数一下各有多少钱,结果出现: 学生 1 把硬币一个一个
4、从口袋中拿出来,边拿边加数:5 角,1.5元,2 元(三分钟后报出共 8.3 元。) 学生 2 把 1 角的硬币 10 个、10 个地拿出来,把 5 角的 2 个、2个地拿出来(二分钟后报出共 8.3 元) 学生 3 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 1 元的,一堆全是 5 角的,一堆全是 1 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后报出共 8.3 元。 老师设问,哪一位同学数得最快,并且不容易弄错?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说:“学生 3 既快又准,因为采用了分类计数。 ”至此,教师点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 ” 三、 “辨析应用型”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可采用这种方式:问题实例分组研究探索分析归纳结论。但须注意,实例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打折销售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由电脑显示服装店海报,教师提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