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118376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2015 年工作总结和 2016 年工作思路在省环境保护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5 年,珠海市环境保护局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 科学发展示范市” 的定位,以开展生 态示范创建和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在生态示范创建、大气污染防治、总量减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工作成效明显,生态环境保持了较好水平。截至 11 月,全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 89.3%,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今年 5 月,珠海生态文明建设事例荣获“全国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奖”。 8 月,在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报告,珠海宜居程

2、度再度排名第一,蝉联全国最宜居城市。一、2015 年主要工作情况(一)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国率先发布生态环境指数。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珠海的生态环境状况,倒逼辖区政府(管委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 年 3 月 30 日起,珠海开全国先河,首次将生态环境状况量化为指数形式,向社会公布各行政区(经济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指数” 以及生 态环境提示等信息。 该指数由环境空气指数、水环境指数、公众投诉指数 3 类 6 项具体指标构成,分为“绿、蓝、橙、- 2 -红” 四色 预 警;由珠海市 环境宜居委员在珠海特区报、 珠江晚报、珠海市环境保护局公众网站、 “珠海环保”

3、官方微信及微博发布,每周发布一期,目前已发布了 37 期生态环境指数。开展全市首次生态文明考核。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全市首次生态文明考核。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价模式,在自评基础上,由生态文明珠海研究院开展公众满意率调查,并组织环境保护部、省环境保护厅、珠海市三级专家现场核查测评,由市环境宜居委员会委员对 8 个区(功能区)和 17 个相关职能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绩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全过程接受监察督查部门监督,初步形成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管人的环保治理新常态。(二)强化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持续提升环境质量。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狠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以及监管减排,南区水质净化厂二期投入试运行,

4、珠海发电厂 1 号机组、金湾发电厂 3 号和 4 号机组完成全负荷脱硝改造,珠海发电厂 2 号机组正按计划开展全负荷脱硝改造,预计 12 月底前完成,预计 2015 年我市可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任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相继出台实施了珠海市大气污染防治 2015 年度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开展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通过了珠海环保“一网双微” 平台(包括我局公众网及政务微博、微信)和空气质量手机APP,实时 公布珠海市的空气 质量。截至 2015 年 11 月,已经完成 17 台燃煤锅炉的治理任务,占 2014-2017 年整治任务的 85%;- 3 -已

5、有 50 家企业完成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占 2014-2017 年治理任务的 92.8%;全市 108 个加油站、24 辆油罐车、5座储油库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改造并通过验收。全力以赴淘汰黄标车。实施全市域(高速路口除外)黄标车限行,提高提前淘汰黄标车财政补贴,加强联合执法、政策宣传、任务督办等措施,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截至 2015 年 10 月底,全市共淘汰黄标车 12017 辆(计划任务量为 9537 辆),其中 2005 年底前注册登记的营运黄标车 3956 辆(计划任务量为 3913 辆),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黄标车淘汰计划考核任务。(三)强化环境监察执法,着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6、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贯彻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大力度开展打击暗管偷排、无牌无证违法排污等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综合运用两法衔接、行政拘留、查封扣押等手段,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截至 2015 年 11 月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486 人次,检查企业 5473 家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176 宗,其中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 3 宗;极大地震慑了环境犯罪分子。强化环境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信访职守制度和首问负责制,至今受理环境信访案件 6810 宗,妥善处置了松田电工公司、西坑尾垃圾填埋场臭气扰民等群众关注的敏感事件,环境信访案件现场处置率 100%,回应了群众诉求,维护了社会稳定。强化环境应急管

7、理。实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分级管理制度,市一级环保部门负责国省控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区- 4 -环保部门负责市控及以下企业的备案。加强环境应急演练,成功举行珠中江三地 2015 年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圆满完成“神盾-2015”国家核应急联合演习任务 ,应急水平得到提升。(四)强化理论支撑,着力谋划好“十三五” 工作。积极开展理论学习研究和“十三五” 规划制定。我局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1+6” 文件为指导,立足珠海实际,以生态文明珠海研究院为平台,开展了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研究以珠海为例、 珠海地区自然资产账户的制度研究、 珠海生态文明政绩考核制度研究等四个课题研究。此外,我局完成了

8、珠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 ”规划(征求意见 稿),制定的“珠海市重点行业废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特别排放标准”已通过了珠海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正在开展“珠海市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 的编制工作。召开第二届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学术年会。2015 年 12 月 2 日,我市成功召开第二届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学术年会,年会以“生态文明 改革创新”为主 题,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沈学强、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陈敏、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胡建信分别在年会上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北京大学教授叶文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常纪

9、文副所长等 13 位专家,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方面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和深入研讨,分析了全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形势,提出了中央关于- 5 -生态文明的最新政策动向,并对珠海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把脉,浙江省湖州市交流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五)强化环保宣传教育,着力推动生态文明自觉。在传统媒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的基础上,我局通过微音频开展了2015 说说新环保法活动;联合中山、江门、阳江三地环境保护局举办了“珠中江 +阳江”中学生 环保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与澳门环境保护局联合举办了 2015 珠澳单车游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了第八届“百名市民走进 生态珠海” 活动,让市民零距离感受珠海的

10、生态气息;邀请了北京大学籍国东教授、中山大学董汉英博士向珠海市民开展专题讲座。2015 年,我市有 3 所学校被评为“ 广东省 绿色学校” ,2 个社区被 评为“广东省绿色社区” ,广东 珠江口中 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命名为“ 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二、2016 年工作思路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局将在省 环境保护厅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关要求为指导,继续深化认识,探索创新,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加快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待环境保护部公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后,尽快完成珠海市

11、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全面推动市、区、镇三级联创,落实重点生态任务。- 6 -(二)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是深入研究学习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深化与北京大学、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单位的战略合作,开展前瞻性、指导性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二是完成“十三五” 生 态文明专项规划。通 过该规划,明确我市“ 十三五” 期间生态 文明建设的总体目 标、具体举措和重点任务。三是完善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启动“十三五”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计划,根据最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地区执行新法的实践,修订珠海市环保条例和珠海市服务业环境管理条例;对焦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开展“企业绿色排放十

12、条”、“扬尘管理十条 ”、“海岛保护十条”、 “自然岸 线保护十条”、 “绿色交通十条”、 “清洁能源十条 ”等法制建设。(三)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是优化生态文明指数发布机制。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合作,研究全国 31 个省域和 74 个重点城市生态文明指数的计算模型、发布机制和发布平台。二是推动排污权金融化工作。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总量核定与分配,突出探索排污权抵押贷款、融资等绿色金融机制创新,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培育机制。(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一是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强化无人船、无人机等高新技- 7 -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提高环境监测立体化、智能化水平。二是探索建

13、立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国土、环保、水务、林业、海洋、气象等部门的联动,探索建立环境质量、生态资源状况等监测数据、监控系统的有效集成和互联共享,实现多部门联防联控,异常状况自动预报预警,大数据关联分析,为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五)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环保系统人员的执法能力;建立重大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群众的力量,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前山河流域、高栏港化工区、全市饮用水源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继续做好环境热点问题的维稳工作。(六)进一步优化机构管理。配合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察监测垂直管理制度,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中心工作。发挥市环境宜居委员会作用,赋予其在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更多职责。注重发挥生态文明珠海研究院的科研力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