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为我校在校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应届毕业年级学生(主要在非师范专业) 。共发放调查问卷 400 份,实际收回 383 份,其中非师范专业 276 份。回收率为 95.8%。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情况) 、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2、。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并针对各个专业 08、09、10 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向有关院系教务助理等同学进行了采访。对于采集到的信息,大家展开讨论,并整理成文件如下。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 年我国将有 2400 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 700 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 万,比 2008 年增长 52 万;而据预测 ,2011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
3、758 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 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2
4、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2.1 高校扩招。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 2000 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 年毕业生的人数是 2000 年的 5 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2.2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 5 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
5、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 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 500 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2.3 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3000 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 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
6、仅有 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 2000 至 4000 元,低于月薪 2000 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国家的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2.4 教育机制的弊端。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
7、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3 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3.1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 “、“先择业后就业“ 、“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39.76%、26.57%、31.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
8、象是“继续深造 “,这选项占 31.84%,有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
9、中看出,34.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 58.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 “、“自我实现“ 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作为
10、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 、“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3.2、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 “工资福利待遇“ 、“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 34.62%、28%。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2)在就业过程中,有
11、51%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 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 14.48%、12.34% 、11.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3.3、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 “理论基础“、“师范技能“。(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 “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 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 34.07%和 31.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 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
12、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3.4、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1 )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2 )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 时,学
13、生们有 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
14、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4 相应的对策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15、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16、。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
17、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 “。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 ,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18、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
19、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
20、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5 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我们不难看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是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经过整理,现得到以下几点。5.1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综合素质是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而竞争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假定两人的学问基础
21、等同而择业时的实际表现不同,他们的差异通常是竞争力的差异所致。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素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 。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 “双向选择 “成与败的关键。自信成就了不少人,自卑也使不少人痛失良机。在招聘活动越来越重视现场因素、情景因素的今天,对临场反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表达能力也成为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特别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在就业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看好。现在所认为的大学生的能力,早已不只是指一个人知识的多少,而是指以知
22、识结构为基础,包括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教育之一。现在各高校已对此开始加以重视,有不少的人文教育的课程也已引入学校。比如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大学语文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从而进一步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5.2 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当前的教育长期以来是重学科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高等教育领域培养的大多是理论型、研究型的人才,很少考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造成人才市场供求的失衡。本着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目标,各大高校应适
23、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为大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实践的基础。5.3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就事实而言,也并非是学生完全不能找到工作, 而是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盲目的认识,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对工作地点、待遇、工作条件等有不理性的期望。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且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期间。比如在入校时就应该向学生说明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前景,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有明确的认识,并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醒学生, 为了更好地就业需要具备、提高哪些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 并有专门的就业机构,能够解决学生们关于就业的有关的咨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有关的
24、就业专家、企业的人事部门的领导到学校做报告,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这都将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学习中加以提高;在他们将加入找工作的行列中时,还可以举行各种应聘模拟,增强他们在应聘时的灵活应变能力等等。有了这些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会更加完善。在这里感谢各院系教务助理同学,以及各位填写调查问卷的同学。(附)调查方案设计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就业情况) ,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并就如何增
25、强就业竞争力提出对策。二、调查对象:华中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三、调查时间:2011 年 11 月 10 号至 2010 年 12 月 20 号四、调查内容:1.学生的就业去向2.学生的就业态度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五、调查形式: 调查问卷共 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83 份,回收率高达 95.8%,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师范生 非师范生专业: 1. 性别 A、男 B、女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A 很乐观 B 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 D 其他_3 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最多可选择 3 项) A
26、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J 其他_ 4. 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 经济收入 B 个人发展机会 C.专业知识的应用 D 生活环境 E 工作的稳定性 F.其他 5. 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单选)A. 先就业,后择业 B 先择业后就业C 不就业,继续深造 D 自主创业 6. 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 (单选)A 出生本地 B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C 西部经济发展地区 D 其他_ 7. 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A
27、1000 元以下 B 1000 元-2000 元 C 2000 元-3000 元 D 3000 元-4000 元 E 4000 元以上8. 你认为我校 2011 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单选)A 形势严峻,就业难 B 形势正常 C 形势较好,容易就业 D 不了解9. 你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选)A 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 B 多联系用人单位C 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 D 召开校友座谈会E 其他_10. 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A 有 B 没有11. 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A 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 B 单位
28、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 C 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 D 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 F 行业发展空间 G 个人发展空间 H 专业对口 I 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 G 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K 其他_ .12. 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A 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B 一般,有一定的作用C 没有太大作用 D 说不清楚13.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限选两项)A 应聘技巧 B 用人单位信息 C 求职心理辅导D 职业规划辅导 E 专业出路 F 其它14.企业的招聘信息你主要通过哪种渠道获得(限选两项)A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B 求职网站 C 人才网站D 社
29、会招聘会 E 校园招聘会 F 老师、亲戚朋友G 专业媒体(电视、报刊等) H 其它_15. 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A IT 与通讯业 B 金融、证券、保险业 C 商贸业D 电力、石化等能源业 E 新闻出版业 F 房地产业G 医药食品业 H 旅游交通民航业 I 制造业J 政府机关 K 其它_16.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 民营企业 B 国营企业 C 外资企业 D 私营企业 E 合资企业 F 政府机关 G 自主创业 H 其他_17. 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限两项)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他_ 18. 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单选)A 调整个人心态 ,降低择业标准 B. 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C 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E 改革教学内容 F 其他_19. 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A 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B 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C 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D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20. 你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单选)A 一直关注就业信息 B 只是偶尔关注C 在看到时会留意一下 D 不关注