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和谐校园构建论和谐校园构建摘要: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是构建科学发展、和谐校园的核心基础。深刻认识大学生品德现状与困境的一系列问题,探索提高大学生个人品德的途径,是增强和改善高枝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前提,是构建科学发展、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个人品德;科学发展;和谐校园 人的品德在我国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更切实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人才。因此,*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强调加强“个人品德建设” 。但高校德育的“无力感” 、 “低效性”作为现代德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已成
2、为共识。因此,深刻认识大学生品德现状与困境的一系列问题,掌握新时期大学生品德发展与培育对于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是增强和改善高校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1 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开放的大环境形成,我国大学生的品德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也表现出一定特点:第一,主体性增强;第二,大学生主流认同社会主义道德观;第三,多种道德观并存;第四,大学生品德受环境影响强化;第五,大学生品德不稳定。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突破了学校德育的时空
3、界限,创新了德育的模式,拓展了德育的手段,但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尤为突出。面对日益膨胀和快速传播的信息,大学生很难有效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面对自由度和灵活性显着增强的思维空间和行为空间,大学生也难以控制自己的道德行为。于是在广大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以下问题: 第一,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品德认知是正确的,但与社会道德要求存在一定的疏离的倾向。 第二,大学生品德情感体验基本上是健康的,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俗化倾向。 第三,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自律意识较差,品德意志薄弱,违规行为比较频繁。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从深层次上揭示其性质,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大学生品德问题产生的
4、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从高校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其一,重理论而轻实践;其二,重课堂而轻环境;其三,重成绩轻品德;其四,重制度轻人文等。 2 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途径 2.1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的品德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能从环境中习得更丰富的知识。因此高校应努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具体内容建设“平安校园” ,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提升生命文化和价值研究;建设“书香校园” ,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提升成长文化的研究;建设“绿色校园” ,提升生态文化的研究;建设“数字校园”
5、 ,提升媒体文化的研究;建设“文明校园” ,提升行为文化的研究;建设“人文校园” ,提升和谐文化的研究;最后,还要加强校园的人文建设,提升校园的和谐文化,真正建设好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品德。2.2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高校人际关系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同学、教师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第一,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和谐;第二,教师和同学的关系和谐;第三,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和谐;第四,领导和教师的关系和谐。 2.3 构建和谐的教育支撑体系 第一,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校园公德教育;校园互联网文明教育;校园手机短信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个人品德认识; 第二,建设高尚的校园文化(校园硬件文化建设和校园软件文化建设),升华大学生个人品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