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 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 体育 锻炼的意识、 技能和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 教学大纲, 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由 “应试教育 ”向 “素质教育 ”转变过程中,在 体育 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 体育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因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 许多 体育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 体育 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 兴趣和习惯, 有的甚至弃之不顾。 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 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 体育 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 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 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 因此,体育教师 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
3、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 体育 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 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 活动 都是体育活动 ,也不是任何一种 体育活动 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 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
4、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 体育 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 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 活动和整理 活动 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体育教师 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
5、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 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 参与锻炼的兴趣浓, 必然催 化学 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 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
6、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 只有形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发挥 体育教师 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 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7、。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 因此,体育教师 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 踏踏实实, 从点滴做起。 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