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 相互促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 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 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发展他们的智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本文试就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谈一些粗浅认识。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 思维
2、就有了动力, 便能做到执着追求, 大胆探索,积极思维。在语文教学时,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 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 以便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形成两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 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 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例如教学白杨一课,开始出示投影片,伴以老师巧设的导语; 一位旅客带着他的两个孩子正坐在行驶于茫茫大戈壁的列车上, 他望着每隔几秒种就从窗口飞快地闪过的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出神,这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什么?这里面含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 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去读书, 这
3、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语文教学, 必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二、揣摩句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 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内容和中心。 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 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 他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教学这一句时可通过比较, 讨论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 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 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着美妙幸福的幻想, 但结局却是悲惨的。 这
4、就告诉我们, 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 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 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三、练习造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因此,在造句训练时,必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造句中的发散思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句子成份。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对小学生讲述句子万分, 但要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不同的位置上,造出不同意思的句子,实际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了不同成份。例如用顽强不屈造句。 作主语:顽强不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作谓语:方志敏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 作定语:先烈们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是句子内容。例如教学养花一文,让学生用关切造句,可以用感情上的关怀这一意思来造句,如: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关切着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可以用态度上的亲切这一意思来造句,如:老师关切地问我:你的身体好些吗?三是句子形式。句子形式从语气方面考虑,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从感性色彩方面考虑可以分为褒义和贬义。例如;用骄傲造句就可造出不同感性色彩, 不同结构的句子。总之,我们在句子教学时, 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