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舒曼C 大调幻想曲三个演奏版本之比较以肯普夫、阿劳、李赫特的演奏为例摘 要:摘 要:大调幻想曲是舒曼的经典之作,也是演奏家在音乐会上经常诠释的曲目之一。本文通过对三位著名演奏家李赫特、肯普夫和阿劳在演绎的基本风格、演奏速度、具体演绎等方面的比较,阐述他们对这部作品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关键词:关键词:舒曼;大调幻想曲;演奏;比较;风格 引言对舒曼来说, “音乐的本质,它的艺术花朵,必须是诗意的”1。 大调幻想曲这部作品创作于 1938 年,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其中幻想性和主观性的情感特征。舒曼曾用爱怜的口吻评定这部作品:“我的作品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奏,但幻想曲却是个例外。 ”2 成功演奏过这
2、部作品的钢琴家很多,本文分析的演奏版本是李赫特(Sviatslav Rihter) 、肯普夫(elhel Kepff)和阿劳(laudi Arrau)所演绎,从演奏家的演奏风格与版本、演奏家的演奏速度比较和三位演奏家的具体演绎比较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演奏家的演奏风格与版本比较不同演奏家关于大调幻想曲的演奏版本,不难发现,在严格遵守作品风格的前提下,演奏家都会加入一些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在表情、语气、停顿处理等方面都有差别。威廉肯普夫(18951991)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德国钢琴家之一,他的演奏淳朴明快,是“充满幻想、散发乐观精神、芳香的舒曼” 。3本文选取肯普夫演奏的大调幻想曲是 DG
3、公司录制的舒曼钢琴作品集中的一首。克劳迪奥阿劳 (19031991)在国际钢琴界享有盛誉达 80 年之久,本文选取阿劳演奏的大调幻想曲是由 Dea 公司录制,阿劳演奏的这部作品风格纯正、性格鲜明,声音丰满、圆润,歌唱性强,且层次分明,是笔者所偏爱的版本之一。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151997)是公认的 20 世纪最杰出的钢琴演奏大师之一,本文选取的版本由 EI(百代)唱片公司录制。他的演奏在感情的升腾和沉淀上几乎无人能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强烈的自信。二、演奏速度比较表 1 三位大师演奏速度表从表 1 可以看出,阿劳演奏全曲所用的时间最长,肯普夫和李赫特的全曲演奏时间较为接近,但肯普夫演
4、奏的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速度比阿劳和李赫特的快,第二乐章李赫特演奏时间最短。因此,笔者认为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作品进行解释,而控制演奏速度便是途径之一,这也正是他们不同演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三、具体演绎比较1.第一乐章演绎比较大调幻想曲的第一乐章是舒曼最情有独钟的乐章之一,他在写给克拉拉的信中提到:“第一乐章是我写所过的最热情的乐曲,是为你深深地叹息。 ”5舒曼对于这个乐章的整体表情术语是“保持幻想与热情地演奏” (Sepre fantastiaente ed appassinataent) ,这样的提示结合舒曼作品的幻想性风格,给演奏家们在二度创作时留了很大的空间,可
5、以在这部作品的共性的标准之上赋予个性演绎。第一乐章的整个主部(1 小节28 小节)左手在属持续音的基础上以十六分音符快速演奏流动音型,右手克拉拉主题气息宽广而舒缓,音乐充满了幻想般的浪漫主义气息。阿劳的演奏与肯普夫、李赫特相比表情与语气最为丰富,速度变化较自由,踏板也用得相对较多。在第 10 小节开始的乐句,作曲家在此处标记了弱记号( P)与前面非常饱满的音量(ff)形成对比,而阿劳处理的比较有自己的个性,在第 10 小节他并没有弱下来,还是持续前一句的情绪和音量,然后逐渐变弱,速度作了小幅的渐慢,这些是阿劳赋予的个性处理。肯普夫的处理较为理性,没有在速度上做过多处理,但乐句之间的衔接与音色的
6、处理恰到好处,值得一提的是,其对踏板的处理尤为仔细。李赫特的演奏很感染力,音色变化丰富,最有特色的处理是第 7、8 小节的二分音符复附点节奏,他将复附点时值演奏得稍长 ,八分音符则演奏较短,这样的演奏更显推动力。在第 19 小节,克拉拉主题的单音旋律,李赫特的音色控制得最好,柔和而饱满的单音旋律与前一段的八度旋律形成了音色与情绪上的鲜明对比。副部(41 小节72 小节)主题具有浓厚的歌唱性风格,以平稳、流畅的下行级进为主,尤如声声叹息。阿劳的演奏旋律起伏最为明显,声部之间的对答语气衔接到位,很好地体现了复调手法在浪漫主义作品中的魅力。在速度上,阿劳也做了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即在下行的三连音经过句时放慢速度,显得较为沉重;而上行的经过句又加快速度,显得更具推动力。李赫特演奏时在这段加了大量的弱音踏板来改变音色,整体的音量偏弱,给音乐增加了凄美色彩。肯普夫的演奏速度较平稳,音乐情绪较为明朗,主题以比较透明的音色呈现,速度也相对流动一些,在第二次呈现副部主题时,在第二句使用了弱音踏板,调整了音色。连接部(82 小节97 小节)运用了特征鲜明的切分节奏,肯普夫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