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荀子行政伦理思想探析_哲学理论论文哲学理论论文论文摘要:荀子是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主要表现表现如下: 行政伦理的指导原则循“道”;行政伦理观以“礼”治国;行政伦理规范厉行节约,清正廉洁 ;忠职敬业;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平政爱民;尚贤使能,知人善任等,探析这些古典行政伦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伦理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关键词:苟子; 行政伦理; 以“礼”治国现代行政伦理观是指国家公务员和各级党政机关等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关于行政伦理之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它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在行政管理职业活动中的特殊表现,是行政人员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应遵守的行为规
2、范和道德要求。其作为行政人员一种正规的职业道德和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虽正式出现于西方,但我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其古典行政伦理思想也不泛有其精华,苟子的行政伦理思想在历史上就曾独树一帜,值得探析。苟子(约前 3l3 一前 238),名况, 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论者、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行政伦理学说,并对以往伦理思想进行了批判、总结和发挥。曾游学与齐,“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是当时学术界的领袖,韩非、李斯都是其弟子;又议兵于赵。应聘于秦,春申君曾两度用苟子为楚国兰陵令。他处于诸侯兼并、战火连绵的时代,但全国统一趋势渐成。荀子顺应了这一历
3、史潮流.为结束分裂割据状况,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制度提出一些较为合理的行政伦理观点,并在总结前人为政经验和自己的从政实践基础上,阐发了较为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一、行政伦理的指导原则循“道”苟子行政伦理思想首先体现于对“道”的认识,即对行政管理规律性的认识。在某些场合苟子虽把“道”看成是贯穿古今、始终如一的东西,带有循环论的色彩,但总体上对“道”还是进行了客观、具体的阐释,并把它奉为国家管理的指导原则。他认为“道”体现于自然界是天道,体现在社会历史领域就是人道, 君子之道。天道、人道都是有规律的,国家管理也不例外。可见他已经认识到社会历史演变是一个有意识、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国家管理也有其内在的特殊
4、规律,见“治乱非天也”, 从而加深了对国家管理的科学性循“道”的认识。因此荀子要求行政管理要遵循“道”,只能遵循它, 运用它而不能违背它,这是国家兴乱的一个重要标志。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圆。荀子还阐释了对于治国循“道”规律的不同认识,认为不同的把握 “道”会直接促成行政管理的不同效果,影响国家的兴衰存亡。他在王制篇中分析的五种不同情况就体现了这种思想。在行政管理中,能够做到推崇礼仪、加强教化、尚贤使能、养育百姓、搞好生产、积聚钱财,国家就能称王。能够作到静兵息民、充实储备、开辟田野、选拔人才、赏罚结合,国家就能称霸反之国家就会危在旦夕,必然灭亡。于是荀子极力倡导为政者遵循道义,实施礼
5、治仁政。荀子的循“道”思想虽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其说的国家也未能走出诸侯国的范围, 且对于国家的分类也不科学,但对行政管理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却不失为真知灼见,属于朴素唯物论认识,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也为以后统治者的施政治国提供了有效的行动指南和行政伦理依据。二、行政伦理观以“礼”治国“礼”原本是奴隶社会宗法制度的各种等级伦理和礼节的仪式规范。荀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对 “礼” 又作了新的发挥, 即把“礼”作为划分封建等级的标准,“礼”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又是人道的标准,“天下从之则治, 不从则乱;从之者安, 不从者危;从之者存,不从者亡。 ”可见“礼”的重要性,故要“隆礼” 。l7 世纪英国
6、着名哲学家霍布斯以“人对人像狼一样”为人性论基础构建了他的“利维坦”国家理论。相似的苟子从“人性恶”的角度构建他的行政伦理观,认为人性本恶 .只有通过礼来教化才能使人趋善.国家治理也要通过“礼”来规范和教化。从而提出了“以礼治国”的行政伦理主张。他把“礼”看作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治乱的标准。把“礼”提升到至高无上的位置。首先,荀子主张用礼来处理君臣关系。“从道不从君,从君不从父, 人之大行也。 ”道在荀子看来,臣从君不一定是忠, 要看这种君命是否合乎礼义的要求。甚至认为必要时,可对不行仁义之君杀之而夺其位。他说:“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 ,功参天地 ,泽被生民。 ”君臣道因此, 苟子反对
7、不顾国家安危,唯君命是从的愚忠,认为“从命而利谓之顺, 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忠, 逆命而不利君谓篡。 ”翻迫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荀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冒犯君主的行政伦理观点,这需要具备何等政治气魄和政治胆识, 也折射出荀子身上具有独到的可贵行政人格。其次,荀子认为为政者必须知礼,因此, 他提出用礼义作为划分社会等级的标准。并据此提出:“尚贤使能、知人善任”的行政人事任用原则。在荀子看来,不遵循礼义办事,即使是王公大夫子孙,也只能划到庶人的行列。相反,如遵循礼义行事, 即使是庶人出身的子孙,也可划到卿相大夫的行列。足可见他主张打破世袭等级框架去“尚贤使能” 。他说:“不德不贵,
8、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以做到 “尚贤使能” 、 “等位不遗”固制.又说:“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须而废”.主张对有贤德有才干的人,要破格提拔:发现无德无能之人, 应当立刻罢免。这也是当今干部人事任用制度的应有之义。他还进一步指出,君主的弊端, 不在于他不说用贤人,而在于他不去用贤人。他说:“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用贤。 ”苟子的这些行政伦理伦理观点可说是对孔子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观点的有力的批判,是对以往宗法等级制度的公然抨击. 既有利于统治阶级取有能之“仕”,又符合下层人民的心愿,也顺应了当今的民主平等原则. 对今天的干部人事任用制度更是大有裨益。再次,荀子还强调君臣都
9、要按照礼义的准则来修身养性。因为为官居上者的一言一行都是民众的表率,正如荀子所说:“主者,民之唱也;上者, 下之仪也。 ”“原清则流清, 原浊则流浊。 ”吲因此,荀子主张用礼和经来对各级官吏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以培养统治阶级者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于道德修养,荀子从“化性去伪”出发.主张对为政者实施教化.即通过外在的教育达到内心的自律。这与孔子所提倡的通过内心自觉教化的方法不同。荀子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他还继承和发挥孔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修身精神,提倡为政者要有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严于律己的务实态度。这些观点对
10、当今官德修养是大有特有借鉴之处的。三、行政伦理规范现代意义上的行政伦理规范是指社会对行政人员所提出的从思想修养到具体行政行为等全部行政管理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这一观点的相关内容在荀子行政伦理思想中也有所表述,他在总结前人为政经验的基础上, 并结合自己的从政实践,从不同侧面为创建一个合乎理性和正义的社会而提出了一些行政伦理方面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今的一些行政伦理规范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相关内容分析如下:(一)厉行节约,清正廉洁现代社会中政风不正,为政不廉, 官员奢侈腐化等*、大肆挥霍等现象层出不穷 ,屡禁不止。这些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客观存在却又难以杜绝.但为了人民的利益
11、都必须反腐倡廉。战国末期的荀子在这方面也是颇有见解的。他一再提倡节用、节流主张。他说:“务本节用则无极”,“节用裕民” ,“节用以礼” ,“节其流,开其源”等。再有 “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之贪,是愚主之极也 ”嘲。 “为人臣者, 不恤己行之不行,苟得利而已矣, 是冲渠入穴而求利也。是仁人之所羞而不为也” 。这些见解亦不失为今天的行政伦理规范应有之义,对当今行政伦理建设大有裨益。应大力倡之行之。(二)忠职敬业“忠”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职守仍然是今天所提倡的, 苟子的忠君原则是“从道而不从君”, 认为“逆命而利君谓之忠” 。这就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表
12、现出了一种大无畏的政治胆识和气魄。荀子在为臣的忠职要求论述更为明确,在制中,对宰爵, 司徒 ,治田,虞师, 乡师,工师,治市等等各种官员该干什么,各负什么责,都有清楚的论述,并且指出:“政事乱,则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罪也 ;天下不一,诸侯欲反,则天王非其人也。 ”制中苟子还一再强调“百理官人无怠慢之事。 ”回道他告诫君主早朝不能太晚,“朝太晚,非礼也。 ”网略要求为臣者敬业守职, “臣下职,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守其职 ,足其衣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仰上 ,莫得相与,孰私得?”这些精辟的见解,对当今行政伦理建设大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三)以身作
13、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是儒家一贯的倡导。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又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吾颜说孟子也说: “大大者,正己而正者也。 ”。上“其身正而天下之”翻孟子.离娄上苟子对此的论述也很精辟.他说:“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 ”;“君者,民之原也;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常言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者,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我们这个标榜理想人格力量的中华民族。领导的言行举止更显得重要。作为领导者,如在行政过程中不能切身作出表率,而一味要求下级如何、怎样,这是不可能达到行政目的的, 为当今行政伦理所大忌,应大力禁之。(四)平政爱民荀子认为当官要为人民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民之父母”,主张管理为民谋利益。在他看来. 天生民不是为了君,天立君却是为了民。他把统治者比做舟。把百姓比做水。认为水能载舟, 水亦能覆舟。即“君也, 舟也;庶人也,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故君主为政必须平政爱民,只有使人民乐意授权君主, 他的权力才能巩固。即“人服而势从之,人不服而势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 ”圜霸君对于百姓,如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那么人民则会像对待父母一样拥戴君主。同样在施政过程中,也必须安抚百姓, 才能使国家强1/2 12 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