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特点及阶段专题健康教育 大学生特点及阶段专题健康教育 摘 要 当代大学生,从入学初的不适应期到适应期;从恋爱高峰期到面临工作、择业,其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专题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特点 健康教育 前言“当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时空的延伸与扩展,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和约束,同时也给予人们更多的选择与烦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荷在增加,伴着发展可能性的扩展,人们的心理问题在增多。 ”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问题是目前高校卫生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更有效地在大学时期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工作体会,认为可根据大学生的在
2、校特点,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大学生在校各个时段的特点 新生入校时处于现代社会的大学生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在中学时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新生活使他们束手无策。由于对饮食和居住条件的不适应等因素,许多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能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变迁,变得沉默寡言、心情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极少数学生发生精神分裂或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由于这种不稳定的心理因素使许多学生不能坚持学习,提出转学或退学。 基本适应期从大学第二学期开始,课程逐渐增多,难度亦增大,至二年级下学期是大学生学习最紧张的阶段。这段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能珍惜今天读书的机会,渴
3、望学习,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学习充满信心,学习中积极主动认真刻苦,时间安排合理,主次分明,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但由于大学生处于情感丰富而又不稳定的阶段,往往是形成是两极性,有些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命不凡;有的学生对自己估价过低,自叹平庸;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竞争的胜利者,时代的佼佼者,入学时信心百倍,但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成绩不可能象中学时期那样名列前茅,考试的失利会使他们由积极、自尊、热情转变为消极、自卑、消沉,失去前进的动力;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踏进了高等学府,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这都是消极的心理表现。大学生情感不稳定,不仅表现在学习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4、他们常常因为某事成功而兴高采烈,亦可因一件偶然的小事悲观失望,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遇事武断不作全面分析,不听劝告,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青春萌发期大学生随着性生理、性心理发育、性亲近期的到来,寻找知音的共鸣日益迫切,大学生恋爱也是客观存在和难以回避的问题。我们当代大学生中不少人既珍惜爱情,也珍惜事业,他们在恋爱期间学业上互相促进、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使恋爱成为学业追求的正动力;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摆正两者的关系,追求爱情至上,甚至沉溺于性爱之中,以至荒废了学业;个别学生因为失恋失态失德,出现报复行为。近年我校曾发生过一名化生系女生妒忌同室同学,用硫酸将同室同学毁容然后跳楼自杀的恶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