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大纲”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关键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两年来我校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具体做法如下。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
2、带着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 ) 运用导语,激发兴趣。导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课前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让大家听两个令人发笑的故事,然后请你给大家讲讲你听到的,好不好?”听完后,大家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抢着讲故事。有的同学讲得完整,有的讲得有疏漏的地方。于是教师趁势说:“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看看这两个故事怎么讲的。还要想想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第 1页理。”这样在轻松愉快中呈现了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现形式,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从课题上你能看懂什
3、么?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写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朗读这篇课文。这导语通过引疑设问,激发情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如教学海底世界 ,这篇课文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就借助录音、录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种新奇的境界,伴随着悦耳的朗读,展现海面、海底的景物,加上配乐解说录像,学生随着镜头欣赏瑰丽无比的海水,海底丰富的物产,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从而为伟大祖国的美丽、富饶而感到自豪。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索,为进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学生积累了
4、一些感性认识,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真实、具体、生动的形象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还有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通过投影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稀疏的篱笆,细长的小路,秀丽的田野,金黄的油菜花,儿童捕蝶嬉戏。再加上配乐朗诵。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激发了情趣,从而体会到诗人当第 2页时那喜悦的心情。二、教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还要学会参与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用。”这说明掌握方法的重要, 只有掌握了方法, 才能形成主动参与的能力。(一)自读的方法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
5、号的感知和理解。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教给学生一些读、思、圈、画的方法,科学的自读。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生字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分层用“”, 分段用“”等。这样学生掌握了一套自读方法,就为自主学习扫清了障碍,从而由“学会”达到“会学”的目的。(二)质疑的方法“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费尔巴哈也曾说过“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 ”由疑而思, 由思而悟。 学生有了质疑的方法、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 对于中年级学
6、生来说,虽然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但对提出不懂的问题还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也是直观重要的。第 3页、在预习中质疑。如学生在预习威尼斯的小艇时,读到“那许多小艇是簇拥在一起的,不久便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街道中了。”学生问“散开了”是什么意思?“弯曲的街道”指的是什么?有的问题提得恰到好处,教师就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在讲读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课文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教学西门豹 ,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问:西门豹为什么不采用禁止给河伯娶媳妇或下令捕杀这伙人的办法,而要一一惩治他们呢?通过讨论点拨,
7、学生明白了西门豹的目的是既要惩治这伙人,又要教育老百姓,让河伯娶媳妇真相大白,进而破出迷信。同时,还有针对课题质疑,讲读课文中质疑等,只有掌握质疑的方法,才能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掌握了主动参与的方法,还要具备参与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 就能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堂课教师将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他们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自主学习前,提出明确的要求,鼓励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然后师第 4页生共同梳理问题,浅显的问题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
8、难以回答的问题,由老师解释,其余的作为学习课文的目标。如学习寓言二则,教师先出示自学要求:运用字典学生字词。朗读正确流利。运用工具书,结合查阅的资料,对照书下的注释理解寓言内容。有不懂的问题作标记。然后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独立学习,边读边思边批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进行合作学习,形式可以不同,但每个小组完成的任务是统一的。如学习古诗二首时,每个小组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有的运用朗读,有的
9、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内容,有的改写成白话文,还有的画成图画。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理解了诗的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又如在教学夏夜荷花第三段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荷花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每个组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全班汇报时,有通过抓重点词“满池满塘 ”,“方圆一片”,感受荷花不第 5页孤傲;有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盆花作比较,谈荷花不娇贵;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荷花的毫无私心。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十分钟,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学生积极投入,相互学习,提高了参与学习的能力。总之,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爱学;善于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学;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会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