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大荒的秋天第一课时一、教学准备:老师:北大荒的相关图片、秋日私语配乐、多媒体。学生:朗读课文、查字典理解难解的词语、 上网和课外书上搜集北大荒的相关资料。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初步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 富饶地地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三、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 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四、板书设计:天空景色优美小河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物产丰富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诗人眼中,秋天是
2、一首诗;在画家眼中,秋天更是一幅画;而在农民眼中, 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 它不仅有迷人的景色, 更有丰收的喜悦。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我国东北的一个名叫“北大荒”地方。 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网站2、请学生介绍北大荒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师问:北大荒过去是什么样子呢?如今又有什么变化呢?(学生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 家长还帮孩子用纸打印出来, 上课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能给孩子好好呈现, 我想明天的课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走上讲台, 要不就会挫伤孩子搜集资料的兴趣)3、板书: 5、北大荒。(点拨荒字的书写:看老师写荒,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有个草字头,“亡”表示什么也没有,能给荒组个词吗?(这个地方师
3、傅交待过要板书,结果时间仓促,紧张得忘掉了,非常后悔,导致最后的第一课时, 居然没有留够给孩子的写字时间, 本来的范写也没及时示范)二、初步感知。1、师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吧!生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读正确,读通顺。思考: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大荒的秋天。师生交流: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这个地方学生完成的很快,也能及时找出课文中心句)2、扫除生字词障碍:锦()缎明镜()铃岭荒茫哗啦啦乐呵呵 沉甸甸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五彩斑斓(这里课后陈特指出:我的提问指向性不明,我的提问是: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呈现的三组字有什么特点 ?”孩子
4、们站起来有的提到读音, 有的提到字形,我的无效设问, 导致孩子们的回答有的都达不到重点, 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 他提到我可以提示孩子第一行抓住读音和字形, 第二行是构词方式, 第三行的让孩子说出这些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孩子们在三上是不容易答出的)3、指导读句子: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师点拨:转是多音字师问:句子中的银灰、橘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转的读音和银灰、橘黄、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理解和举例,孩子们基本完成很好, 但是在后面的写话中, 我想提前让孩子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5、去描绘他看到的天空, 可是我没有和孩子讲构词方式, 橘黄、银灰都是前面是是事物后面是颜色, 如果告诉孩子了, 孩子可能能够联想到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也不会在后面理解天空时卡壳了)4、指名分自然段读,理清课文,把握脉络。师问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北大荒景色优美的?师点拨:景美:天空一碧如洗小河 清澈见底原野 热闹非凡物产丰富:“大豆摇铃千里金”(这个地方景色优美的地方是孩子们能快速找到的地方,但是在物产丰富,我没有仔细分析学生情况, 刚刚三上的孩子是无法说出这四个字的,后来听课的张老师也提到, 可以给孩子, 但是带着孩子理解, 去看看丰收时的农作物在一起时,学生就应该可以理解了。)5、指导书写、学生描
6、红:“灰”字先写两点,再写撇“燃”、“烧”火字作偏旁点变提(这里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没有留够时间, 我把过多的时间都浪费在无效设问上了)二、品味天空的美。1、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秋天的北大荒天空很美, (出示图画)瞧,这就是那美丽的天空。 那它究竟美哪里呢?请你自读第二自然段, 用笔圈画出你认为美的地方。2、合作探究天空之美。 “天空”出示: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师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师点拨:“一碧如洗”蓝天仿佛被冲洗过一样,非常亮丽。“只有在傍晚”说明了其他时间的天空都是很纯净、透亮的。(在这里,我问孩子天空的特点,孩子说到一碧如洗,张老师建议我或许
7、可以先出示天空图片, 让孩子们去形容, 然后引出一碧如洗, 而不是孩子直接站起来说一碧如洗的解释了,下次一定注意图片和文字的呈现先后问题)“流云”师:北大荒的天空不仅仅是一碧如洗的,它还多姿多彩。读课文,你看到的傍晚天空是怎样的?师: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生:流云(师出示流云图片)天空的颜色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细细品读,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生:“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师: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葡萄紫、梨黄、天蓝、雪白等)(这里,我预设的孩子积累的颜色词语会很多, 没想到,孩子的回答老是停留在蓝色、白色等等,下次上这课时
8、就该帮孩子们分析下构词方式, 或许可以让孩子们联想很多, 当然陈特和周主任也提到, 这些颜色是流云的颜色, 孩子们常会把它理解为天空的颜色,所以孩子没有拓展开思维) 渡:色彩真多呀!你能用学 的成 来形容它 ?(五彩斑 、五 六色等) : 你再 句 ,除了感受到色彩多,你 从中感受到什么?生:像美 的仙女在空中抖 着五彩斑 的 , 流云是五彩斑 的, 像 很美。 :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 些流云的?(打比方)把( )比作了( )。( 点 : 的 薄、光滑、色彩 。“几 ”表示很薄,能随 吹散,色彩 化也多,不停地移 )。( 里,我提到“ ” 个 , 孩子 起来 的特点,孩子 都不太了解,
9、致有点卡壳, 特提出若可以出示一 的 片, 尤其是咱 南京的云 孩子 通 比 , 我想他 理解流云的 、 色 的特点会更直 。 特和周主任都提到流云的 化快 抓住“ 眼 ”和“抖 ”,通 两个 可以 明流云 化之快, 我只一笔 “ 眼 ” 而没有抓住 “抖 ”。抖 个 有丰富的含 ,而我没有抓住。周老 提到“一道”的 ,是否可以 成“一片” 、“一 ” 等,在 里很 愧我没有 到, 不 收 真得很大, 我不再是 模仿,而是学会思考一点与众不同的 西了)。 :在作者眼中那些美 的流云像 , 那在你眼中 些流云像什么呢? (指 )生:像彩虹、彩衣、彩色的 梯3、 并指 朗 :师过渡:北大荒的天空美
10、,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的流动、 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这么美丽的景色, 谁能读好这句话。(生练读,生配乐读)时隔一年我重新教这篇文章, 内心十分忐忑不安,上过的文章依然不知所措,课堂上好几次的冷场让我很惭愧, 大家帮我分析原因了, 刚刚三上的孩子习惯于低年级轻声细语的教学, 我的无效设问, 孩子们会听不懂我到底问的是什么, 所以在读书时孩子们误以为我让他们读后面的内容, 其实我是想让他们读第二小节的后半段。这次上完课,听到大家的点评和帮助, 让我明确了,第一课时到底该做什么,到底该如何精选问题,有效提问,完成三个步骤:一、识字写字。二、正确、通顺地读课文。
11、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看似简单的内容, 我下了课比较了下, 才明白自己的效率太低了, 或许我可以在课前该思考下孩子们到底我要教给他们什么, 我要做些什么等等。 也许课上不会那么局促了。陈特提到三上的这篇文章, 是一片优美的写景的散文, 或许我可以给他们配乐朗读的机会,重要的是感受情境,而非把课文肢解开来。想到上课前一天,我有幸参加了“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系列研讨会。我第二次听到宋老师的课,依然是那样亲切,很佩服她的大胆创新精神,也非常喜欢她课前的那段独白,有自己的挣扎,自己的矛盾、自己的迷惘、自己的无奈、自己的不知所措。 很欣赏她可以在会场不安静的情况下把课上完, 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 她自始至终面带着微笑, 包括她会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急切心情都让我动容, 我期望自己可以也成为一个亲切地老师, 真正把教学当做一种事业,而不是维持生计的手段。当然也很喜欢第一节的古诗两首, 虽然大部分人说, 这两首诗给孩子们讲得太多了点,似乎她的讲解更适合中学生, 但我觉得,她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灌输一些意境和想法, 包括小学生们听不懂的人生想法, 或许时间长了, 诗歌就会在孩子的心灵扎下种子,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